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事业部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刘义斌

副 组 长:王  磊  孔新年  赵海军   丁建军  张俊雄

曹兰燕   田彦真

编写人员:刘  强  杨文清  王建利  郝玉刚  李  闯    樊新亮  孙沈宸  邓世斌  师养鹏  李志鹏  岳宏达  黄德尚

批   准   页

为提高广大员工对生产安全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在事故发生时,能够科学、快速、有效地效组织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员的伤亡,减少财产损失,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及企业稳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第2号令)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对《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电力事业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预案进行了修订,现予以发布,自 2021年11月26日起在本公司范围内正式实施。望各部门负责人认真组织本部门人员学习,严格遵守执行。

原版本《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电力事业部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自本版预案实施之日起废止。

本预案自签发之日起执行。

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年   月    日

目  录

第一章 专项应急预案

1锅炉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1适用范围

1.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3响应启动

1.4处置措施

1.5应急保障

2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2.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3响应启动

2.4处置措施

2.5应急保障

3液氨储罐区重大危险源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1适用范围

3.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3响应启动

3.4处置措施

3.5应急保障

4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4.1适用范围

4.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3响应启动

4.4处置措施

4.5应急保障

5人身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5.1适用范围

5.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5.3响应启动

5.4处置措施

5.5应急保障

6全厂停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6.1适用范围

6.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6.3响应启动

6.4处置措施

6.5应急保障

7电力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7.1适用范围

7.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7.3响应启动

7.4处置措施

7.5应急保障

8大型机械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8.1适用范围

8.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8.3响应启动

8.4处置措施

8.5应急保障

9电力网络信息系统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9.1适用范围

9.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9.3响应启动

9.4处置措施

9.5应急保障

10交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0.1适用范围

10.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0.3响应启动

10.4处置措施

10.5应急保障

11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1.1适用范围

11.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1.3响应启动

11.4处置措施

11.5应急保障

12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2.1适用范围

12.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2.3响应启动

12.4处置措施

12.5应急保障

13突发暴力恐怖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13.1适用范围

13.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3.3响应启动

13.5应急保障

第二章 现场处置方案

1全厂停水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事故风险描述

1.2应急工作职责

1.3应急处置

1.4注意事项

2汽轮机超速、轴系断裂、油系统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1事故风险描述

2.2应急工作职责

2.3应急处置

2.4注意事项

3变压器着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1事故风险描述

3.2应急工作职责

3.3应急处置

3.4注意事项

4酸碱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1事故风险描述

4.2应急工作职责

4.3应急处置

4.4注意事项

5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1事故风险描述

5.2应急工作职责

5.3应急处置

5.4注意事项

6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1事故风险描述

6.2应急工作职责

6.3应急处置

6.4注意事项

7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7.1事故风险描述

7.2应急工作职责

7.3应急处置

7.4注意事项

8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8.1事故风险描述

8.2应急工作职责

8.3应急处置

8.4注意事项

9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9.1事故风险描述

9.2应急工作职责

9.3应急处置

9.4注意事项

10火灾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0.1事故风险描述

10.2应急工作职责

10.3应急处置

10.4注意事项

11化学品中毒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1事故风险描述

11.2应急工作职责

11.3应急处置

11.4注意事项

12锅炉大面积结焦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1事故风险描述

12.2应急工作职责

12.3应急处置

12.4注意事项

13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1事故风险描述

13.2应急工作职责

13.3应急处置

13.4注意事项

14公用系统故障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4.1事故风险描述

14.2应急工作职责

14.3应急处置

14.4注意事项

15厂用气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5.1事故风险描述

15.2应急工作职责

15.3应急处置

15.4注意事项

16起重机械故障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6.1事故风险描述

16.2应急工作职责

16.3应急处置

16.4注意事项

17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7.1事故风险描述

17.2应急工作职责

17.3应急处置

17.4注意事项

18生产调度通信系统故障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8.1事故风险描述

18.2应急工作职责

18.3应急处置

18.4注意事项

19发电机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9.1事故风险描述

19.2应急工作职责

19.3应急处置

19.4注意事项

20锅炉燃油系统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0.1事故风险描述

20.2应急工作职责

20.3应急处置

20.4注意事项

21燃油罐区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1.1事故风险描述

21.2应急工作职责

21.3应急处置

21.4注意事项

22氢站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2.1事故风险描述

22.2应急工作职责

22.3应急处置

22.4注意事项

23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3.1事故风险描述

23.2应急工作职责

23.3应急处置

23.4注意事项

24制粉系统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4.1事故风险描述

24.2应急工作职责

24.3应急处置

24.4注意事项

25输煤系统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5.1事故风险描述

25.2应急工作职责

25.3应急处置

25.4注意事项

26电缆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6.1事故风险描述

26.2应急工作职责

26.3应急处置

26.4注意事项

27计算机房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7.1事故风险描述

27.2应急工作职责

27.3应急处置

27.4注意事项

28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8.1事故风险描述

28.2应急工作职责

28.3应急处置

28.4注意事项

29脱硫系统异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9.1事故风险描述

29.2应急工作职责

29.3应急处置

29.4注意事项

30除灰系统异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0.1事故风险描述

30.2应急工作职责

30.3应急处置

30.4注意事项

31升降机、电梯困人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1.1事故风险描述

31.2应急工作职责

31.3应急处置

31.4注意事项

附件目录

附件1:编制依据

附件2: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附件2:风险评估结果

附件4:预案体系衔接

附件5:应急物资清单

附件6:应急联系电话

附件7:格式化文本

附图1:区域位置图

附图2:平面布置图

附图3:应急疏散图

附录A、附录 B

 专项应急预案

1锅炉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1适用范围

适用于电力事业部锅炉在生产运行中和检维修作业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烫伤等事故。锅炉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事故类型:锅炉承压部件发生爆漏将直接影响锅炉正常运行,可能造成附近的其他锅炉辅机、锅炉控制系统等有关设备、设施损毁,同时在爆漏时或抢修过程中蒸汽等高温物料可能对人员造成烫伤等事故。锅炉结焦会引起过热汽温升高,汽温投自动时减温水阀会开大,减温水量会瞬间增大,可能会发生受热面管束爆破。

危害程度分析:当锅炉发生泄爆炸等事故,造成蒸汽等危险物料泄漏,可能会造成人员烫伤、设备设施损坏、房屋倒塌等。

存在部位:锅炉及蒸汽系统。

1.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电力事业部设置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急救援指挥部为应急救援工作的指挥中心,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为应急指挥部的常设办事机构,应急指挥办公室设在值长台。应急指挥部下设7个应急工作组,在应急工作中各就其职:

1.综合协调组由综合管理科组成,由综合管理科科长任组长。

2.运行操作组由华电运行部、博奇运行部、输变电各专业运行班组组长及班组成员组成,由华电运营总工任组长。

3.抢险救援组由华电运行部、博奇运行部、输变电各专工组成,由生产技术科科长任组长.

4.安全保卫组由事业部、运营单位、车间安全环保专业人员组成,安全环保科科长任组长。

5.后勤保障组由华电综合管理部人员组成,华电综合管理部部长任组长。

6.医疗救护组由博奇办公室人员组成,由博奇总经理任组长。

7.通讯保障组由调度中控室人员组成,由调度担任组长。

应急组织机构见下图:

应急组织构成部门及职责如下表所示:

应急组织构成及职责

序号 机构职务 应急处置职责
1 应急救援指挥部 A发布、实施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应急救援预案落实、执行;

B负责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资源的配置以及应急队伍的调动;

C检查督促做好重大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D发生事故时发出和解除事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E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F根据情况临时指定现场指挥员;

G组织协调应急资源和各专业应急救援小组实施救援行动;

H负责应急事件信息的上报,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求救请求;

I接收上级及政府应急救援指令和调动;

J负责保护事件现场,组织事件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2 应急办公室 A组织制定、修订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

B负责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应急值班,并负责值班记录和现场处置总结的审核;

C接受应急事件的报告,跟踪事件发展动态,及时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汇报;

D根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令,及时与外部救援机构或相关部门联络,请求援助;

E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及友邻单位报告事故情况;

F告知外援人员事故情况、救援机构分布情况和相关注意事项;

G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新闻发言和上报材料的起草工作。

3 总指挥 A、按照紧急状态确定应急报警级别,发布应急抢险命令;

B、负责对各副总指挥的领导和对应急救援工作的全面指挥协调。组织掌握灾情信息,安排事件应急上报工作;

C、并组织好信息发布工作。指挥、协调全部应急反应、应急救援、应急处置行动;

D、贯彻落实上级领导和应急组织的指示精神,听取专家建议,组织研究制订应急处置决策,及时调整和补充救援方案和措施

4 副总指挥 A、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预案启动后的全面指挥和协调;

B、指导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应急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做出相应安排;

C、负责协调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分析、处理,负责事故状态下生产装置安全处置;负责生产技术部在应急行动中的直接领导工作。

D、总指挥不在岗时代替总指挥行使指挥权力

5 生技科 A承接突发事件报告,请示总指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B通知指挥中心成员和应急队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参与组织指挥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C负责及时跟踪和掌握事故信息,做好事故警示通报工作,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等有关部门报告事件和抢险救援进展情况;

D负责事故状态下应急资源的调度、生产组织与协调工作;

E负责建立应急救援专家组,组织专家开展应急救援咨询服务,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工作;

F负责事故状态下工艺、设备等紧急处置;

G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事故技术调查分析。

6 安环科 A了解、掌握突发事件基本情况和初步原因,制定相关防范措施;

B制定实施人员疏散和事故现场警戒方案;

C及时测定环境危害的程度,对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

D事故得到控制后,协助指导事故单位对现场遗留的危险物质进行清理;

E组织相关专家对应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F配合上级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7 综合科 A接受上级部门的重要指示、批示,呈送领导阅批,并负责督办落实,协调有关事宜;

B负责应急处置时的车辆保障工作;

C制定受伤人员治疗与救护应急措施,确定受伤人员专业治疗与救护定点医院;协助事故现场调配医务人员,医疗器材、急救药品,协助组织现场救护及伤员转移。

8 生技科 负责提供应急救援所需应急物资和装备,负责。负责事故状态下设备等紧急处置。负责设备、电气、仪表的检维修工作
9 综合协调组 A、负责与公司有关部门建立沟通。

B、向可能受影响的周边事业部发出警告。

10 运行操作组 A、落实、执行指挥部的各项指令;

B、现场发生异常立即向指挥部及上级调度汇报;

C、各专业在值长的统一指挥下及时、正确完成各项操作

11 抢险救援组 A、负责组织设立现场抢修队伍,配备好抢修车辆、工具和设备,做好救援准备。

B、依据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对事故现场人员进行救援。

C、负责组织对发生灾害的装置和设施实施抢险救灾,努力减少事故及灾害损失。

D、协助组织做好灾后的恢复生产工作,检查发生事故的装置设备、设施,迅速抢修,尽快恢复生产。

12 安全保卫组 A、明确事故地点及性质,划定警戒区域,设立警戒标志,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维护现场秩序;

B、察看风向,确定疏散人员、疏散方向、疏散路线及地点,尽快疏散无关人员;

C、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区域警戒和人员疏散情况;

D、划定人流、车流、物流路线,保证救援人员、车辆、物资路线畅通无阻,引导外来救援人员、车辆按规定路线进入事故现场;

E、看管好救援物资及其它物品,防止丢失

13 后勤保障组 A、在现场指挥部的指挥下,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以及通讯畅通,确保抢险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B、做好相关物资、器械、车辆的洗消、整理和回收工作。

C、及时了解事故情况和救援情况,并及时传递相关信息;

D、根据现场指挥部的指令,及时联络增补人员;

E、及时了解事故情况,随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

14 医疗救护组 A、熟悉掌握相关救护和自我防护知识,准备好应急救护器材;

B、尽快查找受害人员,使其脱离危险区域,开展现场施救;

C、判断受害人被伤害的严重程度,采用相应方法及时施救,同时拨打120电话求救;

D、组织救护车辆、医务人员和器材进入指定地点进行救援。

E、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受伤害人员的数量、受害程度、抢救情况等。

F、医务人员职责:医务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安全区内迅速对伤员进行急救处理,本着“ 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治轻”的原则,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身防护,确保安全,并及时向指挥部汇报救援情况。

医疗救护组在开展救援工作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对已检查伤员分类,待送得伤病员进行复查,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者转送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病人,应就地先抢救、治疗,做好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转送。

在转送中,救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病员的病情,并确保医疗持续进行。在运送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合理转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救护领导小组指定的地方转送,对于本医院有能力处置的病人,任何医务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收伤病员,对于需要转诊的伤病员,任何医务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或拒转伤病员

15 通讯保障组 A、定期更新内部和外部应急通讯录,保证应急通讯录的有效性;

B、负责事故应急响应过程中内外通讯线路、通讯方式畅通,负责将应急总指挥的命令传达给责任人;

C、及时将应急反应的情况反馈给总指挥;

D、应急启动时通知各应急小组人员到位,及时将上级指令传达到下级。

1.3响应启动

1.3.1应急会议召开

本单位总指挥到达现场后,事故发生区域或车间负责人上交指挥权,应急总指挥组织召开应急会议。会议内容包括:

(1)通报事故情况;

(2)委派现场指挥部成员,抽调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

(3)确定初步方案、控制事故措施。

1.3.2信息上报

发生III级事故,逐级上报,级事故在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发生事故总指挥应向国泰新华总经理或值班领导报告。

若发生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时,由国泰新华总经理应当在接报后1小时内以电话的形式向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安监局及相关部门报告。同时向周边单位告知事故状况。

信息上报流程如下:

1.3.3资源协调

应急总指挥做好事业部应急救援力量、管理力量、抢险救援队伍、救援物资材料、救援装备器材、急救物品、医疗抢救人员、急救抢险车辆等资源的调配。

应急总指挥紧急调用的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任何车间和个人都不得阻拦或拒绝。

应急总指挥组织协调生产原辅料的调配维持事故区域与波及区域的的生产平衡,降低事故损失。

1.3.4信息公开

(1)公开内容

应急总指挥负责对外信息的公开,事故应在由应急总指挥的领导下,安全环保部对内公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简要经过、伤亡情况和初步原因分析等。信息公开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内容详实、及时准确。

(2)公开程序

事业部安环科负责向公司应急总指挥提供事故报告。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责任人或当事人、事故损失、人员伤亡情况、相关技术资料、现场资料等。事业部上报的事故报告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地反映事故的相关信息。

1.3.5后勤及财力保障

1、基本要求

(1)在应急预案启动后,事业部各相关部门应按照应急职责分工,负责安排或提供应急资金、通信、交通、住宿、办公等应急保障措施,保证正常的工作秩序。

2、资金保障要求

财务部负责在公司安全费用中列支专用经费,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挪作他用。

3、通信要求

(1)通讯组应保障公司应急指挥部与事发现场的电话、传真、网络、视频通讯畅通;

(2)通讯组应保障与公司上层领导电话、网络畅通;

4、交通食宿要求

与分管后勤副总经理取得联系做好保障应急人员食宿和应急交通工具。

1.3.6信息处置与研判

应急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对事故进行研判,作出应急准备或者启动应急响应的决策:

(1)达到预案启动条件时,应急总指挥下达应急启动指令,各小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未达到预案启动条件时,应急总指挥下达应急准备指令,各小组做好启动公司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

(3)公司各应急工作组接到应急准备或启动应急响应的指令后,立即安排应急人员迅速做好应急准备或者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应急总指挥根据事故现场事故发展情况提高或降低响应级别。

(5)经研判未达到三级响应标准,事业部进入预警状态,达到三级响应标准,事业部启动三级响应机制,事业部向国泰新华应急办公室报告;如研判达到二级响应,事业部主要负责人向国泰新华主管领导或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6)事业部做好研判和信息报告,提出启动上级预案建议。

响应程序如下图:

1.4处置措施

1.4.1处置原则

(1)本着“统一指挥、自救为主、分工负责、积极应对”的原则,以最快速度实施有序、高效的救援,使人员得到救助、事故得到控制,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2)应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将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并且要统计人员数量;

(3)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衍生、次生事故的发生。

1.4.2处置措施

1.锅炉超温、超压的处置措施

(1)如安全阀未起跳,应立即手动打开安全阀泄水降压;若安全阀起跳,则停止燃烧装置的运行;因泄压装置失效,而引起超压时,应对压力控制系统重新调整。

(2)当爆管时,应立即停炉,停止燃料运输,停炉后应关闭锅炉的进水阀和回水阀。

(3)当超温时,及时调节供水量,减少燃料用量,控制和降低锅炉温度。

(4)发生事故时,当班操作人员立即实施紧急避险操作,如迅速离开现场、停止燃料、总电源等,以保护生命安全为第一的原则,并尽量防止事故的扩大。

(5)在锅炉房周围设置警戒区,组织周围无关人员撤离,开展救援工作。

2.锅炉缺水处置措施

(1)确认锅炉严重缺水后,应紧急停炉、熄火,停止入锅炉燃料,降低炉膛温度,并采取措施防止炉内压力上升,待设备自然冷却后查明原因在进行维修作业。严禁盲目向锅炉进水,以免扩大事故,造成锅炉爆炸。

(2)当出现锅炉严重缺水烧干,锅炉受压严重变形、裂开,过热蒸汽外喷时,当班操作人员应立即进行紧急避险操作。

(3)应请特种设备检验部门进行全面检验,查明原因,并检修整个合格后,才能恢复使用。

3.锅炉满水处置措施

(1)轻微满水,应关小鼓风机和引风机的调节门,使燃烧减弱。停止给水,同时开启锅炉的排污阀门或事故排水阀门。降低锅炉负荷并打开过热器及蒸汽管道的疏水阀。根据过热器蒸汽温度的下降情况,关小减温器的冷却水阀门或者停止减温器的运行。待水位恢复正常后,关闭各疏水阀门,逐步开大给水调节阀,恢复正常运行。

(2)如果是严重满水,应按紧急停炉程序立即熄火,紧急停炉,停止锅炉燃料,开启排污阀门放水;同时开启蒸汽母管及过热器疏水阀门,迅速疏水,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锅炉受热面。水位正常后,关闭排污阀门和疏水阀门,再点火运行。

4.锅炉承压部件爆漏处置措施

1、运行方面的现场处置

(1)汇报值长。

(2)泄漏不严重时降低负荷,加大给水量,维持各参数,密切注意炉内燃烧情况,做好申请停炉的准备。

(3)破坏严重,不能维持正常运行时,应紧急停炉,维持通风系统运行,以排除炉内烟气和蒸汽。

(4)根据维护要求采取消压放水等安全措施。

(5)抢修完毕后,恢复锅炉运行。

2、维护方面的现场处置

(1)停炉降压后,将锅炉燃烧室各部人孔门打开通风降温,并初步判断爆漏情况。

(2)降压放水后,将怀疑爆漏处炉墙环温拆除或炉内条件允许后进入锅炉内部,确定爆漏区域。组织抢修力量,准备抢修所需材料、工器具等,装设照明后,搭设脚手架或炉内升降平台。办理工作许可手续,仔细检查漏点及附近管子损伤情况,分析原因, 并决定抢修方案。
对爆漏处进行抢修。

(3)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总经理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终止,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

5.锅炉结焦处理措施

(1)值长将记住结焦情况汇报调度,请示调度根据受热面壁温度调整负荷;

(2)维持燃烧稳定,调整一次风、二次风压、风量及配比;必要时投油助燃;必要时申请降负荷;采取措施无效时,请示停机处理。

(3)若发现大面积结焦,组织人员打焦。若人员捅焦也不能维持锅炉正常运行或捞渣机无法排出时,应停炉处理。

(4)锅炉大面积结焦造成设备损坏、锅炉灭火时,停炉处理。

(5)若炉膛大面积掉焦或打焦时造成人员烫伤或死亡,应立即组织人员采取正确方法进行先期急救,做好受伤人员防感染等措施,若出现多人受伤等,应及时联系当地医疗部门予以增援,重伤者须立即送医院进行救治。

6.锅炉停电处置措施

(1)停止入锅炉燃料。

(2)关闭锅炉送气阀门,关闭供蒸汽阀门。

(3)检查在用锅炉水位,防止水位过高或过低。

(4)将燃料调节阀开度归零。

(5)检查各设备使用情况做好再次开工准备。

7.锅炉主要辅机跳闸处置措施

1、引风机、送风机跳闸

(1)引(送)风机单台跳闸时,监盘人员立即汇报值长,以较快速度提高另一台引(送)风机出力至最大,快速调节炉膛压力趋于正常,但要注意监视风机电流、电机线圈温度及轴承温度,禁止过载运行,通知电气人员注意观察风机热积累情况。

(2)及时投油助燃,投油走快投程序,从下层向上层对角投运,注意控制投油速度,防止大量油同时进入炉膛造成炉膛压力高保护动作。

(3)投油后及时进行空预器连续吹灰,并通知除灰值班员。

(4)对于停运的燃烧器对应周界风挡板,上、下二次风挡板关到10%左右。尽快调整燃烧稳定

(5)值长立即通知燃运油泵房注意维持油压,若其他机组同时用油而油压低则启动备用油泵运行,指挥事故处理,并在3分钟内向调度简要汇报。通知检修人员到场检查处理。如白班则可立即通知运行、检修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协助进行故障处理。

(6)通过监视负荷、汽压、汽温、总煤量、炉膛压力、氧量、火检强度等主要参数掌握处理情况并下达操作命令。

(7)值长通过监视主要参数(负荷、汽压、汽温、总煤量、炉膛压力等)及处理过程并下达命令。

(8)检查跳闸辅机油润滑系统运行情况、电机及风机轴承温度;查看跳闸原因,指派一名巡操到开关室检查保护动作情况,查明无异常情况,复位开关,一名巡操对跳闸风机就地检查。如保护未动作,各参数及就地正常,则可重新启动跳闸辅机,如运行正常,则根据调度命令重新恢复负荷,若启动不了或启动后又跳闸则通电气人员检查。

(9)处理稳定后根据燃烧情况逐步减少助燃油。

(10)引风机跳闸时,联锁送风机跳闸,锅炉应动作,证实确系台引、送风机跳闸而MFT不动作应人为紧急手动停炉,保留空预器运行,打开烟风挡板,锅炉进行自然通风。

(11)事故处理稳定后及时向公司有关领导汇报情况。

2、空预器跳闸

(1)事故发生时,值长应立即组织进行事故处理,及时汇报车间负责人。

(2)单台空预器运行主驱跳闸,辅驱应联启,若辅驱不联启应手动抢启1次,若辅驱手动启不来,应手动抢启主驱1次,启动正常则维持原负荷运行。通知检修处理跳闸的电机。

(3)主/辅驱均启动不了,及时投油助燃,延时20秒将联所关闭跳闸侧对应烟风挡板及跳闸对应侧引、送风机(,若不联动应手动进行。按单侧引/送风机跳闸进行处理。

(4)主/辅驱均启动不了,及时进行就地手动连续盘转,值长联系检修人员协助盘转,手动盘车前应复位主、辅电机开关并断开电源。加强排烟温度监视,如发现烟气入口挡板关不严,应手动摇紧,控制空预器出口烟温在170℃以内,否则继续降负荷至满足该烟温为止。空预器停运后,应加强空预器吹灰及监视,防止二次燃烧。

(5)检查跳闸空预器电机、减速器油位、导向/支撑轴承油位情况,通知检修及热工人员协助查清跳闸原因,若为内部异物卡涩,手动盘不了转,处理无效时值长汇报领导后向调度申请停炉处理。

(6)两台空预器跳闸,锅炉MFT,打开烟风通道进行自然通风。

3、给水泵跳闸

(1)单台汽泵跳闸,电泵自启成功时,立即解水位自动为手动调节,迅速调节给水量维持储水箱水位及机组负荷稳定。注意监视电泵电流及运行参数。

(2)电泵启动运行后注意打开中间抽头门及时调节汽温、壁温。

(3)单台汽泵跳闸,电泵自启不成功时,立即手动强制启动一次(如电泵自启动成功后跳闸,必须判断保护动作情况,如电机差动保护动作不得强启),如成功,则控制储水箱水位及机组负荷稳定。

(4)单台汽泵跳闸,电泵自启不成功,手动强制启动也不成功或启动来不及时,立即降负荷至170MW以下,降负荷速率为50-100MW,根据当时负荷情况确定,负荷越高,降负荷速率应越大,300MW负荷时取高限。降负荷时应根据主汽压变化进行速率调整,保证汽温、汽压与降负荷速率匹配,防止汽机负荷降得太快憋高汽压反而影响锅炉上水。

(5)立即投油助燃,同时进行燃烧调整。

(7)对于停运的燃烧器对应周界风挡板,上、下二次风挡板关到10%左右。尽快调整燃烧稳定

1.5应急保障

1.5.1通信与信息保障

(1)通讯方式方法:应急期间采用事业部各岗位对讲机、固定电话或手机进行联络通讯。

(2)当事故造成通讯电源、线路中断时,仪控岗位按职责紧急抢修,确保通讯与信息畅通。

(3)应急救援人员及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必须24小时开通手机,发生事故后,当班调度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成员报警,确保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4)事故状态下,由指挥部发布命令和事故信息。通讯队必须保障通讯设施、线路畅通无阻。

(5)电话号码:见附件。

1.5.2应急队伍保障

(1)应急指挥部负责建立事业部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根据应急救援的需要,及时从年龄、经验、体力、技术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更新、补充应急人员。

(2)建立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3)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强化员工应急能力建设和素质提高。

1.5.3物资装备保障

电力事业部配备消防水系统和消防泡沫系统,配备消防沙箱、灭火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便携式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等消防应急器材,并由安全员定期检查,确保备用完好。

1.5.4交通保障

公司对现场人员进行应急培训,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对于发生重大危险源事故、火灾爆炸事故等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要保证事故区域所有的消防通道畅通,并指派人员引导外部救援力量能够迅速到达事故地点进行应急救援。

1.5.5其他保障

1、经费保障

每年固定的财务预算作为应对紧急情况的固定费用储备,逐年根据实际情况增减。用于以下费用支出:

(1)完善、改造及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

(2)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3)应急知识培训支出;

(4)配备和更新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5)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2、技术保障

对建立的应急救援队伍及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能力培训、演练。每年由专业人员对电、气、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2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适用于电力事业部在生产运行中和检维修作业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事故类型: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电力事业部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原料、产品、副产品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分别具有易爆、易燃、有毒有害等危害特性。其中主要危险、有害物质有氨、氢气、蒸汽、煤、燃油、氮气、压缩空气等。

危害程度分析:当设备设施带病运行,违章作业等可能会造成设备危险物料泄漏,遇点火源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存在区域、部位:

序号 区域 区域内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的主要装置、设备设施
1 汽机 储氢站及氢气系统、、汽机油系统、密封油系统、汽轮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泵房等处
2 电气 开关室、继保室、电缆层、电缆隧道、过桥电缆、集控制电缆层、主控室、蓄电池、通信楼、主变压器、高压厂用变压器、变压器等
3 锅炉 磨煤机、给煤机、燃油泵房、风机、预热器变速箱、制粉系统、液氨罐区、脱硫系统、除尘器等。
4 燃料 堆取料机(BR)、输煤系统、点火油罐、供卸油泵房、储煤场、卸煤装置、运煤中心操作室等。
5 热化 化水设备控制层、油处理室、煤粉分析室、油煤化验室、电子间等。
6 其他 危险品仓库、设备备品仓库、电梯、信息中心、档案室等。

2.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职责一致,详见第1.2节。

2.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2.4处置措施

2.4.1处置原则

(1)本着“统一指挥、自救为主、分工负责、积极应对”的原则,以最快速度实施有序、高效的救援,使人员得到救助、事故得到控制,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2)火灾扑救应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将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并且要统计人员数量;

(3)对于初起火灾,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应积极扑救,尽可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衍生、次生事故的发生。

2.4.2处置措施

1、煤着火的处置措施

(1)当出现煤堆有冒烟或着火自燃现象时,及时安排推煤机司机对自燃点采用“淋、注、翻、断”方法处理。自燃面积较大时,推煤机司机、消防人员等配合消除,采用挖出、倒堆、灌水的办法进行灭火。

(2)若皮带输送设备上的煤着火时,现场目击者及时用水将火扑灭,并及时检测空气中CO浓度,加强通风,防止人员中毒。

2、燃油罐区、锅炉燃油着火处置措施

(1)燃油泄漏发生火灾、爆炸时,岗位人员应迅速按事故报告程序上报处理。

(2)抢险救援人员应穿戴防火阻燃服,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抢救。

(3)按泄漏工艺处置,应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物料,防止蔓延引发其他储罐及系统着火。关闭防护围堤的进出雨水阀。

(4)储罐着火,用准备好的消防器材扑救,及时用最近的消防栓,对相邻的储罐进行外壁冷却。

(5)消防车到达现场后,进行泡沫灭火。岗位人员应积极配合救援专业人员的操作。

3、氢气泄漏火灾、爆炸处置措施

(1)在发现氢气泄漏时,根据设备工艺关闭泄漏点前后相关阀门,并采取必要的停电措施,防止发生爆炸,使事故扩大。

(2)发生火灾时,尽量切断泄漏点前后阀门,根据现场领导的要求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布置警戒线,初期火灾,采用干粉等灭火器对着火部位进行灭火,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入内,协助抢救遇险人员。若火势扩大无法控制立即请求响应升级,配合专业队伍进行抢险救援。

(3)发生爆炸时应立即撤出危险区域,远程切断相关阀门及电源防止事故扩大,等爆炸停止,专业人员负责对现场着火部位进行灭火和人员搜救工作。

4、电气设备火灾处置措施

(1)配电室等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立即切断电源,佩戴绝缘手套与电气设备保持安全距离,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 灭火器灭火(严禁使用水灭火);

(2)如火势较大,立即组织人员撤离,由公司消防队灭火。

(3)目击者通知当班班长、车间领导、调度。

5、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处置措施

(1)当发生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时应立即向班长及值班领导汇报,并用就近的灭火器进行灭火。

(2)指挥现场人员疏散物资和易燃易爆物危险品,对现场无关人员及车辆进行疏散警戒,设置隔离区。

(3)在值班领导担任现场灭火临时处置指挥员,直至处置指挥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到达现场,当事故无法控制,请求响应升级。

6、制粉系统爆炸处置措施

(1)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停止作业,撤离危险区域,发现第一人立即报警,切断电源。

(2)爆炸停止后,如发生火灾,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用就近的灭火器等消防器材进行进行灭火。

(3)若火势猛烈,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响应升级,请求外部救援。

7、火灾医疗救护处置措施

(1)若衣服着火,迅速脱去着火的衣物,用冷水浇正在着火的衣服或就地滚动。

(2)用大衣、棉被、毯子覆盖使火熄灭。

(3)注意:不能一边跑,一边呼救,这样会加重烧伤。被液体烫伤后,立即剪去被浸湿的衣服,如某处衣肉粘边太紧时,不要强行撕下,先剪去未粘连部分,暂留粘连部分。剪刀不要碰到伤口、水泡,不涂紫药水,红药水和其他药膏,以免影响创面观察。

(4)创面须用清水冲洗后,用干净布包扎或敷病因创面,防止感染。强酸强碱烧伤皮肤时,应用清水充分冲洗。眼烧伤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用棉棍取去异物并滴0.25%氯霉素眼液。

(5)手足烧伤出血包扎处理时应将指(趾)分开,以防粘连。

(6)剧痛时,喂食止痛药品。

(7)缺水时可多次少量口服淡盐水、盐茶水等。

(8)大面积烧伤(超40%)如有呕吐者,在24小时内禁食,口渴时可用小量水湿润口腔。

(9)若呼吸困难合理进行心肺复苏,骨折、外出血应合理及时进行简单处理和包扎,就医。

(10)对大面积烧伤并已休克的伤患者,舌头易收缩堵塞咽喉造成窒息,在场人员应将伤者嘴撬开,将舌头拉出,保证呼吸畅通。同时用被褥将伤者轻轻裹起来,送往医院治疗。

8、应急人员的安全

火灾事故的应急求援工作危险性比较大,必须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防止被火烧伤,被燃烧物所产生的气体导致中毒、窒息,保证应急人员免受火灾事故的伤害。电气设备上灭火时还应防止触电。

9、转移物资

(1)受到火势威胁的物资应予以转移;妨碍灭火救人的物资,如妨碍或影响火情侦察、破拆、灭火、抢救人员等战斗行动的物资,应予转移。

(2)超过建筑物承重的物资,用水扑救会使建筑物内单位面积上的重力猛增,有引起楼板变形、塌落的危险时,应将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

(3)有些物资因体积大,分量重或因数量多、火势迅猛而来不及转移的,可采用阻燃、防水材料遮盖或用水枪冷却等方法进行保护。

10、警戒与治安

由保卫部门负责在火灾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现场通道封闭,维护火灾现场治安秩序,防止与应急援救无关的人员进入火灾现场,保障援救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交通的畅通。

11、人群疏散与安置

在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中,应对疏散的紧急情况和决策、预防性疏散准备、疏散区域、疏散距离、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场所以及回迁等做出细致的规定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及可利用的时间、环境变化等问题。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安置。

2.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3氨储罐区重大危险源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3.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电力事业部在重大危险源区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本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险性分析、事故危害程度:

氨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人员吸入会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存在可能发生泄漏的主要部位为阀门及法兰连接处。低浓度氨对黏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肺炎或间接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和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事故可能发生的具体区域、地点、部位或装置名称:液氨罐区。

3.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职责一致,详见第1.2节。

3.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3.4处置措施

3.4.1处置原则

(1)本着“统一指挥、自救为主、分工负责、积极应对”的原则,以最快速度实施有序、高效的救援,使人员得到救助、事故得到控制,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2)应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将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并且要统计人员数量;

(3)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衍生、次生事故的发生。

3.4.2应急处置措施

一、泄漏中毒处置

1、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属地车间立即向调度室汇报,紧急疏散现场作业人员,保护事故现场,组织力量救助受伤人员;

2、人员救助与医疗救护:发生事故当班职工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穿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现场。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将伤情较重者送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3、现场检测:化验室检测人员检测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 特别是下水道、密闭的建构筑物物质浓度及范围。

4、警戒隔离与人员疏散:安全警戒组与发生事故车间根据现场检测情况确定警戒区域,进行警戒、疏散、交通管制。

泄漏隔离疏散: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200m,下风向疏散至少1000m。然后进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气体和水体污染物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火灾隔离疏散:火场内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1600m。考虑撤离隔离区的人员、物资。

(1)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分警戒区。

(2)上风处停留。

(3)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必须先通风。

5、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

6、设立警戒区的同时,有序组织警戒区内的无关人员疏散。

7、点火源控制:立即清除泄漏污染区域内的各种火源,救援器材应具备防爆功能。

8、泄漏源控制:根据现场液氨等危险物品的泄漏情况,采取切断物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应急堵漏、冷却防爆、喷雾稀释、引火点燃措施控制泄漏源,要有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下室或受限空间的措施。

9、当事故超出电力事业部自救能力时,向国泰新华、上级部门请求救援。

二、人员高处坠落处置措施

1、现场人员立即拨打公司急救电话,并组织人员救治伤员;

2、通知班组长、车间领导、调度;

3、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三、人员物体打击受伤处置措施

1、现场人员立即拨打公司急救电话,并组织人员救治伤员;

2、通知班组长、车间领导、调度;

3、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四、车辆伤害事故处置措施

1、现场人员发现伤者立即发出车辆停止信号,并通知班组长、车间领导、调度;

2、班组长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组织人员救治伤员;

3、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五、触电事故处置措施

1、现场人员立即切断电源,使用绝缘物件将伤者与电源脱离,将伤者搬至安全地带,并通知班组长、车间领导、调度;

2、班组长立即拨打公司急救电话,并组织人员救治伤员;

3、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3.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4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4.1适用范围

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适用于公司电力事业部发生自然灾害的安全事故。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4.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详见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2节。

4.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4.4处置措施

4.4.1处置原则

(1)本着“统一指挥、自救为主、分工负责、积极应对”的原则,以最快速度实施有序、高效的救援,使人员得到救助、事故得到控制,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2)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将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并且要统计人员数量;

(3)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应积极扑救,尽可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衍生、次生事故的发生。

4.4.2处置措施

一、地震处置措施

1、在接到破坏性地震警报后,应急组织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方案,进入临震紧急状态。

2、在地震发生后各单位应立即按照紧急停车程序,各装置紧急停车,并迅速采取措施避震。当在岗位大部分人员疏散后,安排人员监视震情,以便及时处理,防止蔓延。

3、人员疏散

(1)接到疏散通知后,应急疏散区域班长就位。

(2)按照疏散通知要求,班长组织进行设备停机、设备断电等应急处理。

(3)班长负责现场组织当班人员疏散。

(4)疏散原则:就近就地迅速疏散,严禁推搡、拥挤、抢先。

(5)疏散完成后,各班组、各车间分别清点人数,车间向指挥部汇报疏散情况。

(6)疏散区域较大及人员较多时,指挥部安排安全救护组负责清点疏散人数,并负责做好其他工作。

(7)生产作业区域疏散过程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二、大风、沙尘天气处置措施

大风、沙尘属于自然灾害,大风可能造成的事故包括扬尘;临时房屋倒塌和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漂浮物飞起搭上高压线而发生停电事故;起重机发生折臂事故;设备连接部位折断而发生物体打击事故;高处作业发生坠落事故;人员由于视线不清误操作而发生事故。一旦大风天气造成事业部安全事故,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属于危害大较大的事故类型。

(1)在接到大风、沙尘预警信息后各单位要立即停止室外一切特殊作业和检维修作业,迅速到安全处所躲避。

(2)当发生人身伤害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进行现场救护并报警。

(3)当运行设备、管道发生异常、受损时,应立即按规程采取紧急处置。

(4)当有毒、有害物质发生泄漏、着火等紧急情况时,立即按照现场处置措施进行处置。

三、防雨雪天气处置措施

(1)各单位要密切关注,全程跟踪雨、雪灾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上报事业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部署落实应对措施,向全体员工传达,做好思想准备。

(2)全体员工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由指挥部根据警报情况决定是否暂停露天巡检工作。

(3)各单位机动车辆停止驾驶外出,员工私人电动车和自行车停止骑行。

(4)各单位组织人员对各装置、管廊、建筑物、警示牌等进行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拆除、加固措施,避免在暴风雪中损坏或倒塌。

(5)雪后立即组织员工对装置内的道路、巡检路线积雪进行清理,防止发生车辆、人员损伤事故。

(6)当发生机动车事故后,立即停车,现场人员确定有无人员受伤,如有人员受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立即对受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处理。

(7)当发生停电事故时,立即上报班长、调度,按紧急停电操作规程进行处置。

(8)当造成设备损坏时,立即切至备用设备,通知设备维修人员进行处置,若无备用设备则按紧急停车操作规程处置,待设备维修正常后重新开启。

四、防汛处置措施

(1)收到气象部门发出本地区防汛警报或公司下发通知后,事业部布置相关应急防范措施,严谨员工私自外出,各单位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2)停止室外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等,在装置框架上及装置区内工作的员工迅速撤离到现场机柜间。

(3)提前检查各排水管道、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4)配电系统、机柜间等重要区域用沙袋等围堵,防止雨水进入,并准备好排水设备和逃生器材。

(5)当雨水有淹没设备的征兆,立即紧急停车,现场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

五、地质灾害处置措施

地质灾害发生后,根据总指挥命令,项目部应急人员到达指定受灾区域,迅速开展抢险工作:

(1)由抢险组人员迅速恢复受到破坏的通信设施,协助保障救灾通信畅通。

(2)由于地质灾害引起的厂房倒塌,由抢险组人员迅速对受灾现场进行清理,清除覆盖物尽快抢救伤员(抢救过程中注意伤员的安全),由医务人员紧急救治、转送。

(3) 由于地质灾害引起的有毒有害物品泄漏,由抢险组人员迅速对泄漏现场进行隔离,尽快抢救伤员,由医务人员紧急救治、转送。

(4)抢险组人员用机械设备清理受灾现场,恢复交通,保障道路畅通。

(5)综合部与运行部对抢救出的伤员进行紧急转送,并运送现场的物品、物资。

(6) 安环部对险情进行监控。如果机械设备不能满足现场的救援需要,立即汇报电力事业部应急指挥部请求事业部支援。

(7)抢险组人员尽快修复受损设备,恢复供水、供电、供暖。

(8) 生活区遭受地质灾害侵袭时,抢救组首先要抢救受伤人员,然后再清理受损的物品,综合部做好职工家属的稳定工作。

(9)警戒与治安

电力事业部迅速组织人员在地质灾害现场建立警戒区域,实施现场通道封闭或限制的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地震灾害现场受到伤害,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10)人群疏散与安置

人群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扩大的关键,对疏散的紧急情况、疏散区域、疏散路线、疏散运输工具、安全蔽护场所以及回迁等作出细致的准备,应考虑疏散人群的数量、所需要的时间及可利用的时间、环境变化等问题。对已实施临时疏散的人群,要做好临时安置。

(11)医疗与卫生

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应迅速进行现场急救、伤员转送、安置,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

六、大雾天气处置措施

1、防空气污染应急措施

(1)关闭门窗。

(2)减少外出(特别是老年人、体弱和心血管等病人),必须外出时戴好口罩。

2、防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1)通勤班车打开车辆前、后雾灯,必要时开启大灯,另外打开双闪警示灯,行驶速度不大于10 公里/小时,转弯时要鸣喇叭,打转向灯,前后车辆距离保持在20米以上。

3、防污闪事故应急措施

(1)大雾天气造成项目部部分线路跳闸,并有进一步恶化趋势时,当值值长立即向项目部应急指挥小组汇报, 由应急指挥小组根据情况,发布命令启动执行本应急预案。

(2)应急预案启动后,各部门必须对应相应的等级启动部门一级现场处置预案。项目部一级的应急工作重点是220KV站的防污闪及相应的事件应急处置,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统筹指挥。

七、雷电天气处置措施

雷电天气来临前准备

(1)收到气象部门发出本地区雷电来临警报或公司下发防雷电通知后事业部布置相关应急防范措施,严谨员工私自外出,各单位做好防雷电准备工作。

(2)各单位检查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有效情况。

(3)停止室外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在装置框架上及装置区内工作的员工迅速撤离到现场机柜间内。

应急处置

(1)雷电来临后因各装置操作人员都在室内避险,所以各单位控制室操作人员要加强DCS巡检力度,车间负责人要在控制室值守,如检测到装置异常,及时联系事业部领导做出应对措施。

(2)利用现场监控视频观察现场有无泄漏、火灾等异常情况。

(3)密切注意雷电预警信息的发布。

(4)灾后各单位组织人员对各装置进行隐患排查。发生泄漏、火灾等情况,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灭火。

(5)人员救护:对轻度被雷电击着,应迅速将其转移到附近安全避雷处,将受伤者平躺在地,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同时要做心外按摩。如果伤者已经失去知觉,但呼吸和心跳正常,应将其抬至空气清新的地方,解开衣服,用毛巾醮冷水擦全身,使之发热。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有效处置与抢救。

(6)对发生事故的装置进行警戒,安排专人接应救援车辆。

八、疏散必须考虑的问题

(1)生产作业区中有外来人员时,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疏散。

(2)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岗位情况,制定不同的紧急措施。

(3)凡是可能影响正常安全生产或造成设备运转中断时,必须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

(4)疏散时向上风向进行疏散,同时考虑疏散方向时必须考虑有毒有害气体的方向、浓度等,佩戴防毒面具、口罩或湿毛巾、衣物蘸水遮挡口鼻等措施、弯腰前行,避免人员顺风疏散

九、组织开展自救互救

(1)医疗救治

后勤保障和医疗救护组迅速建立临时医疗点,抢救伤员,采取消毒和保证饮用水、食品卫生等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通讯联络组及时与医院进行联系转运伤重人员。

(2)自救互救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后,不能及时疏散的应及时回到就近的防爆等级较高的机柜间避险,且在事故发生过程中不应盲目去救他人,要克制感情避免更大伤亡。首先保存自己才能在地震后及时抢救他人。

4.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5人身伤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5.1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员工从事与电力生产有关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人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5.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详见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2节。

5.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5.4处置措施

5.4.1处置原则

本着“统一指挥、自救为主、分工负责、积极应对”的原则,以最快速度实施有序、高效的救援,使人员得到救助、事故得到控制,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5.4.2处置措施

(1)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组织前期抢险,包括切断事故电源,火灾初期扑救,监控并保护周围具有火灾爆炸性质的危险单元,防止发生二次事故。视情况对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和外伤急救等,并通知医务人员立即到现场。医务人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配备紧急救护设备到事发现场进行急救处理,并视负伤情况转人民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护。

(2)当事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通知质安部和相关部门领导,质安部迅速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

(3)应急救援指挥部接报告后,及时通知各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各成员及指挥部在总指挥统一指挥下履行本部门职责。

(4)指挥部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判断事故是否可得到有效控制,并向总指挥汇报是否向外部请求支援。

(5)指挥部根据事故现场类型、严重程度初步确定警戒区域范围,将危险区人员撤至安全区域,派人维持相关区域的秩序,控制人员及车辆进出通道。

(6)警戒组达现场后,根据指挥部命令划分禁区,担负禁区内外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设岗,加强警戒和巡逻。配合对现场受伤、受困人员进行营救,寻找、并转移到安全区域。

(7)当事故得到控制后,警戒组迅速封闭现场各个道路口。公司迅速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现场进行采取摄像、拍片等取证分析,开展事故调查。禁止其他无关人员进入。

(8)公司车队随时待命,保证公司应急救援各成员及外援的用车,车辆不够时应向指挥部报告请求其它增援。

(9)后勤保障组在总指挥及副总指挥指挥下,通过各种渠道,保证救援物资及时到位。

(10)驻厂外单位负责人必须听从指挥部统一指挥,如接到停工、疏散命令后必须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有序稳妥地进行停工和人员紧急疏散。

(11)所有事故抢险单位应密切注意事故发展及蔓延情况,如事故呈扩大趋势,公司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报告

(12)现场保护:事故发生后,事故有关部门必须派专人严格保护事故现场。未经调查和记录的事故现场,不得任意变动。因紧急抢修、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导交通等,需要变动现场,必须经公司分管领导和安监部同意,并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写出书面记录,保存必要的痕迹、物证。

5.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6全厂停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6.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全厂停电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全厂停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6.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详见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2节。

6.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6.4处置措施

6.4.1处置原则

本着“统一指挥、自救为主、分工负责、积极应对”的原则,以最快速度实施有序、高效的救援,降低财产损失;

6.4.2处置措施

1、全厂停电对设备造成的危害:

(1)锅炉紧急停运后,储水箱无法保持正常水位。

(2)紧急停炉后,制粉系统存粉无法抽净和进行吹扫,煤粉自燃、爆炸。

(3)循环水泵停运后,低压缸排汽温度将升高,可能引起凝汽器剧烈振动,钢管胀裂。

(4)转子静止后不能盘车,由于缸温较高可能造成大轴弯曲。

(5)主机润滑油可能失去,造成化瓦。

(6)空预器无法盘车,可能造成空预器因受热不均转子变形。

(7)空压机失电、所有气动门将无法操作。

(8)脱硫系统紧急停运,造成浆液沉积。

2、处理要点:

(1)确保直流电源可靠供电,及时检查各直流油泵运行正常,保证安全停机。

(2)厂用电恢复所需时间较长时,应尽可能降低直流负荷。

(3)6kV厂用电恢复后应根据负荷的重要性依次对各厂用变压器送电。首先考虑直流充电电源投运确保直流母线电压正常,主控室、升压站的供电,然后逐次恢复其他电源。

(4)恢复厂用电过程中应防止变压器的过负荷或非同期操作。

(5)值长做好设备送电及启动过程中的联系协调工作,大容量设备的投运应事先征得值长同意,严禁盲目进行操作。

(6)厂用电源失电后,升压站刀闸操作应就地手动进行。当升压站开关油压、气压降至闭锁压力时,应操作上一级开关或恢复厂用电,待各压力恢复正常后方可进行操作。

(7)6kV、400V母线送电前,应检查母线上所有开关已拉开。

(8)检查现场事故照明投入正常,如果未自动投入立即手动投入,保证现场事故处理所需照明。

(9)检查电梯内是否有人,确保人身安全。

(10)事故处理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定,防止事故扩大。

6.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7电力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7.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电力设备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全厂电力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7.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详见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2节。

7.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7.4处置措施

7.4.1处置原则

本着“统一指挥、自救为主、分工负责、积极应对”的原则,以最快速度实施有序、高效的救援,降低财产损失;

7.4.2处置措施

(1)应急处置的主要任务是抢修生产设备,避免扩大事故,确保安全发电。

(2)当锅炉发生MFT时:运行人员应密切注意储水箱水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恢复水位;关闭所有减温水阀门,关闭所有磨煤机热风门,将燃烧器调整到水平状态,进行炉前油系统检查,做好锅炉点火的准备工作。

(3)破坏真空紧急停机条件

1)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破坏真空紧急停机:

2)机组发生强烈振动,轴承振动值突然增加50μm或者清晰地听到汽轮机内部发生金属撞击和磨擦声。

3)油系统着火,并且不能很快将火扑灭,严重威协机组安全运行时。

4)汽轮机发生水冲击时。

5)轴封处冒火花,同时发生不正常振动时。

6)汽轮发电机组任一轴承断油冒烟着火或轴承回油温度急剧升高至75℃以上时。

7)主油箱油位突然下降至850mm以下,虽经处理无效时。

8)DEH系统发生故障,无法维持正常运行时。

9)轴向位移突然升至+1.0mm或-1.2mm,推力瓦块温度急剧升至95℃时。

10)润滑油压突然下降至0.06MPa,各轴承油流减少,经启动辅助油泵无效时。

11)发电机冒烟或着火时。

12)EH油油压低于9.5MPa。

13)EH油油位低于230mm。

14)EH油油温低于20℃,且投加热器无效果时。

15)高、低压差胀任一数值超过AST动作值时。

16)发电机定子或转子漏水时。

17)汽轮机转速升至3300转/分而保护未动作时。

(4)发生下列情况之一不破坏真空停机:

1)主蒸汽温度急剧升至545℃运行30min不能恢复或超过545℃及主蒸汽温降低至460℃时。或汽压升高至14.6MPa,经采取措施不能恢复时。

2)汽压升高至13.73MPa,连续运行30min不能恢复或超过13.73MPa,经采取措施不能恢复时。

3)机组运行中,主汽温或再热汽温急剧下降50℃时,或机组启、停变工况过程中,主汽温或再热汽温10分钟内升高或下降50℃时。

4)高压外缸上下温差大于50℃,高压内缸上下温差大于35℃时。

5)凝结器真空降至71KPa,经采取措施,仍不能恢复时。

6)发电机断水超过30秒不能恢复时。

7)主蒸汽、再热蒸汽、抽汽、给水、油系统管道破裂,严重威胁机组及人身安全时。

8)高中压主汽门、调速汽门门杆卡涩,经采取措施,无法消除时。

9)低压缸大气膜爆破时。

10)6kV、400V厂用电中断,短时间不能恢复。

11)运行中当转速表失效或显示不正确,且无任何有效监视手段时。

12)MFT动作,机炉大联锁拒动时。

13)机组启停及运行中推力瓦温度至80℃,经采取措施无效,推力瓦温度超过90℃时。

14)运行、设备应急组迅速做好安全隔离措施,对设备或系统展开抢修,防止事故的扩大或蔓延。

15)在抢修过程中要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可能造成的伤害形式有: 触电、烫伤、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等。

16)炉膛爆炸处置原则注意天气变化对设备或人员造成的影响,要防冻、防高温以及落实防火等措施。

7.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8大型机械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8.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全厂大型机械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全厂大型机械突发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8.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详见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2节。

8.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8.4处置措施

8.4.1处置原则

本着“统一指挥、自救为主、分工负责、积极应对”的原则,以最快速度实施有序、高效的救援,使人员得到救助、事故得到控制,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8.4.2处置措施

(1)故障发现人应首先切断设备电源,仔细检查故障设备情况,进行现场先期处理。

(2)在故障处理时,必须指定1名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现场指挥,并采取警戒措施,防止故障扩大形成事故。

(3)当大型机械出现主要结构严重变形或歪斜、断裂、重心位移时,须组织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性评估并制定安全措施、技术方案后方可实施检修作业,防止发生大型机械坍塌事故。

(4)大型机械发生坍塌事故时,立即切断电源,防止发生人员触电的次生事故。确认事故现场是否有被困或受伤人员,并弄清被困或受伤人数、基本情况,当确认有被困或受伤人员后,由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宣布启动《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评估,制定安全可行的救援方案,在确保救援人员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救出被困或受伤人员,同时向急救中心(120)求救,并派专人引导其快速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抢险救护工作。

(5)组织技术及安全人员迅速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除并做好维修记录,以作为今后修订预案的依据。

8.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9电力网络信息系统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9.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电力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电力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9.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详见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2节。

9.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9.4处置措施

9.4.1处置原则

本着“统一指挥、自救为主、分工负责、积极应对”的原则,以最快速度实施有序、高效的救援,降低财产损失;

9.4.2处置措施

1、 网页出现非法言论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发现在网上出现非法信息时,应立即向信息应急组通报情况。

信息应急组工作人员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作好必要记录,清理非法信息,妥善保存有关记录及日志或审计记录,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并将网站备份网页重新投入使用。追查非法信息来源,并将有关情况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

(2)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事态严重程度,确定是否向上级网络与信息安全部门或向公安部门报警。

2、黑客攻击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通过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有黑客正在进行攻击时,发现人应立即向信息应急组通报情况。

(2)信息应急组工作人员应将被攻击的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隔离,保护现场,保留攻击证据,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恢复与重建被攻击或破坏系统,并将有关情况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

(3)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事态严重程度,确定是否向上级网络与信息安全部门或向公安部门报警。

3、大范围病毒感染事件紧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有局域网内大范围发生计算机感染上病毒情况,应立即向信息应急组报告,并将感染病毒的计算机断开与局域网的连接。启用杀病毒软件对感染病毒的计算机进行杀毒处理。

(2)信息应急组应指导用户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清除工作。并通过病毒检测软件对其他机器进行病毒扫描和清除工作。

(3)如果发现杀病毒软件无法清除该病毒,信息应急组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并迅速联系杀毒软件服务商研究解决方案,直至病毒被有效控制、清除。

(4)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事态严重程度,确定是否向上级网络与信息安全部门或向公安部门报警。

4、软件系统遭破坏性攻击的紧急处置措施

信息应急组工作人员平时必须做好软件系统备份工作,并将它们保存到安全的地方;一旦软件遭到破坏性攻击,应将该系统暂停运行;软件系统负责人要认真检查信息系统的日志等资料,确定故障原因,保留相关证据,并将有关情况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再恢复软件系统和数据;

5、数据库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信息应急组工作人员要定期做好数据库备份,并存放在安全的地方。一旦数据库崩溃,应尽可能的启动备用数据库,并将有关情况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在备用系统运行期间,信息应急小组工作人员应及时对主机系统进行维修并做数据恢复,系统恢复正常后,经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批准,将备用数据库停用,启用正常的数据库系统。

6、昌吉域网、电力调度数据网等外部链路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昌吉市域网、电力调度网线路中断后,信息应急组工作人员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报告,并应迅速判断故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如属我方管辖范围,由信息应急组工作人员立即予以恢复。如属国泰新华集团自备电厂、省调、网通等外单位管辖范围,立即与其维护部门联系,要求修复。

7、局域网中断紧急处置措施

局域网中断后,信息应急组工作人员应立即判断故障节点,查明故障原因,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如属线路故障,应迅速组织修复或重新敷设线路。如属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硬件故障,应立即更换备用设备,并调试通畅。如属路由器、交换机配置文件破坏,应迅速按照要求重新配置,并调测通畅。

8、信息系统服务器安全紧急处置措施

如果服务器、小型机等关键设备损坏后,信息应急组工作人员要立即查明原因。如果能够自行恢复,应立即用备件替换受损部件。如属无法自行解决的,立即与设备提供商联系,请求派维护人员前来维修。如果设备一时不能修复,应向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如果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修复所需时间较长,应通过电话、网站、公告板、电子邮件等方式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9.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10交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0.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交通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全厂交通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10.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详见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2节。

10.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10.4处置措施

10.4.1处置原则

(1)本着“统一指挥、自救为主、分工负责、积极应对”的原则,以最快速度实施有序、高效的救援,使人员得到救助、事故得到控制,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2)应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将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并且要统计人员数量。

10.4.2处置措施

1、先期处置

(1)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驾驶员及车上人员第一步应当立即停车,保护保护现场痕迹物证,固定相关证据,同时应按规定汇报部门领导或公司领导。

(2)未造成人身伤亡及情节很轻的,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事故现场按规定放置警示三角架,打开车辆警示灯,在交警部门人员未到现场前派人做好其他车辆疏导。

(3)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交通管理部门,保护现场,同时应汇报部门领导或厂应急电话,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

(4)如果受伤人员必须立即治疗,同时又找不到其他车辆协助运送的情况,当事人可以利用发生事故的车辆送伤者到医院救治,但在移动现场前,必须将因移动现场后无法确定的车辆、人员倒地位置等进行标划。当事人可以利用石块、砖头、白灰等物品在地面进行明显标注,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5)车辆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需要停车排除故障时,驾驶人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必要时迅速报警。

2、应急处置

(1)发现事故车辆油箱内油料泄漏时,紧急疏散现场人员,严禁烟火及严禁使用通讯工具等防火措施,将油箱漏油部位堵漏,用沙石、泥土等覆盖地面油污,同时将随车灭火器准备于现场待用。

(2)发现有因车辆颠覆、变形被困于车内的人员时,及时调动、使用起重机械、工具等破拆车辆,解救被困人员。或协助公安消防部门等社会救援力量破拆车辆,解救被困人员。

(3)在医疗救护部门人员到达现场之前,现场人员或事先到达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力量应当按照救护操作规程,对伤情危急的伤员进行止血、包扎等紧急处置。医疗救护部门人员到达现场后,向医疗救护部门人员说明前期紧急情况,并协助医疗救护部门人员抢救受伤人员。

(4)参加现场应急救援的人员,必须加强个人安全防护。现场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采取各种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进出事故现场的管理程序。

(5)现场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具体情况,明确群众安全防护的必要措施,决定应急状态下群众疏散的范围、方式、程序并组织实施。协助公安部门做好现场治安秩序维护和现场无关人员疏散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造成其他人员伤害。

(6)造成生产设备物资损坏,检修部要组织鉴定损坏程度。物资部及时与厂商联系另行发货或设备物资重新制作。

(7)运行部门在没有人员来接班的情况下要坚守岗位,使生产正常进行。同时运行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安排在厂内休息的其他运行人员做好接班工作,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车管部门另行派专车接运行人员回厂上班。

10.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11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1.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全厂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11.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详见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2节。

11.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11.4处置措施

11.4.1处置原则

(1)本着“统一指挥、自救为主、分工负责、积极应对”的原则,以最快速度实施有序、高效的救援,使人员得到救助、事故得到控制,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2)应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将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并且要统计人员数量;

(3)对于初起事故,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应积极扑救,尽可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衍生、次生事故的发生。

11.4.2处置措施

1、二氧化硫或烟尘超标的处理

(1)发现二氧化硫或烟尘有超标趋势时,运行部脱硫班当值值班人员应汇报值长,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2)根据锅炉运行具体情况,采取增加石灰石投料比重、降低负荷、调整锅炉流化燃烧工况、燃用低硫煤种等措施进行调整,减少污染排放。

(3)对脱硫设备进行设备抢修,消除缺陷。

(4)分段检查电除尘设备除尘效率,及时发现和消除缺陷。

(5)值班人员都应服从值长的调度,值班人员应根据领导和专业人员制定的方案进行操作、处理,直到达标排放符合要求。

2、污水管道系统、输灰管道系统泄漏的处理

(1)接报警后,部门主任、专工、环保专责人应迅速到达现场,判明污染的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

(2)根据系统情况将泄漏部位退出运行,进行事故抢修。

(3)不能立即退出运行时,应对上游工艺进行调整,降低运行工作负荷,对泄漏部位进行堵漏。

(4)对泄漏部位利用沙袋、泥土等进行隔离、围堵或引流等措施,防止范围扩大,并积极回收清理,防止二次污染。

(5)抢险人员进入现场前,应提前看好撤退路线,相互监护,并根据现场情况穿好防护工作服、防护眼镜、胶靴等防护用品。

3、 煤场发生严重积水或外溢的处理

(1)启动防汛预案,防止雨水冲击煤场。

(2)利用防汛设施将污水排至含煤废水处理池,并提高处理系统工作负荷,提高助凝剂加药浓度。

(3)污水处理能力不够时,根据地势利用装载机、沙袋等设施设置临时围堰,并向围堰内投洒助凝药剂,使灰水快速沉降,并利用防汛沙袋或沙、石子等对溢流灰水进行围堰过滤。

(4)对雨水沉淀池人工投洒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加速煤尘沉淀。

(5)环保监测人员加强水质监测,对投药量进行调整。

(6)对外溢部分投洒助凝药剂,使灰水快速沉降,防止污染扩大。

(7)抢险人员进入现场前,应提前看好撤退路线,相互监护,并根据现场情况穿好防护工作服、防护眼镜、胶靴等防护用品。

4、有毒或有腐蚀性化学品泄漏时的处理

(1)污染源区域设围栏或其他明显警示标志,对无关人员、车辆进行疏散,严禁无关人员靠近。

(2)对隔离区进行火种管制,保持道路交通畅通。

抢险人员进入现场前,应提前了解污染物的性质,看好撤退路线,相互监护,并根据现场情况穿好防护工作服、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防毒口罩、胶靴等防护用品,由上风位置出入现场。

(3)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数量,分别采取围堵、收集回收、中和洗消、泥土吸收、洒扫等措施,消除污染物。

(4)抢险现场准备急救溶液、毛巾、肥皂、自来水、消防器材等物品,抢险结束工作人员应进行彻底洗消,防止人身伤害或中毒。

5、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1)以上危险目标在一般情况下,对污染泄漏区进行人员疏散即可,但在火灾、洪水事故引起的环保事故时应按相应火灾、防汛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污染区周边人员疏散、撤离。

(2)危险区的隔离

以上危险目标在一般情况下,对污染泄漏区设为隔离区,但在火灾、洪水事故引起的环保事故时应按相应火灾、防汛应急预案的隔离方案进行隔离。

6、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1)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通过设备系统装设的压力表、流量计、在线检测仪表、便携式仪表等进行检测,检测人员穿好胶靴、工作服等进行个人防护,并采取专人监护、拴安全绳、挂安全带等监护措施。

(2)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抢险救援以保护人身安全,保护主要设备安全为主,采取疏散人员、设置警戒线、消压、断料、降低工作负荷、堵漏、围堰、清洗等方式进行。

(3)抢险人员根据现场情况,佩带防护眼镜、防毒口罩、胶靴、工作服等进行个人防护,并采取现场救援指挥、双人操作相互监护、拴安全绳、挂安全带等监护措施。

(4)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现场通过设备系统装设的在线仪表、便携式仪表等进行实时监测,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抢险人员有组织的撤离到安全地带:人员感觉呼吸不适;防护措施失效;人员失去配合或监护措施失效;可能发生垮坝或塌方时;其他危险情况。

7、撤离方法

接到撤离信号或达到撤离条件后,按照现场分工撤离,同组人员相互保持联络,就近撤离到开阔的安全地带,然后向预定集合地点集合。

8、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对污染事故可能扩大时,应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并向污染可能影响的下游单位进行通报。

9、人员受伤或受污染伤害时的处理

人员受伤或受污染伤害时,启动电力事业部《人身伤害专项应急预案》。

10、 现场保护及洗消

(1)现场保护

事故发生后,除事故抢险必要的措施和抢救伤员外,由应急人员保护好事故现场,未经调查和记录,不得任意变动。

(2)现场洗消

按照设备分工,由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应急队伍进行洗消,安环部对各应急队伍进行协调。

一、除灰系统

(1)除灰系统异常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日常管理办公室(安环部)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应急日常管理办公室(安环部)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技部及部门负责人。

(2)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除灰系统异常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如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出现设备损坏时启动《电力设备事故应急预案》。

(5)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输灰管道发生泄漏应及时标记泄漏点并停止排灰程序,进行封堵泄漏点,同时将散漏飞灰喷湿、集中运至灰库。

2)如因灰库灰满导致除灰系统异常时,应立即联系负责运灰的负责人尽快联系车辆,必要时就地放灰,将灰喷湿后运走。

3)如因空压机系统出现问题应尽快系统备用空压机,维护尽快查明原因并处理。

4)如除灰系统短时间无法恢复时,运行部应柑橘实际情况,适当改变煤配比,降低负荷。

二、化学品泄漏处置

(1)当发生故障有大量危险化学品泄漏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将情况向应急管理办公室汇报,应急管理办公室成员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应急响应程序迅速开展工作。

(2)当化学危险品过程中发生不可处理的泄漏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消防部门,要求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

(3)突发事件发生时,首先考虑采用转移法:即将事故容器内的溶液,转移到安全的容器内。

(4)突发事件发生时泄漏液体漏至地面时,采用围堤堵截方法:用沙土等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5)当酸、碱溶液排到地沟内,应立即用碱性溶液或酸性溶液进行中和,防止地下管道受损和造成污染事故。

(6)当空气中含有的危险化学品浓度较浓,容易发生爆炸时应立即向空气中喷水雾稀释。

三、脱硫系统

(1)当燃煤硫份、灰份和低位发热量等超过环保设施设计出力时,SO2排放浓度持续上升或达到控制值,当值值班人员要第一时间汇报当班班长、值长,立即采取如下有效措施:

(2)降低锅炉蒸发量从而降低锅炉炉膛温度,减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烟气中的浓度及总含量。

(3)采取掺烧措施减少燃煤硫份,降低SO2的浓度。

(4)经过紧急处理,仍无法继续维持系统正常运行,SO2排放严重超标,必要时停运环保超标机组。

(5)脱硫设施设备故障引起烟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时:

(6)当值值班人员要第一时间汇报值长、专工,通知相关维护班组,各方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使烟气排放指标恢复正常。

(7)需要停运环保设施处理设备缺陷和故障时,值长需汇报运行部部领导、生技部和生产副经理,由环保专工电话请示市、区环保主管部门批准,随后在1小时内补报书面请示报告。

(8)获得环保部门同意后,立即停运环保设施处理设备消缺和故障。

(9)环保部门要求停运发电机组消缺的,应由值长立即请示电力调度部门安排机组停机消缺。

(10)烟气在线监测设备故障、监测数据偏差引起SO2排放超标,热工人员必须立即进行现场处理,用最短时间恢复设备运行,同时环保专工应立即将在线监测设备故障原因处理过程及防止SO2排放真正超标措施电话汇报市、区环保主管部门批准。

(11)浆液循环泵发生故障:应立即提高浆液PH值,通知维护处理,汇报值长降低机组出力。经过紧急处理,仍无法继续维持系统正常运行,SO2排放严重超标,由环保专工电话请示市、区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停运脱硫系统,必要时停运环保超标机组。

(12)浆液制备系统发生故障时:应立即通知维护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同时汇报值长,运行部及环保专工采取措施,同时监视浆液池液位变化,短时间无法消除浆液制备系统故障时,值长立即申请中调降低所带机组负荷,直至烟气排放指标合格,经过紧急处理,仍无法继续维持系统运行时,由环保专工电话请示市、区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停运脱硫系统,必要时停运环保超标机组。

11.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12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2.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电力事业部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12.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详见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2节。

12.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12.4处置措施

12.4.1处置原则

(1)本着“统一指挥、自救为主、分工负责、积极应对”的原则,以最快速度实施有序、高效的救援,使人员得到救助、事故得到控制,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2)应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将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并且要统计人员数量;

12.4.2处置措施

1、压力容器的应急处置

(1)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4)由抢修抢险组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搜救受伤人员。

(5)抢险救人时,先切断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6)当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发生爆裂、鼓包、变形、大量泄漏或突然停电、停水,使压力容器及其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或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周围发生火灾等非正常原因时,必须紧急停止运行。

(7)压力容器及其设备一旦发生锅炉爆炸事故,必须设法躲避爆炸物,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将人撤离现场,拨打应急值守电话请求救援。爆炸停止后评估现场安全后查看是否有伤亡人员,并进行救助。

2、压力管道的应急处置

(1)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

(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

(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

(4)由抢修抢险组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搜救受伤人员。

(5)抢险救人时,先切断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

12.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13突发暴力恐怖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13.1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突发暴力恐怖事件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电力事业部突发暴力恐怖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13.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详见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2节。

13.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13.4.1处置原则

本着“统一指挥、自救为主、分工负责、积极应对”的原则,以最快速度实施有序、高效的救援,使人员得到救助、事故得到控制,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13.4.2处置措施

1、防暴反恐

(1)当暴力恐怖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将恐怖事件的地址、人员数、暴力恐怖倾向、携带器具、主要人员特征等向值长及相关领导汇报。

(2)同时封锁厂内主要通道。

(3)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封锁各出入口。

(4)关闭监控室,并保持通讯联络,并拨打“110”报警。

(5)保持通讯联络,随时报告区域暴力、恐怖动向。

(6)采取宣传、说服、制止、保护、控制等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和保护好现场。

(7)稳定暴力恐怖情绪,尽量引导、控制在特定区域,防止扩撒。

(8)配合公安、消防、防疫等部门调查、取证等工作。

2、暴力

(1)对“突发”暴力事件首先要保护自身及病人的安全,稳定情绪,设法脱身,并及时报警求助,不宜过激刺激对方,尽可能使事态缓和,全力配合警方及保卫部门的行动。

(2)如没有伤及人员的情况下,应以宣传教育为主,劝说其放弃伤害他人及破坏正常秩序的行为。

(3)如已伤及他人,应与立即制止,以抢救伤员为主,如情况继续恶化应以武力制止。

(4)注意观察暴力组织者的行为、特征。条件许可的话,当即擒获;不具备条件,也要想办法接近、控制,等待公安、武警或其他队员到时再擒获。

(5)注意收集证据、保护证人。

3、爆炸物品

(1)如发现不明爆炸物品,立即向领导汇报,同时采取隔离措施,疏散人员集中至安全地带并保护好相关人员。

(2)严禁人员进出,加强事故地点保卫、巡逻工作。

(3)报告公安部门,请求派人排爆并协助其工作。

4、袭击计算机网络

(1)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有条件的记录下具体时间、次数、袭击目标、造成的损失等第一手资料。

(2)严禁无关人员进出机房,同时将消息控制最小范围,防止泄露秘密。

(3)立即报警,请公安相关部门前来侦察、破获。

(4)病毒检查并清除。

(5)请专家重新设置保护措施。

5、抢夺、抢劫、盗窃

(1)如发现犯罪嫌疑人没有离开事发地,保卫部门立即在进出通道设卡,并在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汇报,同时组织围捕。

(2)如发现犯罪嫌疑人已离开事发地,立即向领导小组汇报,同时采取调看录像带,从中发现可疑人。

(3)如犯罪嫌疑人已伤人,立即采取救护,拨打“120”急救电话。

(4)如犯罪嫌疑人在可视范围内,立即组织追捕,捉拿嫌疑犯。

(5)保护好现场、证人,在公安部门到来之前,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6、投毒

(1)如发现时邮寄毒品,应立即报告领导,同时,集中所有可能接触到毒品的人在某特定区域,加以保护,等待公安等有关部门前来检查、检验,同时提供相应的证据。

(2)如发现是放置的毒品,应立即保护好现场,严禁他人进出,同时报告领导小组,请求公安等相关部门前来解决。

(3)查明毒源并切断毒源,保护好现场,严禁他人进出。如是煤气泄漏,应带上防毒面具进入,关闭阀门,打开窗户通风。

(4)如毒源蔓延,立即疏散人员至安全地点集中。

7、谋杀

(1)如犯罪嫌疑人没有离开事发现场,应立即向领导汇报,同时组织围捕。同时采取正面宣传政策,争取政府宽大处理。

(2)如犯罪嫌疑人已离开现场,立即保护好现场,保护好证人。

(3)第一时间报警,请公安部门前来侦破,同时提供相应的人证、物证等。

(4)如犯罪嫌疑人在可视范围,立即组织围捕。

8、纵火

(1)立即启动防火、灭火等预案进行扑救灭火,同时拨打“119报警电话。

(2)保护好现场,引导消防车进入事故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3)如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立即组织围捕。

(4)如犯罪嫌疑人在逃并在可视范围内,立即组织围捕。

(5)灭火后,保护好现场,统计损失。

9、绑架

(1)如犯罪嫌疑人在现场,应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汇报,同时立即组织围捕。

(2)正面宣传教育对话,“请不要伤人,有话好商量”,以情感化,放下凶器。

(3)保护好现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4)立即报警,请求支援。

(5)如犯罪嫌疑人已离开现场,应保护好现场痕迹等证物、证人,等待公安部门前来侦破。

(6)如犯罪嫌疑人以逃离大厦并在可视范围内,应立即追捕,同时首要考虑人质的安全,等待公安部门前来解决。

13.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锅炉事故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章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按照不同安全生产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制订的应急处置措施,本报告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对本单位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1全厂停水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锅炉、化水、汽轮机等处 全场停水,会导致锅炉缺水严重会造成锅炉爆炸;并且全厂蒸汽压力、蒸汽负荷会降低,影响汽轮机正常运行和发电等 锅炉干锅、爆炸 水流量计流量波动大,锅炉上不去水、压力表波动大 发生停水事故若未及时将负荷可能造成锅炉干锅、爆炸等

1.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3应急处置

1.3.1应急处置程序

全场停水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1.3.2应急处置措施

1.如遇计划性工业水中断,工业水中断前化学提前做好储水工作,将除盐水箱制满,工业废水池处于高水位,可保证单台机组7天内除盐水供应。

2.如遇突发性工业水中断,按化学的正常储水量,机组节省除盐水用量,化学减少自用水量,可保证单台机组5天内除盐水供应。

3.为防范工业水中断造成的严重后果,化学在日常运行中应保证除盐水箱处于高水位运行,保证除盐水储量充足。

4.当班员工发现突然停水后,立即通知当班班长。

5.班长立即汇报值长,关闭各蒸汽、炉水、给水、间冷水、闭式水、除氧器取样门,减少热力系统汽水损失。

6.只供水而未处理水期间,应关闭除盐泵出口门。

7.供水和处理水期间,应关闭化水泵、原水泵、超滤水泵、高压泵、淡水泵、中间泵、加药泵、除盐泵出口门。

8.供水和处理水期间,同时又在进行再生时,应关闭化水泵、原水泵、超滤水泵、高压泵、淡水泵、中间泵、加药泵、除盐泵、再生泵出口门,同时关闭酸碱计量箱的出口门、进再生液门、排再生液门、正排、反排、中排门。

9.各运行人员应坚守岗位,做好启动准备,待恢复后,接值长令,依次启动各设备,恢复供水和处理水。

10.待一切检查正常后,汇报值长,并在值班日志上做好记录。

1.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1.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2汽轮机超速轴系断裂系统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诱导性原因、致害物 事故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汽轮机区域 因调速系统有缺陷、超速保护系统故障、运行中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发电机组超速保护动作或拒动作,致使发电机组被迫停止运行,机组严重超速时,则可能使叶片脱落、轴承损坏、大轴折断,甚至整个机组报废从而对汽轮机等发电设备构成严重威胁甚至造成损坏、现场人员伤亡 设备损坏、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火灾等 设备温度等仪表爆出报警、现场设备转动有异响、有异味等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应急工作职责

与停电事故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2.3应急处置

2.3.1应急处置程序

机组超速、轴系断裂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应急日常办公室应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技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2.3.2应急处置措施

一、超速处置措施

(1)在总指挥的指挥下,运行人员按照规程规定,做好机组停运的一切检查和操作,确保机组安全停机。

(2)抢修人员做好停机及系统隔离措施;专业应急组的设备维护人员全面检查设备损坏情况,汇报生产部,制定修复方案。物资部门立即组织采购,其他部门配合现场有关消防和安全保卫工作,逐级汇报公司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

(3)根据公司批复的计划和方案,在公司经理统一指挥下,开展事故抢修等工作。

二、震动、轴系断裂处置措施

(1)如果汽轮机发电机组运行中发生振动、超速达到报警值,操作人员应立即全面检查机组参数,会同专业应急组查找分析原因,由专业人员处置,处置过程中如果涉及退出有关保护的,由值班领导申请上级领导批准。

(2)如果发电机非同期并入电网运行;电网故障冲击下发电机甩去部分负荷,应急操作组应立即全面检查机组参数,进行事故处理,防止机组跳闸,影响电网稳定。

(3)如果是机组大修中发现了机组有关联轴器销子、螺栓、转子叶片根部的销钉有损伤;平衡块固定螺丝、风扇叶片固定螺丝、定子铁芯支架螺丝、各轴承和轴承座螺丝的紧固不良等问题。按照预警程序,有关部门和人员在接到预警后,应于20分钟之内赶赴维护现场。在生产副经理的统一指挥下,制定维护方案,需要重新调整维护工期的应该重排进度表,并按照规定在当期的维护总结报告中记录机组维护中发现的问题。

(4)机组运行中由于发生振动、超速引起机组跳闸或发电机非同期并网、电网故障冲击下发电机甩去全部负荷,造成发电机轴系断裂事故,操作人员做好停机及系统隔离措施;专业设备维护人员全面检查设备损坏情况,汇报生产部,制定修复方案,物资部门立即组织采购,其他部门配合现场有关消防和安全保卫工作,逐级汇报公司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根据公司批复的计划和方案,在公司经理统一指挥下,开展事故抢修等工作。

三、汽轮机油路着火处置措施

(1)正确迅速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主管领导详细汇报事故情况。

(2)在事故抢险过程中,指挥人员应详细了解事故现场状况,有序指挥,工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服装应符合安规要求,做好自身防护。

(3)当班人员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开展自救工作,采取有效隔断措施,将储油罐供、回油门及时关闭,防止事态扩大。

(4)司助值班员应立即停止运行供油泵,并联系值长将燃油系统停电,将7台炉前供回油门关闭。

(5) 运行应急组应立即对伤员进行救援工作。

(6)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和本预案的要求,防止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7)保护好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保证各安全通道的畅通。

(8)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向接警人员讲清单位,着火部位、什么物品着火、火势大小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姓名。

(9) 消防人员到达火灾现场后,向消防人员讲清现场情况及注意事项,并协助消防人员进行灭火。

(10)当事故现场火灾严重威胁应急小组人身安全时,应在值长的指挥下有序地撤离事故现场,到达安全区域。

四、高出坠落、机械伤害、灼烫、触电

高出坠落、机械伤害、灼烫、触电处置措施可参照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中的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进行处置。

2.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2.4注意事项

(1)参与处置人员处置时要穿戴必要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2)个人防护用品必须定期进行严格检查,损坏和磨损严重的必须及时更换。安全帽要戴正,帽带要系结实,防止因其歪戴或松动而降低抗冲击能力。

(3)听从指挥,严禁擅自行动。一旦发现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新情况时,应立即撤出,重新制定符合实际方案。

(4)未经允许,除应急救援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进入事故现场。

(5)处置时,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保证操作指标在正常使用范围内,避免次生事故发生,必须坚持“先救人,后救物”的应急原则。

(6)必须沉着冷静,按照紧急停车步骤进行停车,开关阀门前必须谨慎再三,避免慌乱中操作失误,造成意外。

3变压器着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诱导性原因、致害物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变压器区域 人员误操作,设备带病运行等 火灾、爆炸 变压器漏油。在变压器维护动火作业没正确办理动火工作票。变压器周围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变压器短路故障。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3.3应急处置

3.3.1应急处置程序

变压器火灾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3.2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焦糊味立即汇报当值运行负责人和本部门领导。值班领导安排人员核实。

(2)确认明火或相关数据已显示异常立即组织相关岗位人员准备灭火设施准备待命。

(3)启动应急通讯网,各专业抢险组到位、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立,召开应急会议、明确前线指挥人员、组建现场工作组及其他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等。按照分工开展工作。

(4)发生本单位人员独自完成灭火任务有困难的的火险时,指请求响应升级配合公司消防队及外部应急队伍进行抢险救援工作。

(5)若不能有效控制火情,火势蔓延,可能造成建筑物坍塌或有爆炸危险时,应紧急疏散人员,并联系公安分局紧急疏散周围居民。

二、高出坠落、机械伤害、灼烫、触电

高出坠落、机械伤害、灼烫、触电处置措施可参照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中的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等事故进行处置。

3.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3.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泄漏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4酸碱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诱导性原因、致害物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酸碱库 化学危险品泄漏能造成泄露区域内的设备、地面腐蚀和损毁,对人身造成酸碱灼伤、烧伤,泄漏的液体和挥发的有害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火灾爆炸,引起人员中毒、窒息、死亡等 灼烫 化储存设备的选用不当,安装不合理,操作失误,违章操作,长期过负荷运行;在维护、设备改造、日常生产维护等工作中,执行制度不严、安全意识淡薄、均有可能造成化学危险品泄漏事件。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4.3应急处置

4.3.1应急处置程序

酸碱泄漏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4.3.2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现酸碱泄漏或外溢人员出现灼伤时,现场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做好自身防护,进行内部报警,事故点进行警戒隔离,严格限制出入,抢险救援人员必须穿防酸碱一体服带上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赶到事故地点,迅速将受伤人员背出事故区,放至上风向空气新鲜处,视伤者状况进行紧急救护或拨打120请求支援。

(2)即查找泄漏源,组织人员立即停泵切断物料或进行堵漏,关闭泵出口阀门,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空间。

(3)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程组织人员对泄漏点修复。

(4)小量泄漏:可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的水进入废水系统,对泄漏的酸进行稀释时,要选用喷雾水流,不能对泄漏物进行直接喷水;大量泄漏:构筑围堤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集中处理,不可随意流散;现场处理人员穿戴好配套防护用品,以防灼伤。

(5)罐体泄漏进行堵漏作业,无法实施堵漏时进行倒罐处理;管道泄漏时,可采取关闭管道阀门或用堵漏垫等器具进行封堵,处置时应在开花或喷雾水的掩护下进行。

(6)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干布等擦拭酸液,脱去或剪去污染的衣服,立即用大量流动的水冲洗创面至少10-2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如严重者应拨打120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伤员也可将面部浸入水中自己清洗,并立即到医院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予输氧,或者用2~4%的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如有不适者应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并立即送医院进行治疗。

4.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4.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泄漏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橡胶手套、防护面具等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5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诱导性原因、致害物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汽机侧,锅炉厂房。升压站;除灰渣等。土建:烟囱、建筑物顶部等高出作业 管理混乱,人员违章作业 高处坠落 在高处作业时,下方没有架设安全护网。高处作业人员没有持证上岗。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疲劳作业。脚手架未挂警示牌。

平台不牢固、有空洞。6级大风露天作业。高处设备维护平台不完善, 安全带不定期检查。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5.3应急处置

5.3.1应急处置程序

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5.3.2应急处置措施

1、高处坠落受害人员施救的过程:

(1)当发生人员轻伤时,现场人员应采取防止受伤人员大量失血、休克、昏迷等紧急救护措施,并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地段,拨打120医疗急救电话,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2)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协助医务人员实施各项救护措施。

(3)如果受害者处于昏迷状态但呼吸心跳未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受害者下颌,捏住受害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4)以上施救过程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结束,工作人员应配合救援人员进行救治。

2、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1)受害人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2)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3)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4)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5)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3、判断有无意识的方法:

(1)轻轻拍打伤员肩膀,高声喊叫。

(2)如认识,可直接喊其姓名。

(3)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秒。

(4)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5)通畅气道。

(6)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7)胸外接压(人工循环)。

4、骨折急救。

(1)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棍、竹杆等将断骨上、下方关节固定,也可利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防止伤势恶化。

(2)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应先止血,固守,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然后速送医院救治,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

(3)疑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平卧后,用沙士袋(或其它替代物)旋转两侧至颈部固定不动,以免引起截瘫。

(4)腰椎骨折应将伤员平卧在平硬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二侧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搬动时应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

5、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1)按压吹气1min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 听、试方法在5~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 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5.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5.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做好防护,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6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6.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诱导性原因、致害物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生产现场所有转动机械处 人员误操作。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有重大异常现象。执行维护作业工艺不严格。 机械伤害 违章作业,未执行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触摸转动设备部位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6.3应急处置

6.3.1应急处置程序

机械伤害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6.3.2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并将受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受伤者进行现场急救。

(2)对于较浅的伤口,可用干净衣物或纱布包扎止血,动脉创伤出血,还应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动脉搏动处用手指压迫或用止血胶管(或布带)在伤口近心端进行绑扎。

(3)较深创伤大出血,在现场做好应急止血加压包扎后,应立即准备救护车,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在止血的同时,还应密切注视伤员的神志、脉搏、呼吸等体征情况。

(4)对怀疑或确认有骨折的人员应询问其自我感觉情况及疼痛部位,对于昏迷者要注意观察其体位有无改变,切勿随意搬动伤员,应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条或竹板片于骨折位置的上、下关节处作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或送至医务室接受救治。如有骨折断端外露在皮肤外的,用干净的砂布盖好伤口,固定好骨折上下关节部位,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

(5)对于怀疑有脊椎骨折的伤员搬运时应用夹板或硬纸皮垫在伤员的身下,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如伤员不在危险区域,暂无生命危险的,最好待医务急救人员进行搬运。

(6)如怀疑有颅脑损伤的,首先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气道阻塞;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约束,以防止伤及开放伤口,积极组织送往医院救治。

(7)如受伤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步骤为: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压;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心肺是否复苏,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6.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6.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泄漏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橡胶手套、防护面具等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7灼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7.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高温。

设备及所属管道、阀门等处

机炉外管、压力容器爆破高温、高压蒸汽泄漏。压力容器维护时,高温、高压蒸汽喷出。操作不规范导致高温、高压蒸汽泄漏。维护时防护措施不完善。热水井或热水池没有可靠防护装置。高温、高压设备及管道泄漏,喷出不可见气体,无警示标志。化学药品管理和使用不当。 触电 高温的管道容器等设备上无保温层。维护高温的管道容器时未配备防护服。高温、高压蒸汽泄漏。在热水井或热水池工作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接触化学药品时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7.3应急处置

7.3.1应急处置程序

灼烫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7.3.2应急处置措施

对于不同的致伤源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1)火焰烧伤:衣服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或用衣被等物扑盖灭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以防增加头面部及呼吸道损伤。

(2)热液烫伤:应立即将被热液浸湿的衣服和饰物脱去,如果与皮肤发生粘连,不得强行脱烫伤人员的衣物,以免扩大损伤烫伤表皮。

(3)化学烧伤:受伤后应首先将浸有化学物质的衣服迅速脱去,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尽可能地去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但对于生石灰烧伤应先擦尽生石灰粉粒,再用水冲洗,以免生石灰遇水产热,加重烧伤。

(4)电烧伤:立即切断电源。

1)冷疗:不但可以减少创面余热对沿有活力的组织继续损伤,而且可以降低创面的组织代谢,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减轻创面水肿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在病人可以耐受的前提下温度越低越好,可用15℃左右自来水、井水或加入冰块的冷水冲洗或浸泡,时间尽量不少于30min。

2)合并伤处理:无论何种原因的烧伤均可合并其他外伤。比如压力容器爆炸,烧伤后高处坠落,在烧伤的同时合并有骨折、脑外伤、内脏损伤等,均应按急救原则做相应的紧急处理。

(5)烧伤创面的保护:忌涂有颜色药物,以免影响对烧伤程度的观察。也莫涂油膏,免得增加入院后清创的困难。保留水泡皮,也不要撕去腐皮,在现场附近,可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创面避免转送途中不再污染、不再损伤。同时应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

(7)烧伤患者伤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动,应尽量减少镇静止痛药物的应用,防止掩盖病情变化,还应考虑有休克因素。

(8)气道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应于现场即开始,保持呼吸通畅,解除气道梗阻,不能等待诊断明确后再进行。伴有面、颈部烧伤的患者,在救治时要防止再损伤。

(9)当发生灼烫事件后,现场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措施,将有关系统或设备隔离,及时将烫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同时汇报灼烫伤亡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事故现场,组织处理事故及抢救。

(10)在进行现场应急处置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11)对烫伤严重者应禁止大量饮水,以防休克。口渴严重时可饮盐水,以减少皮肤渗出,有利于预防休克。

7.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7.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灼烫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8物体打击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8.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诱导性原因、致害物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次要危害因素 衍生事故
生产区各吊装口,各种转动设备的联轴器附近及转子的裸露部分,高出存放的物品、工具等 使用电动工器具的切割作业时,部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手锤、大锤等工具打击伤害。高处落物引起的打击伤害:包括水塔、烟囱、高程建筑冬季结冰坠落,物资库房货架等落物,储煤场大煤块滚落等。电动、气动、液动阀门等机械控制部分在阀门开关时造成的打击伤害。旋转设备修后试运时转动部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 物体打击 设备或零部件吊装作业时,没有设置警示隔离标识;多人指挥;设备捆绑不牢固等。角磨机、切割机等电动工具装夹不牢,操作人员野蛮操作或操作不当。手锤、大锤等锤头松动,操作人员戴手套操作。

水塔、烟囱及高层建筑等冬季结冰严重。备用转动设备发生缺陷,维护人员无票作业。设备修后没有履行押票试运手续。

若在救援过程中处置不当可能造成其他人员伤害或伤者二次伤害等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8.3应急处置

8.3.1应急处置程序

(1)物体打击伤亡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日常管理办公室(安环部)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应急日常管理办公室(安环部)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技部及部门负责人。

(2)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4)物体打击伤亡事件进一步扩大时启动《人身事故应急预案》。

8.3.2应急处置措施

(1)一般伤口的处置措施

1)伤口不深的外出血症状,先用双氧水将创口的污物进行清冼,再用酒精消毒(无双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时可用瓶装水冲洗伤口污物),伤口清洗干净后用纱布包扎止血。出血较严重者用多层纱布加压包扎止血,然后立即送往医务室进行进一步救治。

2)一般的小动脉出血,用多层敷料加压包扎即可止血。较大的动脉创伤出血,还应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动脉搏动处用手指压迫或用止血胶管(或布带)在伤口近心端进行绑扎,加强止血效果。

3)大的动脉及较深创伤大出血,在现场做好应急止血加压包扎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以免贻误救治时机。

4)对出血较严重的伤员,在止血的同时,还应密切注视伤员的神志、皮肤温度、脉搏、呼吸等体征情况,以判断伤员是否进入休克状态。

(2)骨折伤亡的处置措施

1)对清醒伤员应询问其自我感觉情况及疼痛部位。

2)观察伤员的体位情况:所有骨折伤员都有受伤体位异常的表现,这是典型的骨折症状。对于昏迷者要注意观察其体位有无改变,对清醒者要详细查问伤者的感觉情况,切勿随意搬动伤员。在检查时,切忌让患者坐起或使其身体扭曲,也不能让伤员做身体各个方向的活动。以免骨折移位及脱位加剧,引起或加重骨髓及脊神经损伤,甚至造成截瘫。

3)对于脊椎骨折的伤员,应刺激受伤部位以下的皮肤(例如腰椎受伤,刺激其胸部和上下腹部及腿脚皮肤做比较鉴别),观察伤员的反应以确定有无脊髓受压、受损害。搬运时应用夹板或硬纸皮垫在伤员的身下,搬运时要均匀用力抬起夹板或硬纸皮将伤者平卧位放在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或导致死亡。

4)对有脊椎骨折移位导致出现脊髓受压症状的伤员,如伤员不在危险区域,暂无生命危险的,最好待医务急救人员进行搬运。

5)对有手足大骨骨折的伤员,不要盲目搬动,应先在骨折部位用木板条或竹板片(竹棍甚至钢筋条)于骨折位置的上、下关节处做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或送至医务室接受救治。

6)如有骨折断端外露在皮肤外的,切勿强行将骨折断端按压进皮肤下面,只能用干净的纱布盖好伤口,固定好骨折上下关节部位,然后呼叫医务人员等待救援。

(3)颅脑损伤的处置措施

1)颅骨损伤如导致颅内高压的症状有:昏迷、呕吐(呈喷射状呕吐)、脉搏或呼吸紊乱、瞳孔放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等。

2)颅底骨折或颞骨骨折的伤员不一定有昏迷、呕吐症状,但有脉搏或呼吸紊乱、瞳孔放大或缩小,鼻、眼、口腔甚至耳朵可有无色的液体流出,伴颅内出血者可见血性液体流出。

3)颅脑损伤的病员有昏迷者,首先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气道阻塞。对烦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约束,以防止伤及开放伤口。

4)对于有颅骨凹陷性骨折的伤员,创伤处应用消毒的纱布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5)以上施救过程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结束,工作人员应配合救援人员进行救治。

(4)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1)受害人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2)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3)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4)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5)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5)判断有无意识的方法

1)轻轻拍打伤员肩膀,高声喊叫“喂,能听见吗?”。

2)如认识,可直接喊其姓名。

3)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秒。

(6)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1)通畅气道。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3)胸外接压(人工循环)。

(7)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1)按压吹气1分钟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 听、试方法在5~7秒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 人工呼吸,接着每5秒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秒。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8.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8.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9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9.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配电室及电气设备点点部位 使用电动工器具时,电动工器具外壳漏电。电气设备外壳漏电。电灯开关、插座破损,带电部分外露。员工劳动保护使用不恰当。带电作业。临时用电使用的设施、设备不符合要求。在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维护过程中,缺少电气危险警告标志。维护、检查或操作过程中忽视安全措施。 触电 设备地线脱落,没有及时恢复。手持电动工具不接漏电保护器。临时用电设施不符合要求。插排、插座、开关破损还继续使用。

无人监护情况下从事电气作业。电气设备维护不办理工作票。作业人员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使用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电气设备维护未严格执行监护制度。人员在未切断电源或作好安全措施的电气设备上工作。电气设备维护时擅自扩大工作范围。作业现场私自乱接临时电源。安全距离不足违章蛮干,有可能误撞带电设备。作业时走错间隔或私自移开遮栏。停电设备维护未验电便进行工作。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9.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9.3应急处置

9.3.1应急处置程序

触电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9.3.2应急处置措施

(1)首先要是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

(2)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

(3)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者手不得触及伤员。

(4)如触电者处于高位处,触脱电源后会直高处坠落,要采取相应措施。

(5)触电者触及低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设法迅速切断电源,如拉开电源开关或刀闸,拔除电源插头等;或使用绝缘工具、干燥的木棒、木板、绳索等不导电的东西解脱触电者;也可抓住触电者干燥而不贴身的衣服,也可戴绝缘手套或将手用干燥衣物等包起绝缘后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也可站在绝缘垫上或干木板上,绝缘自己进行救护。

(6)触电者触及高压带电设备,救护人员应迅速切断电源,或用适合该电源等级的绝缘工具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的安全距离。

(7)如果出点发生在架线杆塔上,如系低压带电线路,若可能立即切断线路电源,或者由救护人员迅速蹬杆,束好自己的安全带后,用带绝缘胶柄的钢丝钳、干燥的不导电物体或绝缘物体将触电者脱离电源;如系高压带电线路,又不可能迅速切断电源开关的,可采用抛挂足够截面的适当长度的金属短路线方法,使电源开关跳闸。

(8)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的高压导线,且三维确证线路无电,救护人员在未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穿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紧跳跃地接近触电者)前,不能接近断线点至8~10m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伤人。触电者脱离带电体后亦应迅速带至8~10m以外后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认线路已经无电,才可以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立即就地进行急救。

(9)救护触电伤员却断电源时,有时会是照明失电,因此应考虑事故照明、应急灯等临时照明。新的照明要符合使用场所防火、防爆的要求但不能因此延误切除电源和进行急救。

(10)伤员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1)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平躺,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2)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畅通,并用5秒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3)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抢救,直至医疗人员接替救治。

(11)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1)受害人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2)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3)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4)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5)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12)判断有无意识的方法

1)轻轻拍打伤员肩膀,高声喊叫“喂,能听见吗?”。

2)如认识,可直接喊其姓名。

3)无反应时,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穴、合谷穴约5秒。

4)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5)按压吹气1分钟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 听、试方法在5~7秒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6)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 人工呼吸,接着每5秒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7)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秒。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9.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9.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10火灾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0.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油库、电气设备、电缆线、输煤系统等易燃物存在区 厂区可燃物、易燃物较多,若发生火灾,烧伤人员病程长、医疗消耗大、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烧伤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轻者损伤皮肤、肿胀、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呼吸道也可烧伤,烧伤引起的剧痛和皮肤渗出等因素导致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触电 燃油区发生泄漏。电器短路和电器设备的选用不当,安装不合理,操作失误,违章操作,长期过负荷运行。电气线路短路瞬间会产生很高的温度和热量,可以使电源线的绝缘层燃烧、金属融化,引起附近的可燃物质燃烧。

机组在维护、设备改造、日常生产维护等工作中,执行制度不严、安全意识淡薄、均有可能造成火灾人身伤亡事故。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0.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0.3应急处置

10.3.1应急处置程序

火灾伤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10.3.2应急处置措施

(1)迅速将烧伤人员脱离火源,立即采取冷疗措施。

(2)迅速使伤员脱离火灾现场,置于通风良好的地方,清除口鼻分泌物和碳粒,保持呼吸道通畅。

(3)衣服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或用衣被等物扑盖灭火。

(4)电烧伤时,首先要用木棒等绝缘物或橡皮手套切断电源,立即进行急救,维持病人的呼吸和循环。

(5)在进行现场应急处置的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6)对烧伤严重者应禁止大量饮水,以防休克。

(7)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1)火灾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s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2)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3)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4)火灾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

(8)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1)按压吹气1min后(相当于单人抢救时做了4个15∶2压吹循环),应用看、 听、试方法在5~7s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2)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s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 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3)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10.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10.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火灾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在有毒有害场所必须穿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11化学品中毒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液氨、氨气的场所,锅炉房、脱硫脱硝区及不通风等区域 化学危险品中毒是指职工在生产区域由于设备系统泄漏、防护装置缺损、个人防护不当或人员违章操作以及缺乏安全作业规程等原因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毒性较剧的毒物 化学品中毒 设备、区域异常或有缺陷与泄漏现象,人员有不良反应。人员小面积灼伤或出现意识轻度障碍、咳嗽、胸闷、明显头痛、头昏等中度中毒表现。人员大面积灼伤或出现昏迷等重度中毒表现以及人员死亡。

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危化储存设备的选用不当,安装不合理,操作失误,违章操作,长期过负荷运行。

进入高浓度腐蚀剂场所或可能产生窒息性气体的区域未戴防护面具和穿防护衣。在维护、设备改造、日常生产维护等工作中,执行制度不严、安全意识淡薄、均有可能造成火灾人身伤亡事故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1.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1.3应急处置

11.3.1应急处置程序

酸碱泄漏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11.3.2应急处置措施

(1)发生化学危险品中毒伤亡事件后,无论任何危险等级,值长或维护负责人、应急救援人员应迅速将污染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转移至毒害源上风向的安全区域,以免毒物的进一步侵入;在进行现场应急处置的同时要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穿着、佩带安全防护用具,并做好监护监督工作。在火灾或其他可能产生窒息性有毒气体区域进行救治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并给予被救治者相应防护装备。

(2)立即将患者移离现场,置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袜,静卧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

(3)吸入中毒患者,救治条件允许必要时给予吸氧。

(4)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

(5)当皮肤被酸或碱性化学物灼伤或被易通过皮肤吸收的化学品污染后,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包括贴身内衣)、鞋袜、手套,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不少于30分钟为适);同时要注意清洗污染的毛发。忌用热水冲洗。

(6)化学物溅入眼中者,应即刻用清水冲洗,冲洗时间不少于10-15分钟。

(7)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迅速将病员进行分类,做出相应的标志,以保证医护人员对危重伤员的救治;同时要加强对一般伤员的观察,定期给予必要的检查和处理,以免贻误救治时机。

发生Ⅱ级及以上危险程度和响应等级中毒事件,应及时联系当地医疗部门派员增援并将病员送至条件较好的医院进行救治。

(8)若因设备缺陷、泄漏等产生有毒气体,值长应根据运行方式,合理调度并安排人员对异常设备进行正确隔离,并采取措施保证其他设备安全运行。必要时将泄漏化学药物转移到安全的容器内。

(9)厂区内若运输或装卸过程中化学药物泄漏,应立即组织进行接驳卸装,必要时应报告当地消防部门,请求增援。

(10)化学药物漏至地面时,应用沙土等筑堤堵截泄漏液体并引流到安全地点。当酸、碱溶液排放到地沟内,应立即用碱性溶液或酸性溶液进行中和,防止地下管道受损和造成污染事故。

(11)处理联胺泄漏时,因其可引起燃烧和爆炸,要注重防火工作。若发生火警,立即启动公司相关“火灾应急预案”。

(12)若化学药物泄漏或生产区域有毒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应及时采用高压水枪对现场进行洗消、降毒。必要时报告当富油安全生产监督的部门,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1.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11.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中毒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在有毒有害场所必须穿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12锅炉大面积结焦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2.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液氨、氨气的场所,锅炉房、脱硫脱硝区及不通风等区域 化学危险品中毒是指职工在生产区域由于设备系统泄漏、防护装置缺损、个人防护不当或人员违章操作以及缺乏安全作业规程等原因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毒性较剧的毒物 化学品中毒 设备、区域异常或有缺陷与泄漏现象,人员有不良反应。人员小面积灼伤或出现意识轻度障碍、咳嗽、胸闷、明显头痛、头昏等中度中毒表现。人员大面积灼伤或出现昏迷等重度中毒表现以及人员死亡。

事前可能出现的征兆,危化储存设备的选用不当,安装不合理,操作失误,违章操作,长期过负荷运行。

进入高浓度腐蚀剂场所或可能产生窒息性气体的区域未戴防护面具和穿防护衣。在维护、设备改造、日常生产维护等工作中,执行制度不严、安全意识淡薄、均有可能造成火灾人身伤亡事故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2.3应急处置

12.3.1应急处置程序

锅炉大面积结焦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12.3.2应急处置措施

(1)值长将记住结焦情况汇报调度,请示调度根据受热面壁温度调整负荷;

(2)维持燃烧稳定,调整一次风、二次风压、风量及配比;必要时投油助燃;必要时申请降负荷;采取措施无效时,请示停机处理。

(2)若发现大面积结焦,组织人员打焦。若人员捅焦也不能维持锅炉正常运行或干渣机无法排出时,应停炉处理。

(3)锅炉大面积结焦造成设备损坏、锅炉灭火时,停炉处理。

(4)若炉膛大面积掉焦或打焦时造成人员烫伤或死亡,应立即组织人员采取正确方法进行先期急救,做好受伤人员防感染等措施,若出现多人受伤等,应及时联系当地医疗部门予以增援,重伤者须立即送医院进行救治。

12.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12.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锅炉结焦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13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炉内管;炉外管;各部集箱及所属管线和阀门等 锅炉承压部件发生爆漏将直接影响锅炉正常运行,可能造成附近的其他锅炉辅机、锅炉控制系统等有关设备、设施损毁,同时在爆漏时或抢修过程中可能发生人身伤害 爆炸、烫伤 锅炉内有不正常泄漏响声,爆漏严重时,不严处向外喷炉烟或蒸汽。炉膛及烟道负压减小或变正,摆动幅度较大。水冷壁或壁再大面积爆漏时,可能造成锅炉灭火。水冷壁、省煤器、过热器爆漏时,给水流量不正常的大于主汽流量,锅炉汽压下降,汽温升高。爆漏侧烟气温度下降,爆漏处受热面后两侧烟温偏差增大。炉外管爆漏征兆

有明显泄露响声和蒸汽。没有声音或声音很小但有水、汽痕迹。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3.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3.3应急处置

13.3.1应急处置程序

锅炉承压部件爆漏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13.3.2应急处置措施

1、锅炉承压部件爆漏突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应及时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正、副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技部及部门负责人。

2、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

3、运行人员在值长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规程处理。

4、应急处置人员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5、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运行方面的现场处置

1)汇报值长。

2)泄漏不严重时降低负荷,加大给水量,维持各参数,密切注意炉内燃烧情况,做好申请停炉的准备。

3)破坏严重,不能维持正常运行时,应紧急停炉,维持通风系统运行,以排除炉内烟气和蒸汽。

4)停炉后应尽量维持储水箱水位。

5)根据维护要求采取消压放水等安全措施。

抢修完毕后,恢复锅炉运行。

(2)维护方面的现场处置

1)停炉降压后,将锅炉燃烧室各部人孔门打开通风降温,并初步判断爆漏情况。

2)降压放水后,将怀疑爆漏处炉墙环温拆除或炉内条件允许后进入锅炉内部,确定爆漏区域。

3)组织抢修力量,准备抢修所需材料、工器具等,装设照明后,搭设脚手架或炉内升降平台。

4)办理工作许可手续,仔细检查漏点及附近管子损伤情况,分析原因, 并决定抢修方案。

(3)对爆漏处进行抢修。

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经理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终止,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

13.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13.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爆漏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14公用系统故障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4.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生产区域公用系统 (1)公用系统硬件故障,导致控制信号消失或对控制对象失去控制;

(2)公用系统通信异常,导致信息传输中断;

(3)公用系统控制软件存在缺陷、错误,导致控制系统在异常情况下发出错误指令;

(4)公用系统电源故障,导致系统停止工作。

遇到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造成全厂停电,设备设施故障导致公用系统停水、停电等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4.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4.3应急处置

14.3.1应急处置程序

公用系统故障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14.3.2应急处置措施

(1)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2)当应急预案启动后,听从现场指挥的指挥。

(3)当公用系统局部故障,重要的局部区域信号异常、部分主要运行参数失去控制或其显示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工况时,由值长按照规程,通过运行方式的调整、现场监视和操作等可以利用的一切手段,尽可能使机组运行稳定、设备处于安全状态。当部分操作员站出现故障时,应由可用操作员站继续承担机组监控任务(此时应尽量减少操作),同时迅速排除故障。

(4)当全部操作员站出现故障时,若主要后备硬手操及监视仪表可用且暂时能够维持机组现况,则转用后备操作方式运行,同时排除故障并恢复操作员站运行方式,否则应立即停机。

(5)当全部操作员站出现故障时,由于无可靠的后备操作监视手段,运行人员不能通过操作员站对运行设备进行控制,必须通过硬手操设备立即停机,防止事故扩大,避免设备损坏事件的发生。

(6)当公用系统环网发生严重通信故障时,导致信息传输中断,造成所有数据不能进行刷新,由值长按照规程布置处理,并立即联系检修检查故障原因,尽快排除。否则应立即停机。

(7)当公用系统过程控制单元节点离线或主、备控制器模件均出现故障时,在无法维持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时,应立即采取停机措施。

14.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14.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公用系统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15厂用气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5.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空压机区域。储气罐、灰库 厂用气系统主要由空压机、净化器、空气罐、供气母管等组成。由供气母管相互联络。厂用气系统压力降低或中断会造成发电机组气控设备误动或操作不动的异常情况,使机组运行稳定性降低。如发现不及时,未及时采取故障设备隔离等控制措施有可能导致单台或多台机组跳闸,甚至导致全厂对外停电的重大设备事故。 发生厂用气源中断事故时,可引起设备损坏、厂用电中断,储气罐或管道爆炸时可能造成人员轻伤、重伤,甚至人身死亡事故 空压机室内温度过高。室外温度低。储气罐超压。空压机喷油。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5.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5.3应急处置

15.3.1应急处置程序

厂内用气中断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15.3.2应急处置措施

(1)当运行空压机超出正常运行空压机台数仍不能维护表用压缩空气系统压力时,首先启动备用空压机,汇报值长。就地查找故障点,进行隔绝。

(2)若故障点无法隔绝造成压缩空气系统压力过低时,值长可下令将故障点设备的气动设备倒就地控制,切断对故障点设备的供气,环证其它设备正常供气,避免造成整个压缩空气系统瘫痪。

(3)当厂用气中断失去时,应密切监视各气控阀、气控挡板的动作情况,将重要气控设备切就地控制,维持设备运行。

(4)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生产副经理宣布应急处置的终止,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

15.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15.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用气中断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16起重机械故障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6.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汽机厂房,桥吊。锅炉厂房、燃料厂房,电动葫芦。

煤库,煤吊

起重机械起吊物品坠落或严重溜钩(溜车);起重机械钢丝绳破(磨)损严重、钢丝绳压板螺丝松动、制动装置失灵、减速机刷齿或短轴、起吊钩断裂、电气控制(保护)失灵或短路等严重故障或司机强打反车、错误判断指挥信号等误操作,导致起吊物品坠落或严重溜钩(溜车)。起重机械发生电器控制系统失灵或保护拒动;电气控制(保护)系统、线路老化短路及仓门开关、行程限位开关、超载限制器等保护元件损坏可能导致电器控制系统失灵或保护拒动。起重机械大车(小车)车轮脱轨;起重机械大车(小车)单面端梁行走车轮因减速机或转动轴、联轴节等传动部件故障而拒动或轨道上有异物,导致起重机械端梁两端间行车轮不能同步动作,造成大车(小车)车轮脱轨。 起重伤害、触电 起重机械运行时卷筒或减速机有异音、局部温度超标、起吊物品时吃力、操作时动作不灵敏、钢丝绳损伤且超负荷使用、钢丝绳压板螺丝松动、制动装置及减速机带故障使用、起吊钩运转异常及开口超标等。电气控制(保护)系统、线路及仓门开关、行程限位开关、超载限制器等保护元件温度超标、起吊物品时吃力、操作时动作不灵敏。起重机械大车(小车)运行时减速机或行车轮有异音、局部温度超标、操作时动作不灵敏,有跑偏现象。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6.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6.3应急处置

16.3.1应急处置程序

起重机械故障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16.3.2应急处置措施

1、起重机械起吊物品坠落或严重溜钩(溜车)措置措施

(1)故障发现人应首先切断设备电源,仔细检查故障设备情况,进行现场先期处理。

(2)小组成员必须穿戴绝缘靴、安全带等个人防护器具,携带抢险及维修工器具。

(3)如果起吊物发生坠落,用倒链或垫块进行稳固,防止起吊物发生倾覆伤及周围设备及人员。

(4)如果起吊物未发生坠落,钢丝绳及制动器、卷筒、减速机无故障时可使用倒链(起重量必须大于起吊物重量)起吊物安全放至地面;钢丝绳及制动器、卷筒、减速机故障时只能使用倒链把起吊物安全放至地面。在放置过程中动作应缓慢,认真观察设备异常情况并疏散周围人员。起吊物放置地面后做好稳固,防止发生倾覆。

(5)组织技术及安全人员迅速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除并做好维修记录,以作为今后修订处置方案的依据。

(6)故障排除后必须使用专用配重块进行试吊,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严禁使用设备或起吊物进行试吊。

2、起重机械电器控制系统失灵或保护拒动处置措施

(1)故障发现人应首先切断设备电源,仔细检查故障设备情况,进行现场先期处理。

(2)如果引发起吊物发生坠落,用倒链或垫块进行稳固,防止起吊物发生倾覆伤及周围设备及人员。

(3)如果未引发起吊物坠落,可使用倒链(起重量必须大于起吊物重量)或用撬棍人工释放抱闸的方法把起吊物安全放至地面。在放置过程中动作应缓慢,认真观察设备异常情况并疏散周围人员。起吊物放置地面后做好稳固,防止发生倾覆。

(4)如果发生起升钩冲顶,用撬棍人工释放抱闸的方法将起升钩与卷筒之间的挤压力量释放。

(5)组织技术及安全人员迅速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查找故障过程中应拆解负荷端电缆头,以防止起重机械误动引发事故,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除并做好维修记录,以作为今后修订处置方案的依据。

(6)故障排除后必须先进行空负荷试验(未接入负荷端线路),然后进行空载试验(接入负荷端线路),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运行。

3、起重机械大车(小车)车轮脱轨处置措施

(1)故障发现人应首先切断设备电源,仔细检查故障设备情况,进行现场先期处理。

(2)在行车轮脱落端上方合适位置选择吊点,用倒链将端梁固定,在未脱落端行车轮前后加装夹轨器,防止发生起重机械坠落事故。

(3)如果引发起吊物发生坠落,用倒链或垫块进行稳固,防止起吊物发生倾覆伤及周围设备及人员。

(4)如果未引发起吊物坠落,可使用倒链(起重量必须大于起吊物重量)或用撬棍人工释放抱闸的方法把起吊物安全放至地面。在放置过程中动作应缓慢,认真观察设备异常情况并疏散周围人员。起吊物放置地面后做好稳固,防止发生倾覆。

(5)组织技术及安全人员迅速查明故障部位及原因,维修人员进行故障排除时起重机两端必须用钢丝绳或倒链牵制,起重机械下方必须设置警戒线以防止发生起重机坠落事故,并做好维修记录,作为今后修订处置方案的依据。

(6)故障排除后必须先进行空载试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7)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生产副厂长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终止,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

16.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16.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泄漏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17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7.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电力监护系统 旁路控制(入侵者对发电厂发送非法控制命令,导致电力系统事故,甚至系统瓦解)完整性破坏(非授权修改电力控制系统配置或程序;非授权修改电力交易中的敏感数据);违反授权(电力控制系统工作人员利用授权身份或设备,执行非授权的操作);工作人员的随意行为(电力控制系统工作人员无意识地泄漏口令等敏感信息,或不谨慎地配置访问控制规则等);拦截或篡改(拦截或篡改调度数据广域网传输中的控制命令、参数设置、交易报价等敏感数据)非法使用(非授权使用计算机或网络资源)信息泄漏(口令、证书鞥敏感信息泄密)欺骗(web服务欺骗攻击,IP欺骗攻击)伪装(入侵者伪装合法身份,进入电力监控系统)拒绝服务(向电力调度数据网络或通信网关发送大量雪崩数据,造成拒绝服务)窃听(黑客在调度数据网或专线通道上搭线窃听明文传输的敏感信息,为后续攻击准备数据)拦截或篡改(拦截或篡改调度数据广域网传输中的控制命令、参数设置、交易报价等敏感数据)非法使用(非授权使用计算机或网络资源)信息泄露(口令、证书等敏感信息泄密)欺骗(Web服务欺骗攻击,IP欺骗攻击)伪装(入侵者伪装合法身份,进入电力监控系统)窃听(黑客在调度数据网或专线通道上搭线窃听明文传输的敏感信息,为后续攻击准备数据) 计算机中病毒;数据系统故障;停电;人员误操作等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财产损失

17.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7.3应急处置

17.3.1应急处置程序

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故障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17.3.2应急处置措施

(1)全厂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事故往往由各种原因引起,虽然事故处理目的一样,但仍然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发生全厂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事故后,运行人员应在值长统一指挥下进行处理,值长为生产现场总指挥,但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快限制事故发展,消除事故根源,消除对电力二次系统的威胁。

2)优先保证发电厂监控系统服务的核心业务(电力生产)的正常运行,以免对电厂的发电及安全造成影响。

3)事故发生后要迅速控制事故扩大并尽可能排除风险,将事故对人员、设备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

4)在应急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各相关部门最大限度地快速准确传递信息,及时有效地保证事故的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理,将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事故处置 电气维护人员执行措施

1)在接到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宣布进入应急状态的指令后,生产技术部主任应立即召集相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接受总指挥的统一指挥,协助运行人员进行事故处理。

2)协助运行人员迅速查明事故根源,现场若有人员受伤以及其他灾情,要以最快的速度将受伤者脱离现场,并对灾情进行处理,需要外部救援时,及时汇报总指挥,由总指挥负责联系。

3)查明设备损坏程度,联系有关人员提供设备的备品备件,制定设备抢修方案,尽快恢复设备运行。

(3)分析事故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按照以下原则,采取措施

1)恢复本厂电力二次系统安全运行:

2)事故系计算机病毒感染和侵袭引起,应立即联系调度,且相关专责人员进行软件升级、系统补丁修补及时离线更新病毒特征库,进行杀毒恢复。

3)事故系外部人员通过网络发起的电子攻击和破坏,应立即联系调度与隔离、加密装置研发单位,进行安全隔离装置、纵向加密装置版本、性能等的测试维护,进行相应恢复。

4)事故系非授权人员对监控系统的非法操作和破坏及系统参数配置、数据库文件盒数据的修改和破坏,应立即联系调度并检查电力二次系统的口令、数字证书等的安全性,确保操作安全合法进行恢复。

17.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17.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发生故障等事故时,在进行应急处置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18生产调度通信系统故障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8.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生产调度通信系统 生产调度通信分为地调调度通信、厂内调度通信两部分。系统调度通信主要指与电网的调度通信,其设备主要涵盖了传输信道设备,即远动GPS传输设备。有线固话通信作为一个辅助调度通信方式存在于生产调度系统中,厂内生产调度系统主要指调度交换设备,包括调度交换机和行政交换机。调度交换机在生产调度通信系统中既将传输设备中继的接入系统又担负厂内生产调度通信功能。 计算机中病毒;数据系统故障;停电;人员误操作等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财产损失等

18.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8.3应急处置

18.3.1应急处置程序

生产调度通信系统故障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18.3.2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生生产调度通信系统故障时,事故处理的重点放在迅速恢复对电网调度通信和调度自动化信息工作上。通信负责人安排抢修任务应遵循下列原则:先电力调度业务,后其它业务;先群路,后分支;先抢通,后修复的原则。

(2)在事故抢修过程中应与市电网公司通信调度保持联系,汇报维护进展情况。同时安排通信运行人员对修复通道进行调测。尽量缩短调度通信中断时间。

(3)当主干电缆损坏时,应根据运行人员对设备测试信号情况,采用临时性措施恢复调度语音通信。

(4)如遇调度通道发生故障,在与电网通信调度联系修复的同时,应根据通信条件尽快恢复管理通信的电话或公网电信电话,以首先保障调度员之间的调度联系。其次,应快速恢复调度自动化通信,以保障自动化信息的及时传送。然后,恢复厂内生产调度通信。对于大量的管理通信用户应根据用户的重要程度进行修复。

(5)行政交换机故障通信中断,重要办公用户可用厂房调度交换机用户代替,以保证厂内通信和对厂房调度以及对外通信。与系统的通信通道切换到调度交换机,以保证用户与系统的通信。暂时使用手机实现与外界通信。全力组织人员处理行政交换机故障,如遇不能处理的情况,应及时上报。要求联系厂家协助指导处理,在极短时间内恢复交换机运行。

18.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18.4注意事项

1、应急处理过程中必须按照抢修方案和预控措施执行,使用合适的维护工具和防护用品。

2、通信机房内禁止使用无线电通讯设备。

3、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装置、远动装置、维护维护工作必须有书面申请并得到地调的同意后方可进行,任何人不得私自关停设备,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当事人承担并按照有关制度考核,对安全稳定装置、远动装置缺陷的处理通信人员必须始终在现场,配合二次专业技术人员处理设备缺陷,处理未完成不得擅自离开现场。

4、涉及电网调度通信故障的处置,包括调度电话、监控数据等,任何人不得私自关停设备,必须征得电网调度允许后方可进行操作。

19发电机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9.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汽轮机厂房 发电机、大型电动机火灾会造成不同的后果,轻则造成机组降负荷、停机等经济损失,重则造成爆炸、人身伤亡、建筑物倒塌等恶性事故。 火灾 机组电压、电流、功率值出现异常。机组有冲击声,并可伴有差动、定子转子接地等信号和事故停机。发电机盖板和风洞门等处可有烟冒出,并有绝缘焦味。在发电机集电环处有绝缘焦味;严重时可伴有转子接地、失磁等信号和事故停机;在发电机风洞门和盖板等处有绝缘焦味。定子、发电轴承、空冷器等温度及风闸信号均可异常。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9.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9.3应急处置

19.3.1应急处置程序

发电机火灾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19.3.2应急处置措施

(1)程序执行过程中,如由于自动和保护装置动作使某一步骤已完成的,则检查确认后执行下一步。

(2)紧急停机操作

1)立即在中控室或就地进行按紧急停机按钮停机,若操作不成功,应立即在现场投事故电磁阀和切出口开关并确认。

2)当机组转速下降到35%额定转数时,开始进行手动加闸制动停机。

3)切出发电机出口开关和灭磁开关及其操作电源。

4)由于明显的着火现象而进行紧急停机和系统隔离,未进行空冷器检查的,灭火前,运行人员应打开空冷器检查确认是否发电机着火。严禁用砂子、泡沫灭火器对发电机和集电环处进行灭火。

5)若为发电机内部着火或电缆着火已波及发电机的,运行人员应立即接好消防水软管,打开本台机组的消防水阀进行灭火。

6)若是集电环处或电缆着火、则用水雾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灭火。若已波及发电机盖板下的励磁电缆,值长应命机械专业应急小组打开发电机盖板进行灭火。

7)进行发电机水喷淋灭火的,确认火熄灭后,运行人员关闭消防水,并进入发电机空冷器内进行检查确认。进入空冷器检查应戴防毒面具。

19.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19.4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消防器材进行火灾的扑灭。

2、扑救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火灾(如电缆着火等)时,扑救人员应使用滤罐式防毒面具

3、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应首先报告当值值长和有关调度,并立即将有关设备的电源切断,采取紧急隔离措施。

4、参加灭火的人员在灭火时应防止被火烧伤或被燃烧物所产生的气体引起中毒、窒息以及防止引起爆炸。电气设备上灭火时还应防止火灾。

5、电气设备火灾时,严禁使用能导电的灭火剂进行灭火。

6、要根据现场指挥组提供的信息,确认致害原因,对症救治。

7、尽快使受伤人员接受上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救治,保证救治及时有效。

20锅炉燃油系统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0.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锅炉厂房炉前油管路,厂房外地下油管路 柴油是挥发、易燃、易爆物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管路及阀门漏泄,油气浓度过高或压力过大、温度过高达到爆炸极限,与静电或明火均会发生爆炸,爆炸威力巨大,轻则危及爆炸设备本身和值班人员,重则造成严重火灾殃及其它设备和周围人群,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火灾、爆炸 油管路漏油,并在附近有动火作业。 燃油系统着火可能导致油系统损坏,锅炉及附属设备损坏、人身伤害、环境污染等

20.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20.3应急处置

20.3.1应急处置程序

锅炉燃油系统火灾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20.3.2应急处置措施

(1)正确迅速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主管领导详细汇报事故情况。

(2)在事故抢险过程中,指挥人员应详细了解事故现场状况,有序指挥,工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服装应符合安规要求,做好自身防护。

(3)当班人员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开展自救工作,采取有效隔断措施,将储油罐供、回油门及时关闭,防止事态扩大。

(4)司助值班员应立即停止运行供油泵,并联系值长将燃油系统停电,将7台炉前供回油门关闭。

(5)运行应急组应立即对伤员进行救援工作。

(6)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和本预案的要求,防止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7)保护好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保证各安全通道的畅通。

(8)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向接警人员讲清单位,着火部位、什么物品着火、火势大小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姓名。

(9) 消防人员到达火灾现场后,向消防人员讲清现场情况及注意事项,并协助消防人员进行灭火。

(10)当事故现场火灾严重威胁应急小组人身安全时,应在值长的指挥下有序地撤离事故现场,到达安全区域。

20.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20.4注意事项

1、正确使用消防器材进行火灾的扑灭。

2、扑救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火灾(如电缆着火等)时,扑救人员应使用滤罐式防毒面具

3、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应首先报告当值值长和有关调度,并立即将有关设备的电源切断,采取紧急隔离措施。

4、参加灭火的人员在灭火时应防止被火烧伤或被燃烧物所产生的气体引起中毒、窒息以及防止引起爆炸。电气设备上灭火时还应防止火灾。

5、电气设备火灾时,严禁使用能导电的灭火剂进行灭火。

6、要根据现场指挥组提供的信息,确认致害原因,对症救治。

7、尽快使受伤人员接受上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救治,保证救治及时有效。

21燃油罐区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1.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厂区西北角,油泵房 柴油是挥发、易燃、易爆物质,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管路及阀门漏泄,油气浓度过高或压力过大、温度过高达到爆炸极限,与静电或明火均会发生爆炸,爆炸威力巨大,轻则危及爆炸设备本身和值班人员,重则造成严重火灾殃及其它设备和周围人群,并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火灾、爆炸 油罐区动火作业未按规定正确执行动火票制度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1.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21.3应急处置

21.3.1应急处置程序

燃油罐区火灾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21.3.2应急处置措施

(1)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事故处理人员应沉着冷静,以保证人身安全为第一原则。

(2)正确迅速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主管领导详细汇报事故情况;

(3)在事故抢险过程中,指挥人员应详细了解事故现场状况,有序指挥,工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服装应符合安规要求,做好自身防护;

(4)当班人员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开展自救工作,采取有效隔断措施,将储油罐供、回油门及时关闭,防止事态扩大;

(5)司助值班员应立即停止运行供油泵,并联系值长将燃油系统停电。

(6) 运行应急组应立即对伤员进行救援工作;

(7)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和本预案的要求,防止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8)保护好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保证各安全通道的畅通;

(9)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向接警人员讲清单位,着火部位、什么物品着火、火势大小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姓名;

(10)消防人员到达火灾现场后,向消防人员讲清现场情况及注意事项,并协助消防人员进行灭火;

(11)当事故现场火灾严重威胁应急小组人身安全时,应在值长的指挥下有序地撤离事故现场,到达安全区域。

21.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21.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泄漏火灾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或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22氢站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2.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氢站储罐、汇流排、阀门、管线等处 氢站如果发生火灾,很容易引起爆炸,危害极大,直接威胁机组安全运行、附近50m范围内的人身安全和建筑物安全。起火后,蔓延迅速,有爆炸的危险;氢站氢气系统火灾爆炸是指发电厂储氢系统的火灾爆炸,包含系统氢气着火的情况。氢站爆炸主要类型:局部氢气系统设备或管道爆炸、储氢罐爆炸、充补氢管线爆炸。氢站火灾事故可能发生爆炸,伤及周围人员及设施,造成氢站设备设施严重损坏,严重时会导致对外少送电、机组被迫停运。火灾事故产生的有毒烟雾会污染厂区空气,造成人员中毒、窒息等人身伤亡事故。 火灾、爆炸 氢站储氢罐或氢管道泄漏;管理松懈导致氢站内易燃物无人清理存在火灾隐患,报警器等工艺参数异样报警。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22.3应急处置

22.3.1应急处置程序

储氢站泄漏火灾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22.3.2应急处置措施

(1)发现氢站设备因泄漏着火时,化学值班员应立即断绝氢源或用石棉布密封漏氢处,不使氢气逸出,并用二氧化碳或1211灭火器灭火。

(2)化学值班员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扑救时,立即关闭园区来氢手动门,打开门窗,确认轴流风机运行,否则立刻启动,迎接救援人员;值班员若发现火灾无法扑救且有爆炸危险的,立即撤离现场报火警,随后用立刻向化学主值汇报。

(3)化学运行主值接到汇报后,立即汇报值长和部门主任,并立即安排人员赶赴氢站支援,并根据是否有爆炸可能决定是否进行现场应急处置还是组织氢站周边人员撤离,进行人员疏散。值长接到汇报后,马上联系园区调度要求关闭园区至氢站供氢管道相关阀门。

(4)园区消防队到达场后,现场人员应向消防队长介绍火灾基本情况,配合消防队开展灭火并进行火灾现场勘察,向指挥部报告爆炸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便于指挥部决策。

(5)在爆炸没发生之前且经确认爆炸可能性较小的情况下,保卫人员应在安全边界地带进行现场隔离,约在氢站周围1000m处进行人员隔离,除消防人员和必要的救援人员外,禁止其它人员进入现场。爆炸已发生火灾被扑灭后,可在氢站围墙外警戒隔离。

(6)爆炸后的火灾扑灭后,应用高压水喷淋着火处,以防重新着火,然后利用原有系统阀门对着火点进行隔离,直到泄漏处无气体漏出并被置换为惰性气体为止。最后在消防人员的监护下进行设备检修恢复,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7)应急救援过程中,应严密监视着火或爆炸系统的内部压力,若压力接近常压但是火未扑灭,应向系统内部充入氮气气体,维持系统内部正压,同时加强灭火,以免回火造成爆炸或二次爆炸,救援灭火过程中,若由于不慎系统内部压力已经明显达到常压,但又没有及时充入氮气气体,回火已经明显形成,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将着火或发生爆炸系统与其它系统隔离,形成明显断开点,然后撤离人员至1000m之外,待爆炸或二次爆炸发生后,再进行抢救。

(8)参与紧急救援的人员必须穿着防静电工作服,检修人员应使用防爆的工器具;严禁使用无线通信工具;检修动火必须做好措施,用二氧化碳或氮气置换合格,以免引起二次火灾或爆炸。

(9)根据现场恢复情况,由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急处理情况的终止,生产秩序和生活秩序恢复为正常状态。

22.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22.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泄漏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23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3.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酸碱库 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事故危害极大,会导致危险化学品泄漏、爆炸、房屋坍塌,严重污染环境,造成人员中毒、窒息等伤亡事故。 火灾、灼烫 化学危险品库房温度过高。

药品存放不符合规定,因地震或其他原因产生化学反应导致爆炸。危险化学品仓库违规动火作业。危险化学品存储容器破损,为及时更换。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厂房坍塌、设备损坏、人员中毒、人身伤害等

23.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23.3应急处置

23.3.1应急处置程序

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23.3.2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

(2)值长担任现场灭火临时处置指挥员,直至处置指挥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到达火场。

(3)义务消防队员接到火警通知后,立即赶到火灾现场,在处置指挥组组长的领导下参加灭火。义务消防队员利用现场移动灭火器材和消火栓进行灭火,直至彻底消灭余火和疏散物资,同时抢救伤员,维护现场秩序,协助保护火灾现场。引导消防队人员到达火场,协助消防队扑救火灾。

(4)当园区消防队的消防员到达火场后,火场扑救指挥员应立即与消防队长取得联系,汇报火场情况,组织抢救伤员,指挥现场人员疏散物资和易燃易爆物危险品。

(5)保安队员赶到火灾现场,维持现场秩序,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在厂区增设固定岗哨,重点检查不明身份人员车辆;在生产厂房内增加流动岗哨,重点检查要害部位和重点防火部位安全措施;盘查无证人员;盘查并登记所有出厂的车辆和人员,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扣留并及时汇报处置指挥小组。

2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23.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泄漏火灾等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24制粉系统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4.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煤粉制粉系统区域 起制粉系统内有煤粉积存,积存的煤粉自燃引起火灾而发生爆炸;粉系统泄漏造成煤粉积存未及时清理,积粉自燃引起火灾而发生爆炸 火灾、爆炸 除尘系统故障,违规动火,使用非防爆工具,现场粉尘未及时清理,现场风机不能正常使用等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4.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24.3应急处置

24.3.1应急处置程序

制粉系统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24.3.2应急处置措施

1)初期火灾

(1)在发生初起火灾时,事故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就近取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并立即向当班班长汇报,当班班长通知当班人员,当班人员立即携带应急器材赶赴着火点展开灭火;

(2)火灾扑灭并确认不会复燃后,现场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并做好事故后续调查、处理事宜。

2)火势失控状态

(1)火情扩大、班组难以扑救时,当班班长应向值班领导进行汇报请求响应升级;

(2)班组长了解火灾情况后立即做好切断现场设备电源;

(3)抢险救援组进行火灾扑救,抢救伤员时做好自身防护,应先切断事故点电源,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若一般可燃物质燃烧则可用大量水灭火,首先扑灭外围火源切断火势蔓延途径,控制燃烧范围,防止燃烧引起的坍塌等伤害;

(4)应急总指挥到达事故现场后,按应急救援预案指挥灭火。同时根据事故与生产设备的联系紧密程度及严重性,会同事故车间视火灾能否控制,是否会蔓延到其它部位等情况作出局部和全部停车的指令。

(5)现场进行警戒疏散维持好事故现场的秩序。制止事故现场及周围与事故处理无关的一切作业及人员进入。

(6)医疗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与抢险救援人员配合救护伤员,对伤员进行消创包扎,及时拨打120送医院救治。

3)电气火灾

(1)发生电气火灾时,首先迅速切断电源(拉下电闸、拨出电源插头等),以免事态扩大,如果带负荷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柄的工具。当火场离开关较远时需剪断电线时,火线和零线应分开错位剪断,以免在钳口处造成短路,并防止电源线掉在地上造成短路使人员触电。

(2)当电源线不能及时切断时,应及时通知变电站从供电始端拉闸,同时使用现场配置的灭火器进行灭火,灭火人员要注意人体的各部位与带电体保持一定充分的安全距离。

(3)扑灭电气火灾时要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燥砂子,严禁使用导电灭火剂(如、水、泡沫灭火器等)扑救。

(4)发生的电气初起火灾时,应先用合适的灭火器进行扑救,情况严重立即打“120”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火灾的类型,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及联系电话。

2、粉尘爆炸处置措施

1)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停止作业,撤离危险区域,发现第一人立即报警。

2)爆炸停止后,如发生火灾,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用就近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并且切断电源。

3)若火势猛烈,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响应升级,请求外部救援。

24.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24.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火灾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25输煤系统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5.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煤场、输煤设备等 输煤系统,煤粉和空气混合物,当燃料挥发份Vdaf>20%时,由于属于反应能力强的煤,此时燃料挥发份析出和着火温度均较低,容易发生自燃和爆炸事故。在输煤系统中,凡是发生煤粉沉积的地方,就能成为气粉混合物自燃和爆炸的发源地。在输煤系统中包括输煤皮带、输煤栈桥、原煤仓及相关设备,一旦发生煤粉沉积,煤粉就开始氧化,放出热量促使温度升高,又加快氧化、放热、升温。经一定时间后温度就能达到自燃温度并发生自燃,进而引起输煤皮带着火殃及输煤栈桥和其它设备,因此,积煤、积粉自燃是输煤皮带着火的主要原因。 火灾、爆炸 煤粉清理不及时。违规进行动火作业。动火作业后未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火种。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5.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25.3应急处置

25.3.1应急处置程序

输煤系统火灾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25.3.2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生爆炸、火灾等灾害事故时,首先发现者应立即汇报当值值长,讲清起火的具体位置、火势大小和燃烧性质,有无人员被困。现场工作负责人应认真履行消防职责,发现着火后除及时报警外,组织人员利用配置的消防器材、消防设备灭火,尽可能疏散易燃易爆危险品和重要物资。指定专人或通知相关部位人员切断火灾区域电源。

(2)义务消防队员接到火警通知后,立即赶到火灾现场,在处置指挥组组长的领导下参加灭火。义务消防队员。利用现场移动灭火器材和消火栓进行灭火,直至彻底消灭余火和阴燃疏散物资,同时抢救伤员,维护现场秩序,协助保护火灾现场。引导园区消防队人员到达火场,协助消防队扑救火灾。

(3)当消防队员到达火场后,火场扑救指挥员应立即与消防队长取得联系,汇报火场情况,组织抢救伤员,指挥现场人员疏散物资和易燃易爆物危险品。

(4)保安队员赶到火灾现场,维持现场秩序,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在厂区增设固定岗哨,重点检查不明身份人员车辆;在生产厂房内增加流动岗哨,重点检查要害部位和重点防火部位安全措施;盘查无证人员;盘查并登记所有出厂的车辆和人员,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扣留并及时汇报处置指挥小组。

25.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25.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火灾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26电缆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6.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生产区设计的电缆区域 电缆层(间、隧道)中,由于电缆存在经常过负荷、电缆绝缘老化和损伤、电缆接头缺陷、外界的热源影响等因素,可能导致物理着火,以至酿成火灾。电缆火灾事故可能次生出机组运行控制异常的情况,并殃及主控室、炉机控制室、电子间等重点部位,造成厂用电故障,甚至可能衍生为全厂停电事故。电缆间、隧道井(沟)等密闭场所发生火灾事故时,通常由于通道狭窄,使灭火施救难以展开。电缆火灾事故的发生,可能同时伴有人身伤亡、设备损坏和环境污染的发生。 火灾 电缆过负荷,绝缘老化,接头连接不牢固,环境温度高等。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6.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26.3应急处置

26.3.1应急处置程序

电缆火灾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26.3.2应急处置措施

(1)应立即判明着火电缆所属的系统和走向,调整运行方式,并切断着火电缆的电源;

(2)在电缆着火部位两侧设置阻火带,延缓和阻止火势发展;

进入火场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防止中毒、窒息,并避免碰触导电部位;

(3)进入电缆间、隧道等密闭场所火场的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两人一组,佩戴正压式呼吸器,进入时间不宜过长,并充分预留出撤回时间所需要的呼吸器的供气量;

(4)电缆着火优先使用干式灭火器。若火灾无法扑灭,电缆间、隧道用水灭火时,应确保排水系统正常;

(5)电缆间、隧道电缆火灾,消防灭火器材不足,导致火势一时无法完全控制时,应急救援人员应撤出,关闭防火门,以使火焰窒息;

(6)灭火施救人员在灭火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个人防护措施,防止烧伤及燃烧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人员中毒、窒息,并严防触电。

26.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26.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火灾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27计算机房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7.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汽机厂房、7米机房 计算机房火灾,多数是由于电气线路和电器设备出现故障起火引燃可燃物所致。而电气线路故障大部分发生在地沟、电缆井,可燃装修与主体建筑夹层中。火灾初期,高温烟气沿洞槽流窜,不易侦察。有害气体多,烟雾浓。由于隔音、防湿、防尘、保温等特殊要求,各类技术用房采用了大量木材、塑料、合成纤维可燃装修材料,着火后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产生大量浓烟,给救人、灭火及疏散贵重设备物资带来一定困难。火势蔓延途径多,燃烧快。电缆火灾蔓延途径一般为:横向是电缆沟,纵向是电缆竖井。房间内部火灾,烟火易沿吊顶、门、窗、走道向水平方向蔓延。精密贵重设备多,扑救难度大。许多设备,如:DCS控制系统、各种仪表、控制电缆、程控交换机、计算机数据库、电脑等精密贵重设备,安装范围广,数量多,价值高。由于设备精密、贵重,在火灾扑救过程保护设备仪器任务重,且一般不宜用水、泡沫灭火剂扑救,要尽可能使用气体灭火剂扑救火灾,保护仪器设备。鉴于部份设备运行的重要性,有时需带电灭火,在保护设备同时,要搞好个人防护,采取绝缘措施,确保灭火人员自身安全。 火灾 环境温度过高。设备导线接触不良。

违规动火作业。动火作业结束后未及时清理现场火种。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7.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27.3应急处置

27.3.1应急处置程序

计算机房发生火灾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27.3.2应急处置措施

(1)当值值长组织将起火设备隔离,在消防队未达到火灾现场前,临时灭火指挥由当班主要负责人担任。不允许不熟悉设备的人员组织指挥灭火。

(2)义务消防队员接到火警通知后,立即赶到火灾现场,在处置指挥组组长的领导下参加灭火。义务消防队员。利用现场移动灭火器材和消火栓进行灭火,直至彻底消灭余火和阴燃疏散物资,同时抢救伤员,维护现场秩序,协助保护火灾现场。引导园区消防队人员到达火场,协助消防队扑救火灾。

(3)当消防队员到达火场后,火场扑救指挥员应立即与消防队长取得联系,汇报火场情况,组织抢救伤员,指挥现场人员疏散物资和易燃易爆物危险品。

(4)保安队员赶到火灾现场,维持现场秩序,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在厂区增设固定岗哨,重点检查不明身份人员车辆;在生产厂房内增加流动岗哨,重点检查要害部位和重点防火部位安全措施;盘查无证人员;盘查并登记所有出厂的车辆和人员,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扣留并及时汇报处置指挥小组。

27.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27.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火灾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28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8.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化学化验楼药品库房、酸碱库 盐酸、液碱、氨水等强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其中盐酸具有挥发性。储存在圆形储罐体内,罐体和管路系统内壁采取了玻璃钢和衬朔防腐措施,外壁刷防腐蚀面漆进行防腐处理,但随着储罐的长时间使用会发生防腐层老化和外壁腐蚀减薄等现象,易发生酸碱液体的漏泄。 火灾、灼烫、中毒、爆炸 危化储存设备的选用不当,安装不合理,操作失误,违章操作,长期过负荷运行。

在维护、设备改造、日常生产维护等工作中,执行制度不严、安全意识淡薄、均有可能造成化学危险品泄漏事件。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8.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28.3应急处置

28.3.1应急处置程序

控制室发生火灾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28.3.2应急处置措施

(1)当发生设备设施故障等,有大量危险化学品泄漏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将情况向应急管理办公室汇报,应急管理办公室成员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应急响应程序迅速开展工作。

(2)当化学危险品过程中发生不可处理的泄漏时,应立即报告当地消防部门,要求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

(3)突发事件发生时,首先考虑采用转移法:即将事故容器内的溶液,转移到安全的容器内。

(4)突发事件发生时泄漏液体漏至地面时,采用围堤堵截方法:用沙土等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5)当酸、碱溶液排到地沟内,应立即用碱性溶液或酸性溶液进行中和,防止地下管道受损和造成污染事故。

(6)当空气中含有的危险化学品浓度较高,容易发生爆炸时应立即向空气中喷水雾稀释。

(7)液氨泄漏中毒处置

1、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属地车间立即向调度室汇报,紧急疏散现场作业人员,保护事故现场,组织力量救助受伤人员;

2、人员救助与医疗救护:发生事故当班职工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穿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现场。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将伤情较重者送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3、现场检测:化验室检测人员检测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 特别是下水道、密闭的建构筑物物质浓度及范围。

4、警戒隔离与人员疏散:安全警戒组与发生事故车间根据现场检测情况确定警戒区域,进行警戒、疏散、交通管制。

泄漏隔离疏散: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200m,下风向疏散至少1000m。然后进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气体和水体污染物的实际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

火灾隔离疏散:火场内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1600m。考虑撤离隔离区的人员、物资。

(1)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分警戒区。

(2)上风处停留。

(3)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必须先通风。

5、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

6、设立警戒区的同时,有序组织警戒区内的无关人员疏散。

7、点火源控制:立即清除泄漏污染区域内的各种火源,救援器材应具备防爆功能。

8、泄漏源控制:根据现场液氨等危险物品的泄漏情况,采取切断物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火炬放空、应急堵漏、冷却防爆、注水排险、喷雾稀释、引火点燃措施控制泄漏源,要有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下室或受限空间的措施。

28.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28.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火灾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29脱硫系统异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29.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锅炉引风机房、

锅炉脱硫塔

脱硫设施设计标准低,以及锅炉燃煤供应紧张,入厂煤含硫量不稳超过设计值,使得烟气中SO2浓度超过FGD设计值,造成烟囱SO2排放超标。当烟气系统、吸收塔系统、浆液制备系统故障影响脱硫效率时,也会造成烟气SO2排放超标的事件发生,设备故障严重时影响脱硫系统的安全运行。 中毒、污染环境 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使用的泵或管道等设备不是耐腐蚀的。设备故障后,维护作业安全措施不到位。在SO2在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巡视人员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若发现异常处置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扩,更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9.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29.3应急处置

29.3.1应急处置程序

脱硫系统异常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29.3.2应急处置措施

1、当燃煤硫份、灰份和低位发热量等超过环保设施设计出力时,SO2排放浓度持续上升或达到控制值,当值值班人员要第一时间汇报当班班长、值长,立即采取如下有效措施:

(1)降低锅炉蒸发量从而降低锅炉炉膛温度,减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烟气中的浓度及总含量。

(2)采取掺烧措施减少燃煤硫份,降低SO2的浓度。

(3)经过紧急处理,仍无法继续维持系统正常运行,SO2排放严重超标,必要时停运环保超标机组。

2、脱硫设施设备故障引起烟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时:

(1)当值值班人员要第一时间汇报值长、专工,通知相关维护班组,各方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使烟气排放指标恢复正常。

(2)需要停运环保设施处理设备缺陷和故障时,值长需汇报运行部部领导、生技部和生产副经理,由环保专工电话请示市、区环保主管部门批准,随后在1小时内补报书面请示报告。

(3)获得环保部门同意后,立即停运环保设施处理设备消缺和故障。

(4)环保部门要求停运发电机组消缺的,应由值长立即请示电力调度部门安排机组停机消缺。

(5)烟气在线监测设备故障、监测数据偏差引起SO2排放超标,热工人员必须立即进行现场处理,用最短时间恢复设备运行,同时环保专工应立即将在线监测设备故障原因处理过程及防止SO2排放真正超标措施电话汇报市、区环保主管部门批准。

3、浆液循环泵发生故障:应立即提高浆液PH值,通知维护处理,汇报值长降低机组出力。经过紧急处理,仍无法继续维持系统正常运行,SO2排放严重超标,由环保专工电话请示市、区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停运脱硫系统,必要时停运环保超标机组。

4、浆液制备系统发生故障时:应立即通知维护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同时汇报值长,运行部及环保专工采取措施,同时监视浆液池液位变化,短时间无法消除浆液制备系统故障时,值长立即申请中调降低所带机组负荷,直至烟气排放指标合格,经过紧急处理,仍无法继续维持系统运行时,由环保专工电话请示市、区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停运脱硫系统,必要时停运环保超标机组

29.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29.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火灾等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30除灰系统异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0.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1—#2炉除尘器、空压机房、#1—#2灰库 输灰管道运行中发生泄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布袋除尘器喷吹压力偏小总压差增大,影响锅炉带负荷。粉尘进入人体肺泡,并沉积在肺部,引起肺部纤维化,使人患尘肺病,危害人的身体健康。除灰系统异常会导致设备损坏、人身伤害、环境污染、生产指标下降。 职业危害、粉尘爆炸、火灾 空压机设备压力异常。灰库料位过高,没及时排放。环境温度低、灰温高。除灰系统未定期检查保养。 除灰系统异常事件可能导致环境污染、机组降负荷甚至停产、供暖大面积停供、危害人身呼吸器官的健康。

30.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30.3应急处置

30.3.1应急处置程序

除灰系统异常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0.3.2应急处置措施

(1)输灰管道发生泄漏应及时标记泄漏点并停止排灰程序,进行封堵泄漏点,同时将散漏飞灰喷湿、集中运至灰库。

(2)如因灰库灰满导致除灰系统异常时,应立即联系负责运灰的负责人尽快联系车辆,必要时就地放灰,将灰喷湿后运走。

(3)如因空压机系统出现问题应尽快系统备用空压机,维护尽快查明原因并处理。

(4)如除灰系统短时间无法恢复时,运行部应柑橘实际情况,适当改变煤配比,降低负荷。

30.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30.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接触粉尘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空压机维护时应切断电源,做好防烫措施。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31升降机、电梯困人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31.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危险性 事故灾难 事故征兆 衍生事故
升降机、电梯内 主要是升降机、电梯故障、安全附件失效、升降机、电梯未按照要求定期检验维护保养、升降机、电梯钢丝绳磨损等。 职业危害、粉尘爆炸、火灾 升降机、电梯运行卡顿、电梯间内照明灯闪烁。 当发生升降机、电梯安全事故发生后,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及高空坠落事故发生。

31.2应急工作职责

与厂用电中断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31.3应急处置

31.3.1应急处置程序

除灰系统异常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作业人员,应及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部门负责人及向应急办公室报告。部门负责人、应急办公室及时报告应急总指挥。事故现场的其他作业人员也可直接报告应急总指挥,同时将情况报告生产部及部门负责人。该方案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启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报告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启动本预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3.2应急处置措施

(1)遇升降机、电梯故障困人时,及时通知维保部门,在专业维修人员到达之前。如因突然停电,则由经过训练的救援人员,根据不同情况,解救被困人员。

(2)切断升降机、电梯机房总电源,并挂上“正在维修”的标示牌。升降机人员被困可通过安全绳或其他升降机将被困人员接到安全地点。

(3)电梯人员被困,检查机房,机房必须有足够的照明,查看钢丝绳或钢带上的楼层标记,确认停放位置。

(4)如果轿厢停于接近门位置,且高于或低于楼面不超过0.5米。用专用厅门钥匙开启厅门,轿顶用人力开启轿厢门,协助被困人员离开轿厢,如果轿厢停于远离层门位置时,先将轿厢移至近楼层门,然后用专用厅门钥匙开启厅门,轿顶用人力开启轿厢门,协助被困人员离开轿厢,重新将门关好。

(5)移动轿厢前通知被困人员保持安静,并说明轿厢随时可能移动,不可将身体如何部分探出轿厢外,以免发生危险,同时如果轿厢门处于半关闭状态,则应将其完全关闭。

(6)使用抱闸扳手前确保电梯总开关已切断,确保所有厅门、轿门已关好。

(7)使用抱闸扳手,必须由一人控制松闸一人转动手轮。将抱闸扳手向下拉,使制动器慢慢张开,另一人转动手轮,转动方向以较易扳动的方向为准。

(8)使用紧急门钥开启门前,必须确保轿厢地坎与厅门地坎相差小于100毫米才能让乘客离开轿厢。

(9)排查升降机、电梯隐患,隐患未排除不得投入使用。

31.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联系单位 电话
内线 外线
1 电力事业部调度 2323 0994-6125872
2 公司调度 8001、8002 0994-6125801、6125802
3 消防应急电话 8119 0994-6125119

31.4注意事项

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当发生事故时,在进行救援措施时应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不得盲目施救;

2、现场自救和互救方面:在没有弄清伤员的受伤部位前,不得随意移动伤员,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要根据现场的物质特性选择恰当的应急工具;

4、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应急救援时,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先抢救受伤人员,要科学救援;

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方面:要在确保自身安全和有救援能力的条件下进行;

6、应急救援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和与有关的方面沟通处理相关事宜。

第三章 附件

附件1:编制依据

1.依据国家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主席令第88号,2021年9月1日施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故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9号,81号令修订,2021年4月29日通过)
  • 《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49号令,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2016年修订。)
  • 《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
  •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第33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2.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18年版)                    GB50016-2014

(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20

(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

(5)《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               GB30077-2013

(6)《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AQ/T9011-2019

(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AQ/T9007-2019

(8)《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                   AQ/T9009-2015

附件2: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煤基精细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一期项目位于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产业集中区,厂址坐标为东经89°5’,北纬44°42’28.00″。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 3121平方公里,分为西部产业集中区和东部产业集中区。

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3年,生产、销售:甲醇、电石、甲醛、BDO、PTMEG、发电等。公司设立了8个部室,2个中心,4个事业部,24个车间,在岗员工1939人。公司设有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环部,安环部负责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各事业部设有安环科。

电力事业部为新疆国泰新华园区一期项目配套建设自备电厂,现装机总容量为2×350MW火力发电机组,由华电运营负责机组的整体运行维护工作(脱硫、除灰系统除外),现人员配置233人。主机及各辅机DCS控制系统选用国电智深EDPF NT+。

电力事业部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物质 临界(T) 实际存储量(T) 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液氨 10 98.72

附件3:风险评估结果

1、电力事业部主要危险因素:煤、氨、蒸汽、燃油、氮气、高温物料。生产装置高温管线、蒸汽、冷凝液可能导致灼烫事故。运转设备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液氨泄漏可能造成人员中毒事故,煤、燃油等可燃物可能会造成火灾事故。

2、主要事故类型:中毒窒息、火灾、爆炸、触电、灼烫、机械伤害。其中电力事业部危险性较大的事故有火灾、爆炸、中毒,其它危险性相对较小。

装置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分布见下表。

序号 生产区域 生产装置、设备及设施 诱导性原因、致害物 危险有害因素
1 锅炉装置区 锅炉、皮带、机泵、风机、储罐 运转设备、高处作业、锅炉运行、巡检、检修、一氧化碳 火灾、爆炸、机械伤害、中毒、触电、煤尘
2 发电机组装置区 发电机、机泵、风机、储罐 运转设备、机组运行、巡检、检修、氢气 火灾、爆炸、机械伤害、中毒、触电
3 脱硫、脱硝、除灰 脱硫塔、液氨储罐、机泵 运转设备、带电设备、皮带、检修、巡检、液氨 火灾、爆炸、机械伤害、中毒、触电、煤尘
4 220KV变电站 变压器、配电室 带电设备 触电、火灾

3、结论建议:

做好各种预算。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内容(包括现场、支援系统、救援系统等)及人员分配调动,现场部门可能动用的物资装备,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项善后工作所需资金。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按计划经查性组织各项应急演练,包括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通过演练可以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检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反应的准备情况,进一步完善应急运行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附件4:预案体系衔接

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公司制定有综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各事业部制定有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各事业部均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当发生较小范围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等较小的事故时,事业部能够迅速处置和消除危险源;若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可能有人员受伤,波及范围较大需调用公司应急力量来处置,事业部直接请求公司启动综合预案进行处置。

电力事业部应急预案与公司级综合预案相衔接。

附件5应急物资清单

华电准东项目部应急救援物资(设施、器材)台帐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位 存放地点 用途 完好情况 保管人 联系方式 备注
1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RHZKF6.8/30 X-F-16 2 主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张岭 15559319289
2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X-F-16 2 化学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3 防毒面具 MF-1-9# 1 化学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4 防毒面具 MF-1-9# 1 燃料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刘雒强 13845376398
5 防毒面具 3 主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张岭 15559319289
6 防毒面具 MF-1-9# 4 化学水处理间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7 隔热防护服 1 主集控室事故柜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张岭 15559319289
8 隔热防护服 1 化学事故储存柜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张岭 15559319289
9 酸碱围裙 5 事故储存柜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0 橡胶手套 4 事故储存柜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1 洗眼器 2 三楼化学实验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2 洗眼器 1 一楼化学实验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3 洗眼器 1 工业废水间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4 洗眼器 1 水处理酸碱间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5 洗眼器 1 水处理加药间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6 洗眼器 1 精处理酸碱间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7 洗眼器 5 汽水加药间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8 急救箱 1 主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张岭 15559319289
19 急救箱 1 化学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20 急救箱 1 燃料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刘雒强 13845376398
21 对讲机 6 主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张岭 15559319289
22 对讲机 4 燃料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刘雒强 13845376398
23 对讲机 2 化学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24 可充式手电 2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25 强光手电 2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26 铁锹 2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27 铜锹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28 安全警戒带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29 安全围栏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0 人背安全带 4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1 调频对讲机 2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2 安全工具包 绿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3 雨衣 2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4 加厚橡胶手套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5 手锤 3磅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6 手锤 2磅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7 大锤 15磅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8 大锤 10磅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9 大撬棍 1500mm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0 钢丝绳扣 2T 4m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1 钢丝绳扣 3T 4m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2 卸扣 1T 4m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3 卸扣 2T 4m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4 手拉葫芦 1T.HSZ-1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5 手拉葫芦 2THSZ-2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6 千斤顶 3T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7 绝缘梯人字形 3米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8 铝合金人字梯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9 铝合金伸缩梯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50 电锤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51 电源线 380v 30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52 锯弓 2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输变电车间应急救援物资(设施、器材)台帐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位 存放地点 用途 完好情况 保管人 联系方式 备注
1 火灾报警控制器 JB-QB-LD128EN(M) 1 主控室 现场安装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2 感烟探测器 60 各配电室 现场安装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3 SF6泄露监测主机 3 GIS门口 现场安装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4 SF6泄露采集器 30 GIS室内 现场安装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5 正压式呼吸器 3 主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6 防毒面具 1 主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7 SF6检测仪 1 主控室 日常检测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8 红外测温枪 1 主控室 日常检测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9 热成像仪 1 主控室 日常检测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10 氧气检测仪 1 主控室 日常检测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3
11 手电筒 2 主控室 日常检测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4
12 对讲机 2 主控室 日常检测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3

博奇应急物资装备清单

序号 物资名称 数量 单位 存放地点 联系人 电话 备注
1 便携式氨检测报警仪 2 现场 孟逸樵 18799234015
2 防化服 2 现场 孟逸樵 18799234015
3 防酸碱手套 5 控制室 孟逸樵 18799234015
4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1 控制室 孟逸樵 18799234015
5 正压式呼吸器 5 控制室 孟逸樵 18799234015
6 移动照明灯 1 现场 马增强 18735160508
7 水带 50 现场 刘俊 18909503060
8 灭火器 170 现场 刘俊 18909503060
9 消防水枪 8 现场 刘俊 18909503060
10 铜制扳手 1 现场 刘俊 18909503060

附件6:应急联系电话

电力事业部通信与信息保障相关单位人员及联系电话
电力事业部应急办公室
外线  0994-6125872
内线  2323
单位职务 姓  名 保障级别 联系电话
电力事业部
总经理 刘义斌 第一责任人 13293739696
总经理助理 张俊雄 第二责任人 15559327375
生产技术科副科长 王建利 通信负责人 18699495170
华电海外投资公司准东项目部
党支部书记 曹兰燕 第一责任人 15692210719
副总经理 曾杰 第二责任人 13896996269
北京博奇国泰项目部
项目经理 田彦真 第一责任人 15109540900
现场经理 杨存来 第二责任人 15147977273
输变电车间
车间主任 孔新年 第一责任人 15509003556
青岛瑞祺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李俊峰 第一责任人 19190116776
现场经理 何志强 第二责任人 15147077070

电力事业部应急救援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

应急岗位 姓  名 职  务 手  机
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 刘义斌 总经理 13293739696
副总指挥 张俊雄 总经理助理 15559327375
成员 田乃丰 华电运营经理 15735227799
王建利 生产技术科副科长 18699475170
赵海军 安全环保科长 18699473697
孔新年 输变电车间主任 15509003556
丁建军 综合科科长 18699488180
田彦真 博奇运营经理 15109540900
安全保卫组 组长 赵海军 安全环保科长 18699473697
成员 刘 强 安全环保副科长 13994548850
郝玉刚 安全员 18403531115
黄德尚 华电安全负责人 15551111776
李闯 华电安全员 16638928281
郑健健 华电安全员 15668193021
刘立新 华电安全员 14799159656
耿志鹏 博奇安全专责 18920826173
孙沈辰 博奇安全员 18095241168
李志鹏 输变电车间安全员 15599792622
抢修救援组 组长 王建利 生产技术科副科长 18699475170
成员 杨文清 生产技术科副科长 18503438022
郭志田 脱硫除尘专工 18699488160
尹志明 电力事业部专工 15635357969
岳宏达 材料员 15383534433
李泽厚 电力事业部专工 13663538616
刘晓晏 电气维护专工 13946361732
贾彬 热控维护专工 13109016464
张剑 汽机维护专工 18909783500
运行操作组 组长 曾杰 副总经理 13896996269
成员 孔新年 输变电车间主任 15509003556
张岭 华电运行副主任 13752264060
李兴全 值长 13565726383
蒲俊 值长 13299885025
韩建华 值长 15903594654
梁忠 值长 13753988764
刘志鹏 值长 13280084411
任富双 锅炉运行专工 15809780780
田伟 电气运行专工 13110009956
吴战胜 化学运行专工 13239882402
王万德 汽机运行专工 13519787524
孟逸樵 博奇运营运行专工 18799234015
综合协调组 组长 丁建军 综合管理科长 18699488180
李凯 综合办事员 13201016611
后勤保障组 组长 曹兰燕 党支部书记 15692210719
成员 王佳 华电运营综合主任 17730682593
叶健明 华电运营司机 13565810684
曹志明 华电运营司机 18324055951
卫喜凤 综合管理 13734067281
张国青 锅炉维护班长 13453057611
医疗救护组 组长 田彦真 博奇运营经理 15109540900
成员 李新建 汽机维护班长 13685387973
陈智 电气维护班长 18337947580
潘小红 博奇运营综合管理 17323364342
韩登江 博奇运营司机 13239889064
通讯保障组 成员 调度 当班调度
中控 当班中控

附件7:格式化文本

接警记录单

报警日期 报警时间
事故发生时间
事故发生车间
事故发生岗位
事故发生具体地点
事故种类
事态大小
涉及物料
被困人员或人数
受伤人员或人数
死亡人员或人数
事故报警人
报警电话
是否拨打120、119
接警记录人  

 

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记录

预案名称 演练地点
组织部门 总指挥 演练时间
参与部门
演练类别 □实际演练  □桌面演练  □提问讨论式演练
应急演练内容
物资准备和人员培训情况
演练过程

描述

演练效果评价 人员到位情况 □迅速准确  □基本按时到位  □个别人员不到位  □重点部位人员不到位□职责明确,操作熟练  □职责明确,操作不够熟练  □职责不明,操作不熟练
物资到位情况 现场物资:□现场物资充分,全部有效  □现场准备不充分  □现场物资严重缺乏

个人防护:□全部人员防护到位 □个别人员防护不到位  □大部分人员防护不到位

协调组织情况 整体组织:□准确、高效  □协调基本顺利,能满足要求  □效率低,有待改进

抢险组分工:□合理、高效  □基本合理,能完成任务  □效率低,没有完成任务

实战效果评价 □达到预期目标  □基本达到目的,部分环节有待改进  □没有达到目标,须重新演练
外部支援部门和协作有效性 报告上级:                                         □报告及时    □联系不上

消防部门:                                         □按要求协作  □行动迟缓

医疗救援部门:                                     □按要求协作  □行动迟缓

周边政府撤离配合:                                 □按要求配合  □不配合

适用性评价  

 

 

需要修订完善内容  

 

演练总结(包括出现问题及整改措施) 优点:

不足:

应急物质调查清单(模板)

1.可利用本地区应急资源:

单位名称 应急物质名称 型号 数量 联系电话 预计到到现场时间
消防部门 举高型消防车
泡沫消防车
水罐消防车
抢险救援车
抢险救援和防护器材
卫生部门 120急救车

2.可利用周边企业应急资源

相对位置 单位名称 应急物质名称 型号 数量 联系电话 预计到到现场时间

附图1:区域位置图

附图2:平面布置图

附图3:应急疏散图

附录A: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A.1危险有害物质辨识辨识

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电力事业部在生产、储存、装卸过程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灼烫、其他伤害等。职业危害因素主要为有毒物、噪声、粉尘等。

各装置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分布见下表。

装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序号 生产区域 生产装置、设备及设施 诱导性原因、致害物 危险有害因素
1 锅炉装置区 锅炉、皮带、机泵、风机、储罐 运转设备、高处作业、锅炉运行、巡检、检修、一氧化碳 火灾、爆炸、机械伤害、中毒、触电、煤尘
2 发电机组装置区 发电机、机泵、风机、储罐 运转设备、机组运行、巡检、检修、氢气 火灾、爆炸、机械伤害、中毒、触电
3 脱硫、脱硝、除灰 脱硫塔、液氨储罐、机泵 运转设备、带电设备、皮带、检修、巡检、液氨 火灾、爆炸、机械伤害、中毒、触电、煤尘
4 220KV变电站 变压器、配电室 带电设备 触电、火灾

A.2有害因素辨识

根据安全评价报告风险分析结果,对生产装置储存量较大、危险性较大的易燃、易爆物质等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区域进行分析如下:

序号 区域 风险种类 严重程度 影响范围
1 锅炉装置 火灾、爆炸 严重 装置区及周边
中毒 较小 装置区
机械伤害 较小
触电 较小
高处坠落 较小
灼烫 较小
3 发电机组 火灾 较小 装置区
中毒 较小
机械伤害 较小
触电 较小
高处坠落 较小
4 脱硫、脱硝、除灰 火灾、爆炸 严重 装置区及周边
中毒 严重 装置区及周边
机械伤害 较小 装置区
触电 较小
高处坠落 较小
5 220KV变电站 触电 严重
火灾 严重 装置区及周边

A.3 事故风险分析及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矩阵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值 标  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件后果严重性(S)

分值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 停工 企业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100万元以上 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 重大国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50万元以上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万元以上 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万元以下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等级判定(R)

风险值 风险度 风险等级 颜色
17—25 极其危险 重大风险
10—16 高度危险 较大风险
5—9 显著危险 一般风险
1—4 轻度危险 低风险

事故风险分析及评价

序号 区域 风险种类 发生可能性(L) 严重程度(S) 风险等级判定(R) 风险等级 影响范围
1 锅炉装置 火灾、爆炸 2 5 10 较大风险 装置区及周边
中毒 2 4 8 一般风险 装置区
机械伤害 1 4 4 低风险
触电 1 4 4 低风险
高处坠落 1 3 3 低风险
灼烫 1 4 4 低风险
3 发电机组 火灾 2 3 6 一般风险 装置区
中毒 1 3 3 低风险
机械伤害 1 4 4 低风险
触电 1 4 4 低风险
高处坠落 1 3 3 低风险
4 脱硫、脱硝、除灰 火灾、爆炸 2 5 10 较大风险 装置区及周边
中毒 2 5 10 较大风险 装置区及周边
机械伤害 1 3 3 低风险 装置区
触电 1 3 3 低风险
高处坠落 1 3 3 低风险
5 220KV变电站 触电 2 5 10 较大风险
火灾 2 5 10 较大风险 装置区及周边

A.4结论建议

(1)通过风险分级及管控措施,准确把握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

(2)组织全公司定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必要时要聘请不同专业的专家和公司技术人员持续更新完善。

(3)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持续有效的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4)根据不同事故类型以及引发各类事故的因素,配置针对性的应急物资,并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确保管理层和每个员工都能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和应急措施。

(6)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建立和完善预警系统。

(7)做好各种预算。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内容(包括现场、支援系统、救援系统等)及人员分配调动,现场部门可能动用的物资装备,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项善后工作所需资金。

(8)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按计划经查性组织各项应急演练,包括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通过演练可以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检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反应的准备情况,进一步完善应急运行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附录B: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B.1单位内部应急资源

公司消防队楼内应急物资:

序号 物资名称 品牌 型号规格 储备量 主要功能 完好情况
1 防爆遥控移动消防水炮 茂鑫 PSK50ZB 2套 灭火 完好
2 常压水带  80型 扬州 16-80-20 420米 灭火 完好
3 常压水带  65型 扬州 16-65-20 700米 灭火 完好
4 中压水带  80型 扬州 16-80-20 200米 灭火 完好
5 中压水带  65型 扬州 16-65-20 400米 灭火 完好
6 快速卡式水带接口  65型 兴华 KDK65Z 50个 灭火 完好
7 快速卡式水带接口  80型 兴华 KDK80Z 16个 灭火 完好
8 内扣式水带接口  65型 兴华 KDK65Z 6个 灭火 完好
9 内扣式水带接口  80型 兴华 KDK80Z 15个 灭火 完好
10 快速卡式三分水器  3*65型 高双牛 KYKA65 5个 灭火 完好
11 快速卡式二分水器  2*65型 高双牛 KYKA65 2个 灭火 完好
12 内扣式三分水器  2*65型 高双牛 KYKA65 2个 灭火 完好
13 内扣式二分水器  2*65型 高双牛 KYKA65 1个 灭火 完好
14 快速卡式65型多功能无后座力水枪 祥磊 QLD6.0-8Ⅰ 8个 灭火 完好
15 内扣式65型多功能无后座力水枪 祥磊 QLD6.0-8Ⅰ 1个 灭火 完好
16 快速卡式65型泡沫枪 高双牛 QP8/0.7Ⅰ 5个 灭火 完好
17 内扣式65型泡沫枪 高双牛 QP8/0.7Ⅰ 2个 灭火 完好
18 快速卡式65型直流开关水枪 祥磊 QLD6.0-8Ⅰ 3个 灭火 完好
19 消火栓扳手 兴龙 5个 灭火 完好
20 异形转换接口  65卡式转65内扣式 高双牛 KJ65/65 8个 灭火 完好
21 手提干粉灭火器 上海伟记 MFZ/ABC8 118个 灭火 完好
22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兰州海润 MFTZ/ABC70 6个 灭火 完好
23 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兰州海润 MTT/24型 3个 灭火 完好
24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5公斤) 泰兴汇云 MT/5型 27个 灭火 完好
25 消防铁锹 飞燕 圆头木把1.2米 19个 灭火 完好
26 消防斧 飞燕 木把1.2米 5个 灭火 完好
27 消防沙水桶 飞燕 2 L 10个 灭火 完好
28 便携式有毒气体探测仪(O2、H2S、CO) 威诺 G40 1个 检测 完好
29 便携式可燃气体探测仪 威诺 G10 1个 检测 完好
30 消防用红外热像仪 威诺 G10可燃0-100%LEL 1个 检测 完好
31 测温仪 TECMAN TM550 2个 检测 完好
32 闪光警示灯 润祥 JSD 2套 警戒 完好
33 隔离警示带 润祥 100米 8套 警戒 完好
34 液压破拆工具组 合州卓安 GYJQ-28-10/145 1套 救援 完好
35 机动链锯 STIHL MS170 1套 救援 完好
36 无齿锯 POWER LDGC700 1个 救援 完好
37 无齿锯片 POWER 10个 救援 完好
38 手动破拆工具组 STANLEY SS-099 1套 救援 完好
39 绝缘剪断钳 金顺 OO9 2个 救援 完好
40 液压开门套件组 DOOR SL-700D 1组 救援 完好
41 毁锁器 津都 PSQ型 1个 救援 完好
42 救生缓降器 同安 TH20型 4个 救援 完好
43 气动起重气垫 丰源 CRPⅢ-144-6.8-30-T 1个 救援 完好
44 救生气垫 丰源 CRP-15 1个 救援 完好
45 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 东安 TZL30 30个 救援 完好
46 救援支架 南通卡思 JSJ-S 1副 救援 完好
47 救生照明线 东方海龙 JZ50Z-GS 2盘 救援 完好
48 医药急救箱 东方海龙 小型 2套 救援 完好
49 快速堵漏器材 丰源 木质、注入、金属、粘贴 1套 堵漏 完好
50 移动式排烟机 泰州翔达 YY3.6/4.5-9 1个 排烟 完好
51 抢险救援服 鸿宝 大、中、小 61身 防护 完好
52 抢险救援腰带 鸿宝 61条 防护 完好
53 抢险救援头盔 杰尔曼 标号 20个 防护 完好
54 抢险救援靴 杰尔曼 38-44号 61双 防护 完好
55 抢险救援手套 杰尔曼 大、中、小 48双 防护 完好
56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凯瑞达 F-ZM-1 8台 防护 完好
57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气瓶 凯瑞达 CRPⅢ-144-6.8-30-T 20个 防护 完好
58 佩戴式防爆照明灯 绿色亿嘉 YJ7620/7620A 15个 照明 完好
59 消防员呼救器 腾飞 RHJ300/A 24个 防护 完好
60 消防轻型安全绳 杰尔曼 20米 24条 防护 完好
61 消防腰斧 杰尔曼 22把 救援 完好
62 消防员灭火头套 杰尔曼 RMK-LA 62只 防护 完好
63 防静电内衣 东台润祥 FJDNY 48身 防护 完好
64 安全绳挂钩 江苏顺发 FZL-G-Q 36个 防护 完好
65 8字环下降器 江苏顺发 SUT-1 15个 防护 完好
66 消防员隔热防护服 杰尔曼 标号 8身 防护 完好
67 消防员避火防护服 鸿宝 标号 4身 防护 完好
68 重型化学防护服 杰尔曼 标号 10身 防护 完好
69 防静电服 俊杰 大小号 10身 防护 完好
70 防高温手套 杰尔曼 标号 10双 防护 完好
71 防化手套 青岛威碟 10双 防护 完好
72 消防通用安全绳 杰尔曼 50米 6根 防护 完好
73 手提式强光照明灯具 温州亿嘉 YJ7101 4套 防护 完好
74 消防员降温背心 杰尔曼 标号 5件 防护 完好
75 手持式对讲机 摩托罗拉 无绳 6台 通话 完好
76 过滤式防毒面具带滤清罐 唐山曾达 P-CO-3 12套 防护 完好

公司气防站应急物资

序号 物资名称 数量 单位 型号 存放地点 完好情况
1 医用氧气钢瓶 2 WMA219-15 气防站 完好
2 氧气瓶推车 2 冀州市宏光康复机械厂 气防站 完好
3 便携式心肺复苏仪 2 DIN32928 气防站 完好
4 综合急救药箱 2 YG-A 气防站 完好
5 担架 2 上海博友 气防站 完好
6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24 上海方展 气防站 完好
7 防护头盔 13 上海方展 气防站 完好
8 气防作业车 1 气防站 完好
9 心肺复苏模拟人 1 上海博友 气防站 完好
10 呼气空气气质检测仪 1 BQT-1 气防站 完好
11 复苏机校验仪 2 上海博友 气防站 完好
12 备用气瓶 62 海拓 气防站 完好
13 固定式充气防爆柜 1 CFS-4A 气防站 完好
14 移动式空气填充泵 2 MCH-6/SH 气防站 完好
15 躯干和肢体的真空气囊 2 上海博友 气防站 完好
16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1 一氧化碳 气防站 完好
17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1 硫化氢 气防站 完好
18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2 可燃气体 气防站 完好
19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1 氧气检测仪 气防站 完好
20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7 氧气、硫化氢、一氧化碳 气防站 完好
21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2 氧气、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 气防站 完好
22 重型防化服 2 杰尔曼 气防站 完好
23 气密隔热服 4 杰尔曼 气防站 完好
24 避火服 4 杰尔曼 气防站 完好
25 防静电安全鞋 13 E5023 气防站 完好
26 速降自锁装置 13 MSA SRS15400 气防站 完好
27 无线防爆对讲机 4 GP328 气防站 完好
28 便携式风向测速仪 1 西玛 气防站 完好
29 空气呼吸器检验仪 2 BDJC-1 气防站 完好
30 贮存柜 12 MSA CFS4A 气防站 完好
31 固定式空气填充泵 1 MCH 36OPEN 气防站 完好
32 移动式充气防爆桶 2 北京德康 气防站 完好
33 移动加热型洗消洪水泵 1 气防站 完好

公司建立由消防队,共配备专职消防队员:13人,消防车5辆:水罐车1辆、干粉车1辆、泡沫车1辆、高喷车1辆。

华电准东项目部应急救援物资(设施、器材)台帐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位 存放地点 用途 完好情况 保管人 联系方式 备注
1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RHZKF6.8/30 X-F-16 2 主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张岭 15559319289
2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X-F-16 2 化学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3 防毒面具 MF-1-9# 1 化学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4 防毒面具 MF-1-9# 1 燃料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刘雒强 13845376398
5 防毒面具 3 主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张岭 15559319289
6 防毒面具 MF-1-9# 4 化学水处理间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7 隔热防护服 1 主集控室事故柜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张岭 15559319289
8 隔热防护服 1 化学事故储存柜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张岭 15559319289
9 酸碱围裙 5 事故储存柜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0 橡胶手套 4 事故储存柜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1 洗眼器 2 三楼化学实验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2 洗眼器 1 一楼化学实验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3 洗眼器 1 工业废水间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4 洗眼器 1 水处理酸碱间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5 洗眼器 1 水处理加药间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6 洗眼器 1 精处理酸碱间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7 洗眼器 5 汽水加药间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18 急救箱 1 主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张岭 15559319289
19 急救箱 1 化学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20 急救箱 1 燃料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刘雒强 13845376398
21 对讲机 6 主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张岭 15559319289
22 对讲机 4 燃料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刘雒强 13845376398
23 对讲机 2 化学集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吴战胜 13239882402
24 可充式手电 2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25 强光手电 2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26 铁锹 2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27 铜锹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28 安全警戒带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29 安全围栏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0 人背安全带 4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1 调频对讲机 2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2 安全工具包 绿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3 雨衣 2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4 加厚橡胶手套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5 手锤 3磅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6 手锤 2磅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7 大锤 15磅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8 大锤 10磅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39 大撬棍 1500mm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0 钢丝绳扣 2T 4m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1 钢丝绳扣 3T 4m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2 卸扣 1T 4m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3 卸扣 2T 4m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4 手拉葫芦 1T.HSZ-1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5 手拉葫芦 2THSZ-2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6 千斤顶 3T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7 绝缘梯人字形 3米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8 铝合金人字梯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49 铝合金伸缩梯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50 电锤 1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51 电源线 380v 30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52 锯弓 2 应急库房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苏瑞花 13203532457
输变电车间应急救援物资(设施、器材)台帐
序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单位 存放地点 用途 完好情况 保管人 联系方式 备注
1 火灾报警控制器 JB-QB-LD128EN(M) 1 主控室 现场安装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2 感烟探测器 60 各配电室 现场安装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3 SF6泄露监测主机 3 GIS门口 现场安装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4 SF6泄露采集器 30 GIS室内 现场安装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5 正压式呼吸器 3 主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6 防毒面具 1 主控室 应急救援使用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7 SF6检测仪 1 主控室 日常检测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8 红外测温枪 1 主控室 日常检测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9 热成像仪 1 主控室 日常检测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2
10 氧气检测仪 1 主控室 日常检测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3
11 手电筒 2 主控室 日常检测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4
12 对讲机 2 主控室 日常检测 完好 李志鹏 15599792623

博奇应急物资装备清单

序号 物资名称 数量 单位 存放地点 联系人 电话 备注
1 便携式氨检测报警仪 2 现场 孟逸樵 18799234015
2 防化服 2 现场 孟逸樵 18799234015
3 防酸碱手套 5 控制室 孟逸樵 18799234015
4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1 控制室 孟逸樵 18799234015
5 正压式呼吸器 5 控制室 孟逸樵 18799234015
6 移动照明灯 1 现场 马增强 18735160508
7 水带 50 现场 刘俊 18909503060
8 灭火器 170 现场 刘俊 18909503060
9 消防水枪 8 现场 刘俊 18909503060
10 铜制扳手 1 现场 刘俊 18909503060

B.2单位外部应急资源

外部联系方式

序号 单位名称 联系电话 备注
1 自治区人民政府应急办 0991-2309269
2 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0991-2301137
3 自治区民政厅救灾处 0991-2861465
4 昌吉州消防大队 0994-2347119 119
5 昌吉州环境监测站 0994-2238271
6 昌吉州应急管理局 0994-2320170
7 昌吉州生态环境局 0994-2342132
8 昌吉州公安局 0994-2342595 110
9 昌吉州卫计委 0994-2342451 120
10 吉木萨尔县委办公室 0994-6981105
11 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五彩湾分院 0994-6734922
12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0994-6738626
13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 0994-6738170
14 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安监局 0994-6738609
15 准东消防大队 0994-6953136 119

  新疆宜化应急资源情况

名称 水泵流量 水泵工作压力 载水
18米举高喷射消防车 80L/s 1.44MPa 10
豪沃泡沫水罐消防车 60L/s 1.2MPa 8
豪沃干粉二氧化碳消防车 / / 二氧化碳(300L)
豪沃8吨水罐消防车 60L/s 1.2MPa 8

应急物资台账

序号 物资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是否完好
1 移动式供气源 CGKH4-L 2套 完好
2 泡沫水枪 QP1610.72 4个 完好
3 多功能调光手电 HZX.FB-7620 14把 完好
4 轻型防化服 / 10套 完好
5 气体采样泵 2C500 1台 完好
6 刺穿式破拆水枪 HWCC-1 1支 完好
7 转角水枪 Q2W-1 2支 完好
8 液压机动泵 / 2台 完好
9 移动式水带卷盘 5976 2副 完好
10 多功能水枪 / 9支 完好
11 直流开关水枪 QZG3.51.7.5 7支 完好
12 维修工具组 09014A 1套 完好
13 单警音视执法记录仪 DSJ-A8 16部 完好
14 轻型安全绳 FZL-S-Q9.5 22根 完好
15 水带包布 / 38个 完好
16 液压剪切钳 SH1525 2把 完好
17 液压扩张器 SH1525 2把 完好
18 逃生缓降器 30M 2副 完好
19 防爆应急电源箱 DCD8877-100W 2个 完好
20 固定式消防炮控制器 PLKD64 1套 完好
21 灭火毯 / 4个 完好
22 消防木质软梯 / 2条 完好
23 220v电源箱 救生照明线J2-50 2箱 完好
24 破锁枪 / 1把 完好
25 机动链锯 / 1具 完好
26 无齿锯 K760 1具 完好
27 粘贴式堵漏工具组 / 1组 完好
28 手动破拆工具组 / 2套 完好
29 防盗门破拆工具组 / 2套 完好
30 液压撑顶器 / 2套 完好
31 便携式风速风向仪 16024轻风表三杯式 1台 完好
32 消防阻燃毛衣 / 24套 完好
33 护膝、护肘 RAXFFQ 35套 完好
34 消防员抢险救援腰带 1250-45-1(mm) 38条 完好
35 消防员抢险救援靴 UPT010 39双 完好
36 移动式消防抽水泵 JBQ5.1/8.6 1台 完好
37 手提双向异轮切割锯 DC 1具 完好
38 骨传导通话装置 RBA-W 7个 完好
39 消防员防蜂服 1kg 4套 完好
40 电绝缘具 25kv 2套 完好
41 消防防坠落辅助部件 CAMP 5套 完好
42 多功能挠钩 GRG-12 3套 完好
43 绝缘剪断钳 750mm 2把 完好
44 消防自救式呼吸器 TZL30 3具 完好
45 救生抛投器 PTQ20-Y90 1套 完好
46 移动式排烟机 YY9000A 1台 完好
47 移动式遥控消防炮 / 3台 完好
48 单兵图像传输设备 1T01 1套 完好

B.3能力保障

(1)公司设有24小时应急值班室,设有应急值守电话,应急值班人员在值守期间,严格遵守应急守则,接收突发事件信息后立即按应急信息通报程序进行通报。同时建立有应急通信录,固定电话的维护及应急指挥临时固定电话的架设,网络信息的维护由办公室负责,确保通信系统在应急期间畅通。

(2)公司建立有消防队,消防人员都经过专门培训,在应急状态下能保障一定的消防应急力量。

(3)为确保应急救援的需要,在预算中拨出一定数额的应急救援专项资金,该项资金专款专用,主要用于配备、更新救援设备,应急培训、演练,应急救援队伍补贴、保险,征用物资的补偿等。经费由财务进行核算。

(4)保障应急的车辆处于良好状态,进行编号或标记,并制定操作的应急准备措施和征用的启用方案。在预案启动后确保组织和调集足够的交通运输工具,保证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5)治安保障

安全员负责在事故应急救援中协助政府相关部门的交通管制和治安保障工作。应急抢险时可向当地公安交警部门申请支援。

1)协助交警部门实施交通管制,对厂区外围交通路口实施定向、定时封锁、严格控制进出事故现场的人员,避免出现意外人员伤亡或引起现场混乱;指挥危害区域人员的撤离、保障车辆顺利通行,指引应急救援车辆进入现场,及时疏通交通堵塞。

2)协助公安部门对撤离区和人员安置区场所社会治安的维护,加强撤离区内和各封锁路口附近重要目标和财产安全保卫。

(6)成立公司技术保障组,成员应包括总指挥、车间主任、安全员、技术员、操作工等,一旦事故发生,技术保障组应及时到位,根据事件性质、危险物泄漏情况,危险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及时提出应急方案与建议,以供指挥中心进行决策;根据事件的发展和控制情况,随时提供相关的其他技术服务。

(7)医疗服务资源主要依托当地医院。公司配备有应急医疗箱,备有应急药物,能做现场简单的救护(具体内详见附件应急物资一览表)。

(8)公司设有后勤部门,在应急情况下可保障应急人员的食宿和应急交通工具等。

B.4应急资源差距分析

B4.1应急资源满足性分析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置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配备了应急救援人员和器材。公司配备的应急资源及依托的社会应急资源能够满足公司应急需要。

当公司发生大规模火灾时,本站可依托的外部消防资源有准东消防大队等,一旦发生事故,二十分钟内能及时赶赴现场。

B4.2应急支援补充意见

经过应急资源调查,公司应急资源和依托的社会应急资源能够满足公司应急需要,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应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定期对灭火器等应急资源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2)按应急预案的要求对公司员工进行应急培训;

(3)每年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并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改进;

(4)加强与外部应急力量的沟通、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