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甲醇事业部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小组成员名单
编 写 组 成 员
组 长:张功民
副 组 长:孙兆飞 陈远功 王胜学
编写人员:毕育斌 吴海森 聂学豪 李学锋 王阳阳 陈 蕾 王 萌 李 强 程建英 王安乐 李林军 葛精迅 卫永忠 陈晓宾 徐 倩 樊少波 孙亚杰 刘 磊 任军成 杨克刚 王兆强
批 准 页
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事业部,依据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事业部组织职能科室、各车间专业技术有关人员,结合企业实际和多年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编写、制定了事业部生产安全应急预案。
本预案是甲醇事业部开展及时、有序和有效应急救援的行动指南,是依法处置各类各级突发事故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各部门和单位应急管理的运行机制和体制,是处置各类各级突发生产事故的行动规范,也是指导各单位编制应急预案的主要依据。
甲醇事业部各车间,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本预案要求,结合实际,积极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开展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应急资源并定期检查,组织开展应急演习和训练,并对预案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及时修订、更新和不断完善。
《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公司甲醇事业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经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公司甲醇事业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编制,经新疆国泰新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组织评审讨论通过,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以前版本《应急预案》同时作废。
签发人:
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021年 11 月 26 日
目 录
第一章专项应急预案
1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
1.1适用范围
1.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3响应启动
1.4处置措施
1.5应急保障
2低甲新鲜甲醇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
2.1适用范围
2.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3响应启动
2.3处置措施
2.4新鲜甲醇罐区爆炸应急处理
2.5应急保障
3液氧储罐专项应急预案
3.1适用范围
3.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3响应启动
3.4处置措施
3.5应急保障
4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4.1适用范围
4.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4.3响应启动
4.4处置措施
4.5应急保障
5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5.1适用范围
5.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5.3响应启动
5.4处置措施
5.5应急保障
6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6.1适用范围
6.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6.3响应启动
6.4处置措施
6.5应急保障
7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7.1适用范围
7.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7.3响应启动
7.4处置措施
7.5应急保障
8灼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8.1适用范围
8.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8.3响应启动
8.4处置措施
8.5应急保障
9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9.1适用范围
9.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9.3响应启动
9.4处置措施
9.5应急保障
10有限空间专项应急预案
10.1适用范围
10.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0.3响应启动
10.4处置措施
10.5应急保障
11自然灾害专项专项应急预案
11.1适用范围
11.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1.3响应启动
11.4处置措施
11.5应急保障
第二章 现场处置方案
1空分车间低温液体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事故风险描述
1.2应急工作职责
1.3应急处置
1.4注意事项
2空分车间原料空压机轴承温度高现场处置方案
2.1事故风险描述
2.2应急工作职责
2.3应急处置
2.4注意事项
3空分车间膨胀机A轴振动现场处置方案
3.1事故风险描述
3.2应急工作职责
3.3应急处置
3.4注意事项
4气化车间水冷壁消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1事故风险描述
4.2应急工作职责
4.3应急处置
4.4注意事项
5气化车间气化炉设备、管线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1事故风险描述
5.2应急工作职责
5.3应急处置
5.4注意事项
6净化车间变换炉催化剂超温现场处置方案
6.1事故风险描述
6.2应急工作职责
6.3应急处置
6.4注意事项
7净化车间低温甲醇洗吸收塔工艺参数异常现场处置方案
7.1事故风险描述
7.2应急工作职责
7.3应急处置
7.4注意事项
8合成车间甲醇反应器温度压力超标现场处置方案
8.1事故风险描述
8.2应急工作职责
8.3应急处置
8.4注意事项
9合成车间氨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9.1事故风险描述
9.2应急工作职责
9.3应急处置
9.4注意事项
10合成车间甲醇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0.1事故风险描述
10.2应急工作职责
10.3应急处置
10.4注意事项
11合成车间合成汽轮压缩机温度压力超标现场处置方案
11.1事故风险描述
11.2应急工作职责
11.3应急处置
11.4注意事项
12合成车间氨汽轮压缩机温度压力超标现场处置方案
12.1事故风险描述
12.2应急工作职责
12.3应急处置
12.4注意事项
13热力车间锅炉掉焦停炉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1事故风险描述
13.2应急工作职责
13.3应急处置
13.4注意事项
14 303C配电室馈线柜着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4.1事故风险描述
14.2应急工作职责
14.3应急处置
14.4注意事项
15 303E配电室人员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5.1事故风险描述
15.2应急工作职责
15.3应急处置
15.4注意事项
附件1:编制依据
1.1依据国家法律法规
附件2: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附件3:风险评估结果
附件4:预案体系与衔接
附件5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及通讯联络电话
附件6:应急物资清单
附件7:消防器材一览表
附件8:格式化文本
附件9: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
附图1:区域位置图
附图2:重要防护目标分布图
附图3:平面布置图
附图4:应急疏散图
附图5:应急资源分布图
附录A甲醇事业部风险评估报告
附录B 甲醇事业部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附件目录
附件1:编制依据
附件2: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附件2:风险评估结果
附件4:预案体系衔接
附件5: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组成
附件6:应急物资清单
附件7:消防器材一览表
附件8:格式化文本
附件9: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
附图:
附图1:区域位置图
附图2:重要防护目标分布图
附图3:平面布置图
附图4:应急疏散图
附图5:应急资源分布图
附录A:风险评估报告
附录B: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第一章专项应急预案
1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
1.1适用范围
适用于甲醇事业部甲醇中间罐区在生产运行中和检维修作业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可能发生事故类型:甲醇中间罐区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甲醇,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类型有:甲醇泄漏事故、中毒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
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发生甲醇泄漏事故轻则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害,重则可导致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甚至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轻则导致人员伤害,少量财产损失;重则可导致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全部停工,甚至引发爆炸事故的发生,导致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
发生中毒事故轻则可导致人员伤害、住院治疗,重则可导致人员死亡。
1.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由事业部总经理任组长,事业部副总经理、丰喜运营总经理任副组长。总经理不在时,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事业部副总经理担任。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由事业部安环科、生产科、综合科、丰喜运营生产管理办公室全员、安环组、综合组、生产组、设备组负责人、空分车间、气化车间、净化车间、合成车间、热力车间、电仪车间负责人组成。
(2)应急办公室
应急办公室设在事业部安环科,成员由安环科人员组成,安环科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
(3)现场指挥部
现场指挥部是由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指派的机构。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由事业部总经理担任。现场指挥部下设安全警戒组、事故处置组、物资保障组、工程抢修组、医疗救护组、通讯保障组。
①安全警戒组:由事业部生产科、安环科、车间岗位人员组成,由事业部生产科副科长任组长
②事故处置组:由事业部安环科、生产科、丰喜运营安环组、生产组、公司消防队组成,由事业部安环科科长任组长。
③物资保障组:由事业部综合科、生产科、丰喜运营设备组组成,由事业部综合科科长任组长。
④工程抢修组:由事业部生产科、丰喜运营设备组、车间岗位人员组成,由事业部生产科长任组长。
⑤医疗救护组:由丰喜运营综合组、医疗救护人员组成,由丰喜运营综合组组长任组长。
⑥通讯保障组:由事业部生产科副科长、电仪车间、丰喜运营调度组成,由事业部生产科副科长任组长。
(4)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置组
由事业部总经理、事业部副总经理、丰喜运营总经理、丰喜运营党支部书记、事业部各科室、丰喜运营各部门、工会人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由事业部总经理任组长。
应急组织机构见下图:
应急组织构成部门及职责如下表所示:
应急组织构成及职责
1.3响应启动
1.3.1应急会议召开
现场指挥到达现场后,事故发生区域或车间负责人上交指挥权,应急总指挥组织召开应急会议。会议内容包括:
(1)通报事故情况;
(2)委派现场指挥部成员,抽调现场应急处置小组成员;
(3)确定初步方案、控制事故措施。
1.3.2信息上报
发生III级事故,逐级上报,Ⅰ级、Ⅱ级事故在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发生事故总指挥应向国泰新华总经理或值班领导报告。
若发生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时,国泰新华总经理应当在接报后1小时内以电话的形式向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安监局及相关部门报告。
具体上报流程如下:
1.3.3资源协调
应急总指挥做好事业部应急救援力量、管理力量、抢险救援队伍、救援物资材料、救援装备器材、急救物品、医疗抢救人员、急救抢险车辆等资源的调配。
应急总指挥紧急调用的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任何车间和个人都不得阻拦或拒绝。
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生产原辅料的调配,维持事故区域与波及区域的生产平衡,降低事故损失。
1.3.4信息公开
(1)公开内容
应急总指挥负责对外信息的公开,事故应在应急总指挥的领导下,安环科对内公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简要经过、伤亡情况和初步原因分析等。信息公开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内容详实、及时准确。
(2)公开程序
安环科负责向事业部应急总指挥提供事故报告。事故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责任人或当事人、事故损失、人员伤亡情况、相关技术资料、现场资料等。事业部上报的事故报告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地反映事故的相关信息。
1.3.5后勤及财力保障
1、基本要求
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相关部门应按照应急职责分工,负责安排或提供应急资金、通信、交通、住宿、办公等应急保障措施,保证正常的工作秩序。
2、资金保障要求
财务部负责在公司安全费用中列支专用经费,专款专用,任何人不得挪作他用。
3、通信要求
(1)通讯组应保障公司应急指挥部与事发现场的电话、传真、网络、视频通讯畅通;
(2)通讯组应保障公司应急部门对外电话、网络畅通;
4、交通食宿要求
分管后勤副总经理保障应急人员食宿和应急交通工具。
1.3.6 信息处置与研判
应急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对事故进行研判,作出应急准备或者启动应急响应的决策:
(1)达到预案启动条件时,应急总指挥下达应急启动指令,各小组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未达到预案启动条件时,应急总指挥下达应急准备指令,各小组做好启动公司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
(3)公司各应急工作组接到应急准备或启动应急响应的指令后,立即安排应急人员迅速做好应急准备或者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应急总指挥根据事故现场事故发展情况提高或降低响应级别。
(5)经研判未达到三级响应标准,事业部进入预警状态,达到三级响应标准,事业部启动三级响应机制,事业部向国泰新华应急办公室报告;如研判达到二级响应,事业部主要负责人向国泰新华主管领导或应急指挥中心报告。
(6)事业部做好研判和信息报告,提出启动上级预案建议。
1.4处置措施
(一) 处置原则
以人为本,生命优先;控制事故,减少损失;统一指挥,协同应对;依靠科学,提高素质;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二)处置措施
1、前置措施
(1)泄漏: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100m, 下风向疏散至少500m。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气体的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火灾:火场内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800m,考虑撤离隔离区人员、物资。
1)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分警戒区。
2)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
3)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必须先通风。
(2)紧急疏散: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当泄漏事故可能对甲醇事业部内、外人员构成威胁时,由指挥部负责治安和交通指挥,对事故救援无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安全警戒组通知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
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应急指挥组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周边区域单位人员疏散,由安全警戒组人员通知周边区域各单位人员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应由现场指挥部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同时要将撤离的报告马上报告到应急救援指挥部。
事故扩大后,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危险浓度区,并相应调整疏散人员的范围。
在疏散前,关键岗位如中控人员、事故发生单位上下游工段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坚守岗位,按照操作规程,尽可能做好工艺处置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工艺处置结束后,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在得到应急指挥部的允许后才能撤离现场。
重大火灾、爆炸和泄漏事故可考虑直接撤离,由各单位负责人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直接撤离人数。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需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指导和护送人员至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在低洼处停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疏散时,被疏散人员严禁驾驶车辆及骑电动车。
(3)撤离路线
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9路、A10路撤离撤离至气化东紧急疏散集合点或600A楼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2、甲醇中间罐区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甲醇中间罐区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特点,一般处置的要求和方案如下:
(1)中毒应急处置措施
①甲醇大量泄漏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应选择上风向有利地形位置急救点;做好自身及中毒人员的个体防护;防止继发性损害的发生;应至少2~3人一组采取集体行动,以便互应,必须穿戴防化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
②中毒人员脱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呼吸困难时及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跳动时立即进行心脏胸外按压;皮肤污染时,脱去衣物,用水冲洗。
③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④应急处置注意事项
A中毒事故抢救现场的注意事项:
处理中毒事故进行救人时,必须做好救援人员自身防护,安排两人以上进行作业,相互照应;
注意保持现场通风良好,走道通畅。
事故抢救完毕,抢险人员要淋浴更衣,防止事后中毒。
B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中的注意事项:
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处理事故时,不能长时间使用,选用的防毒面具必须经过称重检测合格。
进入易燃易爆气体的场合,必须穿防静电服,使用不产生静电的工器具。
C使用抢险救援器材中的注意事项
各类救援器材严格按照标准存放,按照规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测,并进行记录。
各类防护器具必须经检测合格。
各类抢险器材由所在车间进行保养管理。
所有人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防毒面具、安全帽、安全带等常用劳动防护用品。
(2)泄漏应急处理措施
①泄漏源控制
储槽发生泄漏后应采取临时措施切断泄漏源,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物料泄漏,用自动控制装置或手动操作方法关闭阀门、切断物料泄漏源。开启消防水系统消防炮、消火栓覆盖泄漏部位并立即倒槽。
②泄漏物处理
现场泄漏物要及时采取收集、稀释和覆盖等措施,有效控制泄漏物,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③甲醇泄漏处理:
A发生冒罐事故时发现人应立即向值班室报警,如用泵倒罐引起的冒罐则立即停泵并关闭泵进出口阀门,如自压倒罐引起冒罐则立即关闭已开通的与来罐连通管线上的阀门,停止该罐进料作业,阻止冒罐事故的进一步发生,然后将溢罐的甲醇储罐内甲醇倒入其他同品种低液位罐至安全高度以下。
B发生罐底板、罐壁泄漏时,应立即采取倒罐等措施,将甲醇、尽量倒至其他同品种罐。
C立即关闭罐区排水蝶阀,防止溢漏甲醇扩散至罐区外;
D消灭罐区一切火源,严禁使用不防爆工具,严禁穿着化纤服,严禁施工、用火、机动车通行;立即做好灭火准备,消防泵房要专人值班,增援人员将灭火器材运至溢甲醇现场上风位置;
E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相应不产生火花和静电的清除设施(手摇泵、吸油毡、泥沙、木屑等)进行清除工作。
(3)火灾应急处理
①着火岗位由一人立即将火情电话报告调度室,其他人员快速拿上灭火器进行灭火。
②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在接到火情报告后要立即停止生产,在线设备全部停止运转。
③班组长接到火情报告后立即带领其他队员前去灭火。
④扑救初期火灾。在火灾尚未扩大的发生初期,应使用适当的移动式灭火器材来灭火,控制火灾的发展,迅速关闭火灾区域内易燃物体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现场的一切物料来源,然后立即启用现有的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⑤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火灾液体外流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流淌的液体,切断火源发展方向,防止其蔓延至危险设备。
⑥火灾扑救。扑救火灾不可盲目行动,应选择干粉灭火器、消防泡沫、消防沙灭火,严防流淌火。必要时采取堵漏和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火灾的扩大。当火势被控制以后,仍要派人监控,清理现场,消灭余火。
⑦根据火势的大小决定是否停电。
⑧发生火灾时,应首先尽可能切断通往火灾部位的物料源,控制泄漏源;在不能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不能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火灾覆盖范围内及附近的容器、管道;处在火场中的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发生异常现象,必须马上撤离。
⑨如果着火面积较大,灭火要分重点,以储罐→泵→电机→其它阀等设备→管线→地面为路线进行扑救。
⑩管线爆裂喷出着火处置措施
A当管线爆裂喷出着火,爆裂管线区域的负责人要立即按下该泵的急停按钮,停止该泵运行,并进行泄压,防止更多的物料喷出。
B负责人按下急停按钮后,立即报告中控室,当班人员快速拿上灭火器去灭火。
C事故处置组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在组长的带领下拿上灭火器迅速跑到现场进行灭火。
(4)甲醇中间罐区爆炸应急处理
①爆炸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确认爆炸类型,是物理爆炸还是化学爆炸。
②物理爆炸导致泄漏的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容易引发化学爆炸,必须消除现场火源,防止二次爆炸的发生。
③爆炸发生后可引起燃烧,应根据燃烧的特性选择相应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爆炸后的气体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
④爆炸地点应采取喷水降温、隔离等保护措施,防止爆炸波及周边区域导致二次污染,导致事故扩大。
(5)化学灼伤应急处置措施
①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就医。
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3、洗消
在现场设立临时洗消站,处置结束后对中毒人员、医疗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救援装备及器材以及受到污染的设施、场所等进行洗消,严格控制洗消污水的排放,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应急结束后,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监控,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消解情况,使环境达到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4、人员烧伤、烫伤急救措施
(1)若衣服着火,迅速脱去着火的衣物,用冷水浇正在着火的衣服或就地滚动。
(2)用大衣、棉被、毯子覆盖使火熄灭。
(3)注意:①不能一边跑,一边呼救,这样会加重烧伤。②被液体烫伤后,立即剪去被浸湿的衣服,如某处衣肉粘边太紧时,不要强行撕下,先剪去未粘连部分,暂留粘连部分。③剪刀不要碰到伤口、水泡,不涂紫药水,红药水和其他药膏,以免影响创面观察。
(4)创面须用清水冲洗后,用干净布包扎或敷病因创面,防止感染。强酸强碱烧伤皮肤时,应用清水充分冲洗。眼烧伤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用棉棍取去异物并滴0.25%氯霉素眼液。
(5)手足烧伤出血包扎处理时应将指(趾)分开,以防粘连。
(6)剧痛时,喂食止痛药品。
(7)缺水时可多次少量口服淡盐水、盐茶水等。
(8)大面积烧伤(超40%)如有呕吐者,在24小时内禁食,口渴时可用小量水湿润口腔。
(9)若呼吸困难合理进行心肺复苏,骨折、外出血应合理及时进行简单处理和包扎,就医。
(10)对大面积烧伤并已休克的伤患者,舌头易收缩堵塞咽喉造成窒息,在场人员应将伤者嘴撬开,将舌头拉出,保证呼吸畅通。同时用被褥将伤者轻轻裹起来,送往医院治疗。
5、人员疏散
可根据预案中的紧急疏散处置措施进行疏散。
1.5应急保障
1.5.1通信与信息保障
(1)通讯方式方法:应急期间采用事业部各岗位对讲机、固定电话或手机进行联络通讯。
(2)当事故造成通讯电源、线路中断时,通讯保障组按职责紧急抢修,确保通讯与信息畅通。
(3)事业部救援信号主要使用岗位对讲机、固定电话及手机联络,对于可燃气体泄漏时,现场人员不可用移动手机进行报警。
(4)应急救援人员及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必须保证24小时手机开机,发生事故后,当班调度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成员报警,确保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5)事故状态下,由指挥部发布命令和事故信息。通讯保障组必须保障通讯设施、线路畅通无阻。
(6)电话号码:见附件5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及通讯联络电话》
1.5.2应急队伍保障
(1)应急指挥部负责建立事业部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根据应急救援的需要,及时从年龄、经验、体力、技术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更新、补充应急人员。
(2)甲醇事业部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详见附件5。
(3)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强化员工应急能力建设和素质提高。
1.5.3物资装备保障
甲醇中间罐区位于合成界区,配备消防水系统和消防泡沫系统,配备消防沙箱、灭火器、洗眼器,安装火焰探测器、可燃气检测报警仪。在汽机厂房一楼配备应急物资,并由安全员定期检查,确保备用完好。
1.5.4交通保障
事业部对现场人员进行应急培训,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对于发生重大危险源事故、火灾爆炸事故等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要保证事故区域所有的消防通道畅通,并指派人员引导外部救援力量能够迅速到达事故地点进行应急救援。
1.5.5其他保障
1、经费保障
每年固定的财务预算作为应对紧急情况的固定费用储备,逐年根据实际情况增减。用于以下费用支出:
(1)完善、改造及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支出;
(2)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3)应急知识培训支出;
(4)配备和更新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5)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6)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2、技术保障
对建立的应急救援队伍及相关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能力培训、演练。每年由专业人员对电、气、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2低甲新鲜甲醇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
2.1适用范围
适用于甲醇事业部低甲新鲜甲醇罐区在生产运行中和检维修作业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低甲新鲜甲醇罐区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甲醇,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类型有:甲醇泄漏事故、中毒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
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发生甲醇泄漏事故轻则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害,重则可导致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甚至引发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轻则导致人员伤害,少量财产损失;重则可导致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全部停工,甚至引发爆炸事故的发生,导致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
发生中毒事故轻则可导致人员伤害、住院治疗,重则可导致人员死亡。
2.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职责一致,详见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2节。
2.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2.4处置措施
(一) 处置原则
以人为本,生命优先;控制事故,减少损失;统一指挥,协同应对;依靠科学,提高素质;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二)处置措施
1、前期处置
(1)泄漏:污染范围不明的情况下,初始隔离至少100m, 下风向疏散至少500m。然后进行气体浓度检测,根据有害气体的浓度,调整隔离、疏散距离。火灾:火场内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800m,考虑撤离隔离区人员、物资。
1)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分警戒区。
2)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
3)进入密闭空间之前必须先通风。
(2)紧急疏散: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当泄漏事故可能对甲醇事业部内、外人员构成威胁时,由指挥部负责治安和交通指挥,对事故救援无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安全警戒组通知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
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应急指挥组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周边区域单位人员疏散,由安全警戒组人员通知周边区域各单位人员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应由现场指挥部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同时要将撤离的报告马上报告到应急救援指挥部。
事故扩大后,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危险浓度区,并相应调整疏散人员的范围。
在疏散前,关键岗位如中控人员、事故发生单位上下游工段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坚守岗位,按照操作规程,尽可能做好工艺处置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工艺处置结束后,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在得到应急指挥部的允许后才能撤离现场。
重大火灾、爆炸和泄漏事故可考虑直接撤离,由各单位负责人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直接撤离人数。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需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指导和护送人员至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在低洼处停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疏散时,被疏散人员严禁驾驶车辆及骑电动车。
(3)撤离路线
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9路、A10路撤离撤离至气化东紧急疏散集合点或600A楼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2、新鲜甲醇罐区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新鲜甲醇罐区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特点,一般处置的要求和方案如下:
(1)中毒应急处置措施
①甲醇大量泄漏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应选择上风向有利地形位置急救点;做好自身及中毒人员的个体防护;防止继发性损害的发生;应至少2~3人一组采取集体行动,以便互应,必须穿戴防化服、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
②中毒人员脱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跳动时立即进行心脏胸外按压;皮肤污染时,脱去衣物,用水冲洗。
③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④应急处置注意事项
A中毒事故抢救现场的注意事项:
处理中毒事故进行救人时,必须做好救援人员自身防护,安排两人以上进行作业,相互照应
注意保持现场通风良好,走道通畅。
事故抢救完毕,抢险人员要淋浴更衣,防止事后中毒。
B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中的注意事项
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处理事故时,不能长时间使用,选用的防毒面具必须经过称重检测合格。
进入易燃易爆气体的场合,必须穿防静电服,使用不产生静电的工器具。
C使用抢险救援器材中的注意事项
各类救援器材严格按照标准存放,按照规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测,并进行记录。
各类防护器具必须经检测合格。
各类抢险器材有所在车间进行保养管理。
所有人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防毒面具、安全帽、安全带等常用劳动防护用品。
(2)泄漏应急处理措施
①泄漏源控制
储槽发生泄漏后应采取临时措施切断泄漏源,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物料泄漏,用自动控制装置或手动操作方法关闭阀门、切断物料泄漏源。开启消防水系统消防炮、消火栓覆盖泄漏部位并立即倒槽。
②泄漏物处理
现场泄漏物要及时采取收集、稀释和覆盖等措施,有效控制泄漏物,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③甲醇泄漏处理:
A发生冒罐事故时发现人应立即向值班室报警,如用泵倒罐引起的冒罐则立即停泵并关闭泵进出口阀门,如自压倒罐引起冒罐则立即关闭已开通的与来罐连通管线上的阀门,停止该罐进料作业,阻止冒罐事故的进一步发生,然后将溢罐的甲醇储罐内甲醇倒入其他同品种低液位罐至安全高度以下。
B发生罐底板、罐壁泄漏时,应立即采取倒罐等措施,将甲醇、尽量倒至其他同品种罐。
C立即关闭罐区排水蝶阀,防止溢漏甲醇扩散至罐区外;
D消灭罐区一切火源,严禁使用不防爆工具,严禁穿着化纤服,严禁施工、用火、机动车通行;立即做好灭火准备,消防泵房要专人值班,增援人员将灭火器材运至溢甲醇现场上风位置;
E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相应不产生火花和静电的清除设施(手摇泵、吸油毡、泥沙、木屑等)进行清除工作。
(3)火灾应急处理
①着火岗位由一人立即将火情电话报告调度室,其他人员快速拿上灭火器进行灭火。
②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在接到火情报告后要立即停止生产,在线设备全部停止运转。
③班组长接到火情报告后立即带领其他队员前去灭火。
④扑救初期火灾。在火灾尚未扩大的发生初期,应使用适当的移动式灭火器材来灭火,控制火灾的发展,迅速关闭火灾区域内易燃物体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现场的一切物料来源,然后立即启用现有的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⑤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火灾液体外流时,可用沙袋或其他材料筑堤拦截流淌的液体,切断火源发展方向,防止其蔓延至危险设备。
⑥火灾扑救。扑救火灾不可盲目行动,应选择干粉灭火器、消防泡沫、消防沙灭火,严防流淌火。必要时采取堵漏和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火灾的扩大。当火势被控制以后,仍要派人监控,清理现场,消灭余火。
⑦根据火势的大小决定是否停电。
⑧发生火灾时,应首先尽可能切断通往火灾部位的物料源,控制泄漏源;在不能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不能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火灾覆盖范围内及附近的容器、管道;处在火场中的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发生异常现象,必须马上撤离。
⑨如果着火面积较大,灭火要分重点,以储罐→泵→电机→其它阀等设备→管线→地面为路线进行扑救。
⑩管线爆裂喷出着火处置措施
A当管线爆裂喷出着火,爆裂管线区域的负责人要立即按下该泵的急停按钮,停止该泵运行,并进行泄压,防止更多的物料喷出。
B负责人按下急停按钮后,立即报告中控室,救护队员快速拿上灭火器去灭火。
C事故处置组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在组长的带领下拿上灭火器迅速跑到现场进行灭火。
(4)新鲜甲醇罐区爆炸应急处理
①爆炸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确认爆炸类型,是物理爆炸还是化学爆炸。
②物理爆炸导致泄漏的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容易引发化学爆炸,必须消除现场火源,防止二次爆炸的发生。
③爆炸发生后可引起燃烧,应根据燃烧的特性选择相应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爆炸后的气体火灾,切忌盲目扑灭火势,在没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况下,必须保持稳定燃烧。
④爆炸地点应采取喷水降温、隔离等保护措施,防止爆炸波及周边区域导致二次污染,导致事故扩大。
(5)化学灼伤应急处置措施
①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②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就医。
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3、洗消
在现场设立临时洗消站,处置结束后对中毒人员、医疗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救援装备及器材以及受到污染的设施、场所等进行洗消,严格控制洗消污水的排放,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应急结束后,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监控,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消解情况,使环境达到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4、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派专人全面彻底检查,确认危险已经彻底消除,防止其他危险隐患存在或死灰复燃;
(2)要设置警戒区,派专人值守,保护事故现场,为事故调查做好现场保护;
(3)事故抢险中产生的废物、废水严禁随意排放,危险废物要交由具有环保部门认可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废水须经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合格后方可排放。
2.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3液氧储罐专项应急预案
3.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甲醇事业部液氧储罐在生产运行中和检维修作业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本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液氧储罐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液氧,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类型有:液氧泄漏事故、中毒事故、冻伤事故、火灾爆炸事故。
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发生液氧泄漏轻则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害,重则可导致人员伤亡,甚至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轻则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重则可导致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全部停工,甚至引发爆炸事故的发生,导致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
发生液氧冻伤、氧气中毒事故轻则可导致人员伤害、住院治疗,重则可导致人员死亡。
3.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职责一致,详见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2节。
3.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3.4处置措施
(一) 处置原则
以人为本,生命优先;控制事故,减少损失;统一指挥,协同应对;依靠科学,提高素质;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二)处置措施
1、前置措施
液氧储罐发生事故后,应采取隔离、疏散和救援人员的个人防护等措施,以防止和减少人员受到伤害,有利于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1)隔离:建立警戒区域:事故发生后,应根据液氧泄漏扩散的情况或火焰热辐射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建立警戒区时,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由专人警戒,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区域内严禁火种。
(2)紧急疏散: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当泄漏事故可能对甲醇事业部内、外人员构成威胁时,由指挥部负责治安和交通指挥,对事故救援无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安全警戒组通知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
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应急指挥组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周边区域单位人员疏散,由安全警戒组人员通知周边区域各单位人员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应由现场指挥部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同时要将撤离的报告马上报告到应急救援指挥部。
事故扩大后,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危险浓度区,并相应调整疏散人员的范围。
在疏散前,关键岗位如中控人员、事故发生单位上下游工段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坚守岗位,按照操作规程,尽可能做好工艺处置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工艺处置结束后,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在得到应急指挥部的允许后才能撤离现场。
重大火灾、爆炸和泄漏事故可考虑直接撤离,由各单位负责人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直接撤离人数。
紧急疏散时应注意: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指导和护送人员至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在低洼处停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疏散时,被疏散人员严禁驾驶车辆及骑电动车。
(3)撤离路线
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2路、A4路撤离至空分装置东侧大门大门紧急疏散集合点或消防队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2、液氧罐应急处置措施
针对液氧罐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特点,一般处置的要求和方案如下:
(1)中毒应急处置措施
①液氧大量泄漏可能造成人员中毒,应选择上风向有利地形位置急救点;做好自身及中毒人员的个体防护;防止继发性损害的发生;应至少2~3人一组采取集体行动,以便互应。
②中毒人员脱离现场至空气清新处;保持呼吸畅通,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跳动时立即进行心脏胸外按压。
③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④应急处置注意事项
A中毒事故抢救现场的注意事项:
处理中毒事故进行救人时,必须安排两人以上进行作业,相互照应;
注意保持现场通风良好,走道通畅。
B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中的注意事项
进入易燃易爆气体的场合,必须穿防静电服,使用不产生静电的工器具。
C使用抢险救援器材中的注意事项
各类救援器材严格按照标准存放,按照规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测,并进行记录。
各类防护器具必须经检测合格。
各类抢险器材有所在车间班组进行保养管理。
所有人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空气呼吸器、安全帽、防冻手套等常用劳动防护用品。
(2)泄漏应急处理措施
①泄漏源控制
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物料的溢出或泄漏,用自动控制装置或手动操作方法关闭阀门、切断物料来源。储槽发生泄漏后应采取临时措施堵塞裂口,防止和减少物料的泄漏,系统立即停止采出或启动自身汽化器放空措施,待查出漏点后进行修补。
②泄漏物处理
现场泄漏物要及时采取雾化喷淋加速气化等措施,有效控制泄漏物,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A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非抢险救护人员严禁靠近,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现场指挥部统一安排,保障抢险通道的畅通,杜绝次生事故的发生。 B应急处理人员穿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对抢险人员做防冻处理,携带抢险工具等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将与液氧储罐泄漏有关的所有阀门迅速关闭或采取堵漏:准备干粉等灭火器随时准备进行灭火,同时设置隔离带以防事故蔓延。
C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液氧具有挥发性做好现场通风。
D医疗救护组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将吸入高浓度氧氧中毒人员迅速抬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进行现场救护,冻伤及骨折危重人员立即分别进行表面创口处理、包扎、固定、心肺复苏等院前救护措施,后立即转送至就近医疗单位进行抢救。
E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抢险人员要与消防人员密切配合,不要站立在着火点的下风侧,避免吸入烟气晕倒。
F发生室内火灾,进行扑救前,应先打开门窗。灭火时还应佩戴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器,避免中毒危险。
(3)火灾应急处理
①着火岗位由一人立即将火情电话报告调度室,其他人员快速拿上灭火器进行灭火。
②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在接到火情报告后要立即停止生产,在线设备全部停止运转。
③班组长接到火情报告后立即带领其他队员前去灭火。
④扑救初期火灾。在火灾尚未扩大的发生初期,应使用适当的移动式灭火器材来灭火,控制火灾的发展,迅速关闭火灾区域内易燃物体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现场的一切物料来源,然后立即启用现有的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⑤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为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⑥火灾扑救。扑救火灾不可盲目行动,应选择干粉灭火器、消防水,必要时采取堵漏和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火灾的扩大。当火势被控制以后,仍要派人监控,清理现场,消灭余火。
⑦根据火势的大小决定是否停电。
⑧发生火灾时,应首先尽可能切断通往火灾部位的物料源,控制泄漏源;在不能切断泄漏源的情况下,不能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火灾覆盖范围内及附近的容器、管道;处在火场中的容器突然发出异常声音或发生异常现象,必须马上撤离。
⑨如果着火面积较大,灭火要分重点,以储罐→泵→电机→其它阀等设备→管线→地面为路线进行扑救。
⑩管线爆裂喷出着火处置措施
A当管线爆裂喷出着火,爆裂管线区域的负责人要立即按下该泵的急停按钮,停止该泵运行,并进行泄压,防止更多的物料喷出。
B负责人按下急停按钮后,立即报告中控室,救护队员快速拿上灭火器去灭火。
C事故处置组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在组长的带领下拿上灭火器迅速跑到现场进行灭火。
(4)液氧罐爆炸应急处理
①爆炸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确认爆炸类型,是物理爆炸还是化学爆炸。
②物理爆炸导致泄漏的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容易引发化学爆炸,必须消除现场火源,防止二次爆炸的发生。
③爆炸发生后可引起燃烧,应根据燃烧的特性选择相应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
④爆炸地点应采取喷水降温、隔离等保护措施,防止爆炸波及周边区域,导致事故扩大。
(5)化学灼伤应急处置措施
①皮肤接触:冻伤,先用温水洗浴,再涂抹冻伤软膏,用消毒沙布包轧,就医。
②眼睛接触:液氧溅入眼中,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3、洗消
在现场设立临时洗消站,处置结束后对中毒人员、医疗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救援装备及器材以及受到污染的设施、场所等进行洗消,严格控制洗消污水的排放,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应急结束后,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监控,及时掌握氧气的消解情况,使环境达到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4、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派专人全面彻底检查,确认危险已经彻底消除,防止其他危险隐患存在或死灰复燃;
(2)要设置警戒区,派专人值守,保护事故现场,为事故调查做好现场保护;
(3)事故抢险中产生的废物、废水严禁随意排放,危险废物要交由具有环保部门认可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废水须经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合格后方可排放。。
3.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4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4.1适用范围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适用于甲醇事业部所有危险化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搬运过程突发的泄漏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甲醇事业部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液氧、液氮、液氩、一氧化碳、硫化氢、氢气、甲醇、液氨、硫酸、片碱、二氧化硫、二氧化碳、LNG。在生产、储存、搬运、使用的过程中,如操作不当,危化品发生泄漏,人员存在被腐蚀灼伤和急性中毒、窒息的可能,甚至导致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小量泄漏可导致现场个别作业人员发生灼伤、中毒、窒息事故; 大量泄漏,可导致现场多人发生灼伤事故、中毒事故、窒息事故和火灾爆炸事故。
4.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职责一致,详见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2节。
4.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4.4处置措施
(一) 处置原则
以人为本,生命优先;控制事故,减少损失;统一指挥,协同应对;依靠科学,提高素质;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二)处置措施
1、前期处置
(1)当泄漏事故可能对甲醇事业部内、外人员构成威胁时,由指挥部负责治安和交通指挥,对事故救援无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2)安全警戒组通知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
(3)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应急指挥组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
(4)周边区域单位人员疏散,由安全警戒组人员通知周边区域各单位人员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5)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公司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应由现场指挥部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同时要将撤离的报告马上报告到应急救援指挥部。
(6)紧急疏散时应主意:
①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②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③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④疏散时,被疏散人员严禁驾驶车辆及骑电动车。
(7)在疏散前,关键岗位如中控人员、事故发生单位上下游工段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坚守岗位,按照操作规程,尽可能做好工艺处置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工艺处置结束后,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在得到应急指挥部的允许后才能撤离现场。
(8)在现场应急响应指挥人员的指挥下,带领已撤离人员再次撤离至安全区域或宣布返回工作场所。
(9) 重大火灾、爆炸和泄漏事故可考虑直接撤离,由各单位负责人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直接撤离人数。
(10)撤离路线
空分车间撤离路线: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2路、A4路撤离至空分装置东侧大门侧大门紧急疏散集合点或消防队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甲醇装置撤离路线: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9路、A10路撤离撤离至气化东紧急疏散集合点或600A楼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热力车间撤离路线: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10路、A11路撤离撤离至气化东紧急疏散集合点或600A楼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2、处置措施
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及时、分清泄漏物品,正确处理,防止事故扩大。泄漏处理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
(1)泄漏源控制
停止一切操作,关闭相关阀门、停止作业或改变工艺流程等,实时监测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及时调整隔离区的范围。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切断泄漏源。
(2)泄漏处置措施:
现场泄漏物要及时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泄漏物处置主要有4种方法:
①围堤堵截。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为此,需要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②稀释与覆盖。为减少大气污染。通常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使其在安全地带扩散。在使用这一技术时,将产生大量的被污染水,因此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对于可燃物,也可以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液体泄漏,为降低物料向大气中的蒸发速度,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③收容(集)。对于大型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④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⑤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A抢险、救援,为确保事故伤害不扩大化,所有抢险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好呼吸器、穿好防护服,所使用的工具为防爆工具,在抢险救援时,不得独自行动,作业时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并高度警觉,服从现场救援指挥部的指令。
B为防止事故扩大,应加大喷洒水量,增大沙土、等吸收入残液的物质使用量,同时将情况上报区主管部门请求增援,事故扩大后,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危险浓度区,并相应调整疏散人员的范围。
⑥注意事项
A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化服等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
B设置现场警戒线,严禁非相关人员进入现场;
C切断火源,严禁火种,使用不产生火花工具处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D救护人员应处于泄漏源的上风侧,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E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
F危险化学品泄漏时,除受过特别应急训练的人员外,其他任何人均不得尝试处理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G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
(3)受伤人员的救治
①事故现场出现人员受伤,由医疗救护组按受伤情况进行分类抢救,现场抢救后,重者立即送医院治疗。
②现场救治方法
A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及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B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C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及心脏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
(4)废弃物处理
在应急救援过后,所产生的液体废弃物,转由专业公司处理或经过无害处理后方可废弃。
(5)洗消
在现场设立临时洗消站,处置结束后对中毒人员、医疗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救援装备及器材以及受到污染的设施、场所等进行洗消,严格控制洗消污水的排放,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应急结束后,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监控,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消解情况,使环境达到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6)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①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派专人全面彻底检查,确认危险已经彻底消除,防止其他危险隐患存在或死灰复燃;
②要设置警戒区,派专人值守,保护事故现场,为事故调查做好现场保护;
③事故抢险中产生的废物、废水严禁随意排放,危险废物要交由具有环保部门认可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废水须经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合格后方可排放。
4.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5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5.1适用范围
适用甲醇事业部在生产运行中和检维修作业中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甲醇事业部生产以煤为原料,采用水冷壁加压气化工艺生产原料粗煤气,粗煤气经变换、低甲净化后部分合成甲醇,部分通过PSA提氢。如果疏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生产和储存场所发生危化品泄漏,遇明火或高温,生产区域检维修时未按规定办理相关作业票,违章动火等,发生危化品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如发生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将殃及整个厂区,造成人员伤亡事故、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事故。
5.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职责一致,详见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2节。
5.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5.4处置措施
(一)处置原则
扑救危化品火灾:首先弄清起火点的设备和工艺流程、着火物品的性能,有无爆炸危险;采取各种方法,消除爆炸因素;消灭外围火焰,控制火势发展;加强冷却降温,筑坝堵截,正确使用灭火剂;对有毒物质可能发生泄漏的情况,救灾人员应向火灾单位负责人或工程技术人员了解施救方法,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扑救工作,切不可盲目行事。
(二)处置措施
1、前期处置
(1)当火灾爆炸事故可能对甲醇事业部内、外人员构成威胁时,由指挥部负责治安和交通指挥,对事故救援无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2)安全警戒组通知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
(3)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应急指挥组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
(4)周边区域单位人员疏散,由安全警戒组人员通知周边区域各单位人员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5)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公司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应由现场指挥部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同时要将撤离的报告马上报告到应急救援指挥部。
(6)紧急疏散时应主意:
①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②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③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④疏散时,被疏散人员严禁驾驶车辆及骑电动车。
(7)在疏散前,关键岗位如中控人员、事故发生单位上下游工段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坚守岗位,按照操作规程,尽可能做好工艺处置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工艺处置结束后,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在得到应急指挥部的允许后才能撤离现场。
(8)在现场应急响应指挥人员的指挥下,带领已撤离人员再次撤离至安全区域或宣布返回工作场所。
(9)重大火灾、爆炸可考虑直接撤离,由各单位负责人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直接撤离人数。
(10)撤离路线
空分车间撤离路线: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2路、A4路撤离至空分装置东侧大门侧大门紧急疏散集合点或消防队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甲醇装置撤离路线: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9路、A10路撤离撤离至气化东紧急疏散集合点或600A楼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热力车间撤离路线: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10路、A11路撤离撤离至气化东紧急疏散集合点或600A楼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2、火灾爆炸应急处置措施
(1)冷却防爆
储罐罐体或接口管因结构或制造原因,发生泄漏着火,应迅速切断可燃气源并马上使用消防水系统喷水冷却,并报警。在无法切断气源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泄漏量,让其稳定燃烧,禁止熄灭火焰。在此期间,不可间断对着火罐及相邻设备的喷水冷却。冷却降温的关键是要有充足的水源和高压水枪。在实施冷却过程中,要配备必要的水枪对消防人员加以掩护,接近罐体,均匀射水,防止出现空白点,对于受直接烧烤的罐壁,要重点冷却。
(2)掩护清场,准备灭火
①清除障碍,暴露着火点;在灭火前要清除障碍、暴露着火点,再用适当的扑救方法,迅速扑灭火灾。清场时要注意用喷雾水枪掩护作业人员,为清障工作创造安全条件。
②积极堵漏、控制燃烧、关阀断气、清灭火灾。
③关阀可燃物管道,必要时用喷雾水枪掩护作业人员。
④控制燃烧。罐体或第一道阀门损坏,泄漏出来的气体无法关阀断气,要控制气流燃烧面积,对堵漏罐、相邻罐进行冷却保护,防止火势扩大。
⑤在不具备切断气源,制止泄漏的条件下,切不可将火扑灭,以防止灭火后气体继续外逸发生爆炸。
(3)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①抢险、救援,为确保事故伤害不扩大化,所有抢险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好呼吸器、穿好防护服,所使用的工具必须为防爆工具,在抢险救援时,不得独自行动,作业时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并高度警觉,服从现场救援指挥部的指令。
②为防止事故扩大,应加大喷洒水量,增大沙土、等吸收入残液的物质使用量,同时将情况上报主管部门请求增援,事故扩大后,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危险浓度区,并相应调整疏散人员的范围。
(4)应急救援注意事项
①发生有毒气体火灾、爆炸时,佩戴好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身穿防化服救火。切断电源时应戴绝缘手套,使用有绝缘手柄的工具。电气设备着火时,灭火人员应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防毒面具。
②注意区分火灾类别,采用不同灭火器灭火。电器着火采用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不允许用水灭火。化学危险品着火用沙子围堵,干粉灭火器、消防泡沫灭火,甲醇柴油用干粉灭火器、消防泡沫或消防沙灭火。
③火势较小,火灾初期,应立即组织人员大量投入器材和灭火器具灭火,控制火势。火势难以控制时,请求外援119。
④被救人员衣服着火时,可就地翻滚,用水或毯子、被褥等物覆盖措施灭火,伤处的衣、裤、袜应剪开脱去,不可硬行撕拉,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棉布覆盖,并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⑤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伤员要注意呼吸,心跳的变化,必要时进行心脏复苏。对有骨折出血的伤员,应作相应的包扎,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以不压迫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在进行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急救中心电话(120),由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抢救伤员的工作,并派人接应急救车辆。
⑥火势较大难以控制时,应立即疏散通知引导各部位人员尽快疏散,必须通知到应撤离火灾现场的所有人员。在烟雾弥漫中,要用湿毛巾掩鼻,低头弯腰逃离火场。
⑦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应急指挥部应总结分析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报告,报送有关部门。
⑧现场设立警戒区,设立警示标志。
4、洗消
在现场设立临时洗消站,处置结束后对中毒人员、医疗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救援装备及器材以及受到污染的设施、场所等进行洗消,严格控制洗消污水的排放,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应急结束后,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监控,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消解情况,使环境达到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5.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6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6.1适用范围
适用甲醇事业部在生产运行中和检维修作业中发生的中毒窒息事故。中毒窒息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6.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职责一致,详见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2节。
6.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6.4处置措施
(一)中毒窒息处置原则
1、中毒窒息处置原则
(1)救援队员进入中毒现场前,对自己所用的仪器要进行自检、互检,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和有毒气体报警仪,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现场。
(2)在事故现场设立安全警戒线,并有专人看护,防止中毒事故扩大。
(3)中毒窒息现场杜绝任何火源,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2、中毒窒息处置措施
(1)发生人员中毒和窒息时,立即对中毒场所进行隔离、通风,疏散被围困人员,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报告负责人,救援人员应戴好防毒面具,立即将中毒人员转移至空气清新处,解开中毒者的衣扣腰带,使患者能自由呼吸新鲜空气,冬季要注意保暖。当中毒者呼吸微弱及心脏停止跳动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肺复苏。
(2)迅速联系医院对中毒人员进行抢救,并安排专人到指定地点接应外部救援。中毒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送较远的医院,送医院途中不得中断抢救治疗。
(3)在事故现场设立安全警戒线,并有专人看护,防止中毒事故扩大。
3、危险化学品急救方法
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质现场处置后再就医.
(1)煤气中毒急救
①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转移至空气新鲜处。
②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保证患者有自主呼吸,充分给予氧气吸入。
③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④神志不清的中毒病人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⑤若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⑥病情稳定后,尽快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2)甲醇中毒急救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②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③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④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3)氨中毒急救
①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严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送医院或寻求医生帮助。
②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立即送医院或寻求医生帮助,不得延迟。眼睛受伤后,应由专业人员取出“隐形眼镜”。
③ 吸入:脱离污染区,避免进一步的伤害。静卧,如果呼吸表浅或呼吸停止,保证气道通畅,提供人工呼吸。如果可能,由受过训练的人员给予医用氧气吸入。送医院或寻求医生帮助。
(4)硫化氢中毒急救
① 皮肤接触: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②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③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5)窒息急救
① 立即将伤员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松开领扣、紧身衣服和腰带,使其呼吸通畅;同时要注意保暖。
② 迅速清除伤员口鼻中的黏液、血块、泥土等,以便输氧或人工呼吸。
4、紧急疏散
(1)泄漏事故可能对甲醇事业部内、外人员构成威胁时,由指挥部负责治安和交通指挥,对事故救援无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2)安全警戒组通知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
(3)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应急指挥组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
(4)周边区域单位人员疏散,由安全警戒组人员通知周边区域各单位人员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5)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公司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应由现场指挥部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同时要将撤离的报告马上报告到应急救援指挥部。
(6)紧急疏散时应主意:
①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②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③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④疏散时,被疏散人员严禁驾驶车辆及骑电动车。
5、在疏散前,关键岗位如中控人员、事故发生单位上下游工段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坚守岗位,按照操作规程,尽可能做好工艺处置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工艺处置结束后,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在得到应急指挥部的允许后才能撤离现场。
6、撤离路线
空分车间撤离路线: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2路、A4路撤离至空分装置东侧大门侧大门紧急疏散集合点或消防队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甲醇装置撤离路线: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9路、A10路撤离撤离至气化东紧急疏散集合点或600A楼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热力车间撤离路线: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10路、A11路撤离撤离至气化东紧急疏散集合点或600A楼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7、洗消
在现场设立临时洗消站,处置结束后对中毒人员、医疗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救援装备及器材以及受到污染的设施、场所等进行洗消,严格控制洗消污水的排放,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应急结束后,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监控,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消解情况,使环境达到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8、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派专人全面彻底检查,确认危险已经彻底消除,防止其他危险隐患存在或死灰复燃;
(2)要设置警戒区,派专人值守,保护事故现场,为事故调查做好现场保护;
(3)事故抢险中产生的废物、废水严禁随意排放,危险废物要交由具有环保部门认可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废水须经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合格后方可排放。
6.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7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专项应急预案
7.1适用范围
适用甲醇事业部在生产运行中和检维修作业中发生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事故。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甲醇事业部工艺复杂,涉及压力容器种类多、压力等级多,且介质多为易燃易爆、有毒、高温、低温,如果操作不当或不进行定期检验,有可能造成压力容器爆炸,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
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如发生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导致火灾、中毒等事故,殃及到距离较近的周边单位,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事故。
7.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职责一致,详见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2节。
7.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7.4处置措施
(一)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迅速行动、灵活应对。处理事故险情时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并实施;
2、以人为本。险情处理应首先保证人身安全(包括救护人员和遇险人员);
3、强化防护。迅速疏散无关人员,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二)压力容器事故处置措施
1、压力容器事故发生时,发现人员应根据发生的情况,迅速做出判断,是否先将此信息传递给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或者直接向上级部门报警。
当发生压力容器泄漏事故时,要及时地关闭相应的阀门,使事故处于可控状态。如果出现压力容器超压爆炸事故,则迅速疏散周围人员,并迅速对现场受伤人员进行转移,同时通知上下游岗位,关闭相应阀门或对系统进行相应的泄压等处理。如发生火灾,则同时采取相应措施或启动火灾救援预案。
如遇人员被爆炸崩飞的重物压住无法自行移动时,应采用对伤员伤害较小的救援方式将重物移开,送受伤人员到医院救治;如公司力量不能安全救出被压人员,应立即由应急办公室拨打119请求消防队专业破拆人员进行救援。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
2、对周围设施采取保护措施
为防止压力容器危及相邻设施,必须采取冷却保护装置,并迅速疏散受压力容器威胁的物资,隔离未被引燃的易燃品、可燃品,转移到安全区域。
3、紧急疏散
(1)事故可能对甲醇事业部内、外人员构成威胁时,由指挥部负责治安和交通指挥,对事故救援无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2)安全警戒组通知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
(3)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应急指挥组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
(4)周边区域单位人员疏散,由安全警戒组人员通知周边区域各单位人员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5)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公司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应由现场指挥部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同时要将撤离的报告马上报告到应急救援指挥部。
(6)紧急疏散时应主意:
①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②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③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④疏散时,被疏散人员严禁驾驶车辆及骑电动车。
4、在疏散前,关键岗位如中控人员、事故发生单位上下游工段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坚守岗位,按照操作规程,尽可能做好工艺处置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工艺处置结束后,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在得到应急指挥部的允许后才能撤离现场。
5、在现场应急响应指挥人员的指挥下,带领已撤离人员再次撤离至安全区域或宣布返回工作场所。
6、重大火灾、爆炸和泄漏事故可考虑直接撤离,由各单位负责人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直接撤离人数。
7、撤离路线
空分车间撤离路线: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2路、A4路撤离至空分装置东侧大门紧急疏散集合点或消防队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甲醇装置撤离路线: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9路、A10路撤离撤离至气化东紧急疏散集合点或600A楼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热力车间撤离路线: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10路、A11路撤离撤离至气化东紧急疏散集合点或600A楼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8、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1)抢险、救援,为确保事故伤害不扩大化,所有抢险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好空气呼吸器、穿好防护服,所使用的工具必须为防爆工具,在抢险救援时,不得独自行动,作业时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并高度警觉,服从现场救援指挥部的指令。
(2)事故扩大后,将情况上报主管部门请求增援,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危险浓度区,并相应调整疏散人员的范围。
9、受伤人员的救治
事故现场出现人员受伤,由医疗救护组按受伤情况进行分类抢救,现场抢救后,重者立即送医院治疗。
10、洗消
在现场设立临时洗消站,处置结束后对中毒人员、医疗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救援装备及器材以及受到污染的设施、场所等进行洗消,严格控制洗消污水的排放,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应急结束后,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监控,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消解情况,使环境达到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11、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派专人全面彻底检查,确认危险已经彻底消除,防止其他危险隐患存在或死灰复燃;
(2)要设置警戒区,派专人值守,保护事故现场,为事故调查做好现场保护;
(3)事故抢险中产生的废物、废水严禁随意排放,危险废物要交由具有环保部门认可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废水须经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合格后方可排放。
7.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8灼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8.1适用范围
适用甲醇事业部在生产运行中和检维修作业中发生的灼烫事故。灼烫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高温设备、高温工艺气、蒸汽泄漏,对人员造成烫伤;酸碱等化学品对人员造成化学灼伤;低温液体液氧、液氮、液氩、液氨对人员造成冻伤;电气设备设施对人员造成电灼伤;在运行检修和作业过程中,气割、电焊等火焰均可能造成灼烫伤亡事故。
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灼烫造成局部组织损伤,轻者损伤皮肤,出现肿胀、水泡、疼痛;重者皮肤烧焦,甚至血管、神经、肌腱等同时受损,呼吸道也可能烧伤。化学烧伤最严重的后果是眼烧伤,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失明。烧伤的剧痛能引起休克,晚期出现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8.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职责一致,详见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2节。
8.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8.4处置措施
(一)处置原则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充分准备、措施果断;先救人员、后保设备、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二)现场处置
1、热力烧伤现场处置措施(火焰、蒸汽、沸水沸油等高温液体、熟料等高温物料、高温金属等)
(1)衣服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以水浇,或用衣被等物扑盖灭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避免头面部和呼吸道灼伤。
(2)要先灭病人身上的火,使病人尽快的脱离热源,缩短烧伤的时间。对已经灭火,而没有脱去衣服的人,一定要检查他的衣服,特别是对已经失去知觉的病人要特别注意。
(3)要查病人的呼吸心跳,是否会合并其他外伤和有害气体中毒,对爆炸冲击烧伤的病人要特别注意,有没有颅脑损伤,胸腹腔内的内脏的损伤和呼吸道的烧伤。
(4)防止休克和窒息,包括创面污染,病人因为疼痛和恐惧常常会发生休克,可以用一些针法止痛或者给一些止痛药,如果发生急性喉头梗阻或者窒息的时候,可以请医务人员进行气管切开,保证通气,在现场检查和搬运病人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创面,防止污染。为了减少创面的污染和损伤,病人已经灭火的衣服尽量可以不脱。
(5)要用比较干净的衣服把伤面包裹起来,防止再次污染。在现场如果不是化学的烧伤,可以用大量的清水直接冲洗之外,对创面一般不要做任何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保护表皮。
(6)一定尽快撤离现场,把严重烧伤病人送到医院,注意在搬运病人的时候动作要轻柔,行进要平稳,而且要随时观察伤情。
(7)当发生灼烫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迅速将烫伤人员脱离危险区域立即冷疗,面积较小的烫伤可用大量冷水冲洗至少30分钟,保护好烧伤创面,尽量避免污染;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的烫伤应以干净的纱布敷盖患部简单包扎,尽快转送医院或拨打120。
(8)气道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应于现场即开始,保持呼吸通畅,解除气道梗阻,不能等待诊断明确后再进行;伴有面、颈部烧伤的患者,在救治时要防止再损伤。
(9)对烫伤严重者应禁止大量饮水,以防休克;口渴严重时可饮盐水,以减少皮肤渗出,有利于预防休克。
2、化学烧伤现场处置措施(强酸、强碱等)
(1)受伤后应首先立即脱离危害源,然后用毛巾或棉纱就近迅速清除伤员患处的残余化学物质,脱去被污染或浸湿的衣裤,尽可能地去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
(2)化学烧伤的严重程度除化学物质的性质和浓度外,多与接触时间有关。因此无论何种化学物质烧伤,均应立即用大量清洁水冲洗至少20min以上,一方面可冲淡和清除残留的化学物质,另一方面作为冷疗的一种方式,可减轻疼痛。注意开始用水量即应足够大,迅速将残余化学物质从创面冲尽。
(3)切忌不加处理急急忙忙送往医院。
(4)眼部化学烧伤紧急处理:头面部化学烧伤时,应首先注意眼,尤其是角膜有无烧伤,并优先予以冲洗,且要分秒必争地进行充分冲洗,可就近用自来水、井水、清洁河水、凉开水等充分洗眼,但要注意水压不能高,有压水不能直接冲眼球,还要避免水流直射眼球和用手揉搓眼睛。冲洗时要睁眼,眼球要不断地转动,持续时间不少于20min,也可将整个脸部浸入水盆中,用手把上下眼皮扒开,暴露角膜和结膜,同时睁大眼睛,头部在水中左右晃动,使眼睛里的化学物质残留物被水冲掉。再检查上下穹隆部结膜有无留存的固体化学物质,如有应立即取出,彻底清除。滴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以防止细菌感染。
(5)皮肤烧伤的紧急处理:立即用大量温水或大量清水反复冲洗皮肤上的化学物质,冲洗得越早、越干净、越彻底越好,哪怕残留一点也会使烧伤越来越重。冲洗至少20min。不要顾虑病人冲洗时加重疼痛,要鼓励病人忍耐着冲洗下去,直到冲洗干净为止。遇水产生发热反应的化学烧伤,应先用手绢、毛巾揩净皮肤上的化学颗粒,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切忌先用水洗,产生大量热量灼伤皮肤。
(6)在经过简单的自救后,用清洁纱布或干衣物遮盖伤眼或覆盖创面,送往医院处理。护送者最好是现场人员,因为他们熟知当时的烧伤情况。在到达医院以后,要提供烧伤化学物质的品类、浓度和化学特性,以便医务人员尽快对症治疗。
3、电烧伤现场处置措施
(1)一般所指的电烧伤系电接触烧伤。急救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拉开电闸或用不导电的物品(木棒或竹器等)拨开电源,并扑灭着火衣服。在未切断电源以前,急救者切记不要接触伤员,以免自身触电。灭火后,如发现伤员呼吸心跳停止,应在现场立即进行体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
(2)先作心肺复苏抢救生命,再处理创面。创面保护 用敷料包扎,若无敷料可用清洁床单、被单、衣服等包裹转送医院。转送当地医院。
4、现场急救措施
(1)当发生灼烫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向周围人员呼救,迅速将烫伤人员转移到 安全地带,轻微烫伤可用大量冷水冲洗至少 30 分钟,保护好烧伤创面,尽量避免感染;烫伤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的应用干净的纱布敷盖患处,进行简单包扎,尽快转送医院。
(2)在除去伤者衣物时注意不要生拉硬扯,以免造成组织二次损伤,可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创面避免转送途中感染。
(3)救护时切勿在伤者创面上涂抹有颜色药物,以免影响对烧伤程度的判断。
(4)火焰烧伤:衣服着火时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用就地打滚、水浇、衣被 覆盖等方法灭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
(5)物料烫伤:高温物料烫伤时,应立即清除身体上附着的物料,必要时脱去衣物,然后用冷水冲洗,如贴身衣服与伤口粘在一起时,切勿强行撕脱,以免伤口 创面加重,可用剪刀剪开衣服,慢慢脱去。
(6)对烫伤严重者应禁止大量饮水,以防休克;口渴严重时可饮盐水,以减少皮 肤渗水,防止感染。
(7)如受伤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 措施,进行就地抢救。步骤为: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压;在 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 5~7s;在医务 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5、现场处置注意事项
(1)当发生灼烫事件后,现场人员在抢救受伤的同时要做好自身防护措施。
(2)切勿在创面上涂抹有颜色药物,以免影响对烧伤程度的观察;在除去伤着衣物时注意不要生拉硬扯,以免造成组织二次损伤,可用干净敷料或布类保护创面避免转送途中不再污染。
(3)如果附近有水源,用水将火浇灭,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沟内;迅速卧倒后,慢慢在地上滚动,压灭火焰。
(4)禁止衣服着火时站立或奔跑呼叫,以防止造成头面部烧伤或吸入性损伤;迅速离开密闭和通风不良现场,避免发生吸入性损伤和窒息;
6、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1)抢险、救援,为确保事故伤害不扩大化,所有抢险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好空气呼吸器、穿好防护服,所使用的工具必须为防爆工具,在抢险救援时,不得独自行动,作业时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并高度警觉,服从现场救援指挥部的指令。
(2)若事故扩大,将情况上报区主管部门请求增援,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危险浓度区,并相应调整疏散人员的范围。
7、受伤人员的救治
事故现场出现人员受伤,由医疗救护组按受伤情况进行分类抢救,现场抢救后,重者立即送医院治疗。
8、洗消
在现场设立临时洗消站,处置结束后对中毒人员、医疗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救援装备及器材以及受到污染的设施、场所等进行洗消,严格控制洗消污水的排放,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应急结束后,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监控,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消解情况,使环境达到国家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标准。
9、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派专人全面彻底检查,确认危险已经彻底消除,防止其他危险隐患存在或死灰复燃;
(2)要设置警戒区,派专人值守,保护事故现场,为事故调查做好现场保护;
(3)事故抢险中产生的废物、废水严禁随意排放,危险废物要交由具有环保部门认可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废水须经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合格后方可排放。
8.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9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9.1适用范围
适用甲醇事业部在生产运行中和检维修作业中发生的触电事故。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电气设备存在缺陷,工作环境潮湿,电线私拉乱接,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作业,造成人员触电。
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触电后轻者惊吓、心悸、面色苍白、头晕、乏力。重者立即出现昏迷、强直性肌肉收缩、休克、心律失常、心跳及呼吸微弱呈假死状态或心脏骤停、呼吸停止、出现紫绀。电击部位皮肤的电灼伤、焦化或碳化,并有组织坏死。如从高处跌下,可伴有脑震荡,头、胸、腹处伤或四肢骨折。并发症有失明或耳聋、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外伤或骨折、局部续发感染。
9.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职责一致,详见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2节。
9.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9.4处置措施
(一)处置原则
以人为本,救人为先;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科学决策,安全施救;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二)现场处置
1、切断电源
当事故现场人员发生触电事故时,首先要立即切断电源,使触电人员脱离电源。切断电源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立即切断触电者所触及的导体或设备的电源。二是设法使触电者脱离带电部分。
切断电源时,如果触电人员在高处,应采取防止高空坠落的措施,预防断电时,触电人员发生高空坠落事故。
(1)低压触电时,可采取以下脱离电源的措施:
①如果电源开关或插销在触电地点附近,应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开插头。
②如果触电地点远离电源开关,可使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子等工具切断电源。
(2)高压触电时,可采取以下脱离电源的措施:
①立即拉电闸或通知变配电室停电。
②戴上绝缘手套,穿好绝缘鞋,使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电源开关。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
2、抢救伤员:发生触电伤害后,在医护人员没有到来之前,应检查受伤者的伤势,心跳及呼吸情况,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1)如触电者呈一定的昏迷状态,还未失去知觉,或触电时间较长,则应让他静卧,保持安静,再旁看护,并及时打“120”急救电话。
(2)如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还有呼吸和心脏跳动,应使他舒适地静卧解开衣服,让他闻些氨水(用敞口瓶取适量氨水,瓶口靠近触电者,用手往触电者鼻孔处挥动),或在他身上洒些冷水,摩擦全身,使他发热,天冷还要注意保温。同时,迅速请拨打“120”急救电话。
(3)如发现呼吸困难,或逐渐衰弱,并有痉挛现象,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起到恢复心脏跳动和人工呼吸互相配合的作用。
(4)如触电者呼吸、脉搏、心脏均已停止,也不能认为已经死亡,进行心肺复苏,进行紧急救护。同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请医生抢救。在等待医护人员到达之前,应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直到医生到达。对已恢复心跳的伤员,千万不要随意搬动,以防心室颤动再次发生而导致心脏停跳,应该等医生到达或等伤员完全清醒后再搬动。
(5)人工氧合基本内容和步骤
人工氧合是触电急救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人工氧合包括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即心脏按摩两种方法)。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这两种方法可单独应用,也可以配合应用。
口对口(鼻)式人工呼吸法的步骤:使触电者仰卧,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下鄂尖部与前胸大体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触电者颈部下方可以垫起,但不可在触电者头部下方垫枕头或其他物品,以免堵塞呼吸道。使触电者鼻孔(或口)紧闭,救护人深吸一口气后紧靠触电者的口(鼻)向内吹气,为时约2S。吹气完毕,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口(鼻),并松开触电者的口(或鼻),让他自行呼气,为时2S。
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步骤:如果触电者呼吸没停而心脏跳动停止了,则应进行心脏挤压。施行胸外挤压是使触电者仰卧在比较坚实的地或地板上,仰卧姿势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的姿势相同。
操作方法如下:
(1)救护者脆在触电者腰部一侧,或者骑跪在他的身上,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稍高一点的地方,即两乳头间略下一点,胸骨下三分之一处。
(2)掌根用力向下(脊背方向)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对成人应压陷3~4cm。以每秒挤压一次,每分挤压60次为宜。
(3)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触电者胸廓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廓。
4、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1)应急救援结束后,应派专人全面彻底检查,确认危险已经彻底消除,防止其他危险隐患存在;
(2)要设置警戒区,派专人值守,保护事故现场,为事故调查做好现场保护。
9.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10有限空间专项应急预案
10.1适用范围
适用甲醇事业部在生产运行中和检维修作业中发生的有限空间事故。有限空间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甲醇事业部生产装置区内存在塔、罐、炉、池、窨井等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未清洗置换合格,未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未进行安全分析,有可能导致中毒窒息事故。同时还可能造成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燃爆、物体打击、坍塌等事故。
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有限空间作业所特有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有三面∶可能存在有毒有害介质,可能存在可燃性气体,可能属于缺氧或富氧环境。同时伴随其他特殊作业,如果对其中的任何一类危险有害因素不加以控制和防范,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中毒窒息事故,严重的甚至导致群死群死事故。
10.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职责一致,详见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2节。
10.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10.4处置措施
(一)处置原则
有限空间生产安全事故专项应急救援工作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救援,要点是迅速判断,立即断电、停机,同时加大通风力度,使有限空间空气保持正常流通,全力以赴救出遇险人员,精心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有效防范次生衍生事故。
(二)现场处置
1、有限空间作业发生事故时,应急处置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2、当作业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在还具有自主意识的情况下,应采取积极主动的自救措施。作业人员可使用隔绝式紧急逃生呼吸器等救援逃生设备,提高自救成功效率。如果作业人员自救逃生失败,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非进入式救援或进入式救援方式。
(1)非进入式救援
同时满足以下2个条件时,采用非进入式救援∶
①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佩戴了全身式安全带,且通过安全绳索与有限空间外的挂点可靠连接。
②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所处位置与有限空间进出口之间通畅、无障碍物阻挡。
救援人员在有限空间外,借助相关设备与器材,安全快速地将有限空间内受困人员移出有限空间。
(2)进入式救援
当受困人员未佩戴全身式安全带,也无安全绳与有限空间外部挂点连接,或因受困人员所处位置无法实施非进入式救援时,就需要救援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内实施救援。
实施进入式救援,要求救援人员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防护安全、有效,并确保能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施救。若救援人员未得到足够防护,不能保障自身安全,则不得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救援。
3、救援人员首先应检查现场的通风状况,并做好自身防护,如有毒、窒息环境救援要佩戴隔绝式空气呼吸器,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系全身式安全带,在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和地面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方可进入有限空间施救。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严禁冒然施救,以免造成事故扩大。
救援人员在应急处置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和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严禁在有毒、窒息环境下摘下防护面罩。
4、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妥当保管,加强维护,保持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损坏的器具要分开存放,并设置明显禁用标识,以免发生危险。
5、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
6、控制、记录进入现场救援人员的数量。
7、现场安全监测人员若遇直接危及应急人员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应立即报告应急小组负责人和现场指挥部,应急小组负责人、现场指挥部应当迅速作出撤离决定。
8、人员急救
(1)中毒急救
①经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
②经皮肤中毒时,必须用大量清水洗涤。
③眼、耳、鼻、咽喉粘损伤,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医生处理。
(2)缺氧室息急救
①迅速撤离现场,将室息者移动到新鲜空气流通处。
②视情况对窒息者供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严重者速送医院处理。
(3)现场救护人员注意事项
①充分使用救援器材,不得冒险蛮干。
②对所有中毒、窒息事故休克者,不管情况如何,都必须从发现开始持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③作业过程保持连续监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立即撤离所有人员。
④进行心肺复苏救治时,必须注意中毒、室息者姿势的正确性,操作时不能用力过大或频率过快。
⑤进行人工呼吸前,施救者应注意首先消除中毒、窒息者口中的异物,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10.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11自然灾害专项专项应急预案
11.1适用范围
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适用于公司甲醇事业部发生自然灾害的安全事故。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与公司综合应急预案相衔接。
11.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职责一致,详见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2节。
11.3响应启动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第1.3节一致。
11.4处置措施
11.4.1处置原则
(1)本着“统一指挥、自救为主、分工负责、积极应对”的原则,以最快速度实施有序、高效的救援,使人员得到救助、事故得到控制,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2)火灾扑救应本着生命第一的原则,将人员安全放在首位,并且要统计人员数量;
(3)对于初起火灾,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应积极扑救,尽可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衍生、次生事故的发生。
11.4.2处置措施
1、在接到破坏性地震警报后,应急组织领导小组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方案,进入临震紧急状态。
2、在地震发生后各单位应立即按照紧急停车程序,各装置紧急停车,并迅速采取措施避震。当在岗位大部分人员疏散后,安排人员监视震情,以便及时处理,防止蔓延。
3、人员疏散
(1)接到疏散通知后,应急疏散区域班长就位。
(2)按照疏散通知要求,班长组织进行设备停机、设备断电等应急处理。
(3)班长负责现场组织当班人员疏散。
(4)疏散原则:就近就地迅速疏散,严禁推搡、拥挤、抢先。
(5)疏散完成后,各班组、各车间分别清点人数,车间向指挥部汇报疏散情况。
(6)疏散区域较大及人员较多时,指挥部安排安全警戒组负责清点疏散人数,并负责做好其他工作。
(7)生产作业区域疏散过程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4、大风天气处置措施
大风属于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事故包括扬尘;临时房屋倒塌和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漂浮物飞起搭上高压线而发生停电事故;起重机发生折臂事故;设备连接部位折断而发生物体打击事故;高处作业发生坠落事故;人员由于视线不清误操作而发生事故。一旦大风天气造成事业部安全事故,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属于危害较大的事故类型。
(1)在接到大风预警信息后各单位要立即停止室外一切特殊作业和检维修作业,迅速到安全处所躲避。
(2)当发生人身伤害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进行现场救护并报警。
(3)当运行设备、管道发生异常、受损时,应立即按规程采取紧急处置。
(4)当有毒、有害物质发生泄漏、着火等紧急情况时,立即按照现场处置措施进行处置。
5、暴雪天气处置措施
(1)各单位要密切关注,全程跟踪雪灾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上报事业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部署落实应对措施,向全体员工传达,做好思想准备。
(2)全体员工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由指挥部根据警报情况决定是否暂停露天巡检工作。
(3)各单位机动车辆停止驾驶外出,员工私人电动车和自行车停止骑行。
(4)各单位组织人员对各装置、管廊、建筑物、警示牌等进行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拆除、加固措施,避免在暴风雪中损坏或倒塌。
(5)雪后立即组织员工对装置内的道路、巡检路线积雪进行清理,防止发生车辆、人员损伤事故。
(6)当发生机动车事故后,立即停车,现场人员确定有无人员受伤,如有人员受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立即对受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处理。
(7)当发生停电事故时,立即上报班长、调度,按操作规程中的紧急停电步骤进行处置。
(8)当造成设备损坏时,立即切至备用设备,通知设备维修人员进行处置,若无备用设备则按操作规程中的紧急停车步骤进行处置,待设备维修正常后重新开启。
6、防汛处置措施
(1)收到气象部门发出本地区防汛警报或公司下发通知后,事业部布置相关应急防范措施,严谨员工私自外出,各单位做好防汛准备工作。
(2)停止室外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等,在装置框架上及装置区内工作的员工迅速撤离到现场机柜间。
(3)提前检查各排水管道、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4)配电系统、机柜间等重要区域用沙袋等围堵,防止雨水进入,并准备好排水设备和逃生器材。
(5)当雨水有淹没设备的征兆,立即紧急停车,现场所有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
7、雷电天气处置措施
①雷电天气来临前准备
(1)收到气象部门发出本地区雷电来临警报或公司下发防雷电通知后事业部布置相关应急防范措施,严谨员工私自外出,各单位做好防雷电准备工作。
(2)各单位检查易燃、易爆场所防雷装置有效情况。
(3)停止室外特殊作业、检维修作业,在装置框架上及装置区内工作的员工迅速撤离到现场机柜间内。
②应急处置
(1)雷电来临后因各装置操作人员都在室内避险,所以各单位控制室操作人员要加强DCS巡检力度,车间负责人要在控制室值守,如检测到装置异常,及时联系事业部值班干部做出应对措施。
(2)利用现场监控视频观察现场有无泄漏、火灾等异常情况。
(3)密切注意雷电预警信息的发布。
(4)灾后各单位组织人员对各装置进行隐患排查。发生泄漏、火灾等情况,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灭火。
(5)人员救护:对轻度被雷电击着,应迅速将其转移到附近安全避雷处,将受伤者平躺在地,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同时要做心外按压。如果伤者已经失去知觉,但呼吸和心跳正常,应将其抬至空气清新的地方,解开衣服,用毛巾醮冷水擦全身,使之发热。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有效处置与抢救。
(6)对发生事故的装置进行警戒,安排专人接应救援车辆。
8、疏散必须考虑的问题
(1)生产作业区中有外来人员时,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疏散。
(2)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岗位情况,制定不同的紧急措施。
(3)凡是可能影响正常安全生产或造成设备运转中断时,必须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
(4)疏散时向上风向进行疏散,同时考虑疏散方向时必须考虑有毒有害气体的方向、浓度等,佩戴防毒面具、口罩或湿毛巾、衣物蘸水遮挡口鼻等措施、弯腰前行,避免人员顺风疏散。
9、组织开展自救互救
(1)医疗救治
后勤保障和医疗救护组迅速建立临时医疗点,抢救伤员,采取消毒和保证饮用水、食品卫生等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通讯联络组及时与医院进行联系转运伤重人员。
(2)自救互救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后,不能及时疏散的应及时回到就近的防爆等级较高的机柜间避险,且在事故发生过程中不应盲目去救他人,要克制感情避免更大伤亡。首先保存自己才能在地震后及时抢救他人。
11.5应急保障
该部分内容与甲醇中间罐区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内容一致。
第二章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按照不同安全生产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制订的应急处置措施,本报告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1空分车间低温液体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 诱导性原因、致害物 | 事故类型 | 事故征兆 | 次要危害因素 | 衍生事故 |
空分车间 | 空分装置上排放口,进喷射蒸发器,液氧泵,液氧储罐压力表测点,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垫片老化及泄漏,处置不当造成冻伤、爆炸 | 冻伤 | 现场可以看到白色的雾,固定式氧气探测仪报警。 | 生产、抢修工作中未按要求佩戴适用的劳保用品 | 操作人员处理事故时误操作,可能引起设备设施超压、损坏、泄漏、爆炸、人员烫伤、死亡等次生事故。 |
1.2应急工作职责
当发生事故时,车间主任任总指挥,当班班长任副指挥
总指挥: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指挥协调人员具体抢险修、搜救伤员、灭火、紧急停车、恢复生产等工作。
副指挥:负责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的应急救援工作,协调联络相关人员参与抢险救援,向上级领导及部门汇报工作。
救援抢险小组:现场岗位操作工,负责受伤人员救护、疏散引导其他人员,负责灭火抢险控制事态发展。
1.3应急处置
1.3.1应急处置程序
如车间发生泄漏、冻伤等事故,现场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按上报流程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当班班长同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当事态扩大,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各组织成员做好个体防护的同时按照应急指挥中心的指示进行应急处置。应急处置结束后,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总指挥负责指定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编写汇报材料。
1.3.2应急处置措施
1、班长会同现场操作人员现场确认泄漏原因,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并通知中控主操;如有人员受伤,立即陪同到医务室进行救治或通知通知医疗救护人员现场救治;
2、中控主操依据班长指令及时执行必要操作,及时切断泄漏源。
1.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中控→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 联系单位 | 电话 | |
内线 | 外线 | ||
1 | 甲醇事业部调度 | 8005 | 0994-6125805 |
2 | 公司调度 | 8001、8002 | 0994-6125801、6125802 |
3 | 消防应急电话 | 8119 | 0994-6125119 |
1.4注意事项
(1)防护器具不许佩戴不合格产品,并确保佩带的正确性,防护器具不可轻易摘取,应急事件结束后应对个人的防护器具进行检查,通过专业认证确保无误后方可继续使用。
(2)根据现场实际的情况,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必须检验合格。
(3)在发生事故后车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场局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自救和互救,在不具备抢险救援条件时因组织及时撤离。
(4)自救互救时,必须统一指挥和组织严密,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人员擅自行动,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程规定,以防事故扩大。
(5)在应急救援结束后所有人员必须尽快撤离现场,做好人员物资的清点,事后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6)如遇人员受伤应及时抢救,尽快送至医院救治。
(7)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提出特别需警示的事项。
2空分车间原料空压机轴承温度高现场处置方案
2.1事故风险描述
2.2应急工作职责
与空分车间低温液体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2.3应急处置
2.3.1应急处置程序
如车间发生原料空压机轴承温度持续上涨现象,采取措施无效,现场人员应立即按上报流程报告事件的发生情况。当班班长同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当事态扩大,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各组织成员做好个体防护的同时按照应急指挥中心的指示进行现场处置。应急处置结束后,负责现场有害物质及扩散区域的清理,符合要求后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总指挥负责指定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编写汇报材料。
2.3.2应急处置措施
(1)现场操作工停氮压机,关闭氮压机进、出口阀;
(2)中控人员通知现场操作工关闭进分馏塔阀门,同时调节增压机三出、六出阀门,关导叶阀,减少增压机、空压机负荷;
(3)全开液氧泵回流阀,关出口阀,停液氧泵;
(4)全开膨胀机增压段回流阀,关导叶阀,关膨胀机膨胀端、增压段的进、出口阀;
(5)停增压机,现场确认无误,投盘车;
(6)关闭纯化器进、出口阀;
(7)现场操作工停预冷系统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冰机,关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冰机进、出口阀;
(8)调节空压机防喘振阀、放空阀、进口导叶阀,停空压机,投盘车。
2.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 联系单位 | 电话 | |
内线 | 外线 | ||
1 | 甲醇事业部调度 | 8005 | 0994-6125805 |
2 | 公司调度 | 8001、8002 | 0994-6125801、6125802 |
3 | 消防应急电话 | 8119 | 0994-6125119 |
2.4注意事项
(1)参与处置人员处置时要穿戴必要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2)个人防护用品必须定期进行严格检查,损坏和磨损严重的必须及时更换。安全帽要戴正,帽带要系结实,防止因其歪戴或松动而降低抗冲击能力。
(3)听从指挥,严禁擅自行动。一旦发现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新情况时,应立即撤出,重新制定符合实际方案。
(4)未经允许,除应急救援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进入事故现场。
(5)处置时,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保证操作指标在正常使用范围内,避免次生事故发生,必须坚持“先救人,后救物”的应急原则。
(6)必须沉着冷静,按照紧急停车步骤进行停车,开关阀门前必须谨慎再三,避免慌乱中操作失误,造成意外。
(7)液氧泵出口阀关闭时缓慢匀速,操作幅度不宜过大。
3空分车间膨胀机A轴振动现场处置方案
3.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 诱导性原因、致害物 | 事件类型 | 事故征兆 | 次要危害因素 |
空分车间 | 润滑油质量差、油压低、人员误操作、气量波动大,处理不及时易造成膨胀机A轴振动增大,造成设备损坏;严重时造成整个化工生产装置紧急停车。 | 设备事故 | 1、润滑油压偏低,油品颜色发白;
2、膨胀机轴振动持续上涨,接近报警值; 3、气量波动大; |
1、处理事故过程中易造成人员高处坠落、碰伤、冻伤、严重时甚至死亡; |
3.2应急工作职责
与空分车间低温液体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3.3应急处置
3.3.1应急处置程序
如车间发生膨胀机轴振动持续上涨现象,采取措施无效,现场人员应立即按上报流程报告事件的发生情况。当班班长同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当事态扩大,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各组织成员做好个体防护的同时按照应急指挥中心的指示进行现场处置。应急处置结束后,负责现场有害物质及扩散区域的清理,符合要求后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总指挥负责指定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编写汇报材料。
3.3.2应急处置措施
(1)开膨胀机B增压段进口阀、膨胀端进口阀,进行置换,在增压段冷却器出口导淋处、膨胀端出口导淋处做露点分析 ,露点达到<-65℃为合格;
(2)开膨胀机B增压段出口阀、膨胀端出口阀,启动膨胀机B,开导叶阀,关回流阀;
(3)全开膨胀机A回流阀,关导叶阀,停膨胀机A;
(4)关闭膨胀机A膨胀端进口阀、增压段的进、出口阀;
(5)关闭膨胀机A膨胀端出口阀,开膨胀端加温气进、出口阀,投入加温模式。
3.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 联系单位 | 电话 | |
内线 | 外线 | ||
1 | 甲醇事业部调度 | 8005 | 0994-6125805 |
2 | 公司调度 | 8001、8002 | 0994-6125801、6125802 |
3 | 消防应急电话 | 8119 | 0994-6125119 |
3.4注意事项
(1)参与处置人员处置时要穿戴必要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2)个人防护用品必须定期进行严格检查,损坏和磨损严重的必须及时更换。安全帽要戴正,帽带要系结实,防止因其歪戴或松动而降低抗冲击能力。
(3)听从指挥,严禁擅自行动。一旦发现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新情况时,应立即撤出,重新制定符合实际方案。
(4)未经允许,除应急救援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进入事故现场。
(5)处置时,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保证操作指标在正常使用范围内,避免次生事故发生,必须坚持“先救人,后救物”的应急原则。
(6)必须沉着冷静,按照紧急停车步骤进行停车,开关阀门前必须谨慎再三,避免慌乱中操作失误,造成意外。
(7)停膨胀机时,应先开膨胀机增压段回流阀,再关导叶阀。
(8)启动加温模式前,应先关闭膨胀机膨胀端出口阀,并立即打开膨胀端加温气出口阀,最后缓慢调节加温气进口阀至需要开度。
4气化车间水冷壁消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4.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 诱导性原因、致害物 | 事件危害 | 事故征兆 | 次要危害因素 |
气化车间气化炉 | 受限空间、动火作业、高处作业、临时用电作业不规范 | 中毒和窒息、火灾、爆炸、高处坠落、触电、灼烫、物体打击、其他伤害。 | 1、固定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探头报警;
2、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3、安全研判、培训交底不到位。 |
作业过程中,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易造成人员中毒和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严重时可能造成群死群伤事故。 |
4.2应急工作职责
与空分车间低温液体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4.3应急处置
4.3.1应急处置程序
如车间发生作业安全事故,现场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按上报流程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当班班长同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当事态扩大,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各组织成员做好个体防护的同时按照应急指挥中心的指示进行应急处置。应急处置结束后,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总指挥负责指定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编写汇报材料。
4.3.2应急处置措施
1、中毒窒息
(1)车间主任接现场人员事故报警后,立即向应急小组各成员发出通知,赶赴现场后,对受伤人员进行医疗救护,同时向医疗室报警。
(2)作业人员出现中毒和窒息反应,监护人立即报告班长,同时穿戴正压送风长管式呼吸器、五点式安全带、安全绳,迅速进入气化炉内抢救受伤人员。如中毒人员不易脱困,给中毒人员佩戴正压送风长管式呼吸器,等待外界救援力量。
(3)将中毒人员转移至空气清新处,观察状况,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并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应当注意,急救要尽快地进行,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中止急救。
2、高处坠落
(1)监护人应做好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工作。如受伤人员出现骨折、休克或昏迷状况,应采取临时包扎止血措施,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量努力抢救伤员,将伤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序,损失降到最小。
(2)急救人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并按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存在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
3、触电
参照触电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的现场处置。
4、火灾
(1)管道、法兰或阀门泄漏处着火:要立即关闭泄漏点两侧的阀门,同时用灭火器、消火栓灭火。
(2)其他部位泄漏着火:先灭火,同时进行泄压,并用消火栓实施冷却,防止爆炸,然后按照泄漏进行处置。
4.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 联系单位 | 电话 | |
内线 | 外线 | ||
1 | 甲醇事业部调度 | 8005 | 0994-6125805 |
2 | 公司调度 | 8001、8002 | 0994-6125801、6125802 |
3 | 消防应急电话 | 8119 | 0994-6125119 |
4.4注意事项
(1)任何抢险救援都应当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2)应急救援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3)受伤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立即按心肺复苏法进行就地抢救,救护人员接手前不能放弃抢救。
(4)维修进行消缺处理漏点时,必须等工艺处置泄漏处卸至常压降温后,再进行处理。
5气化车间气化炉设备、管线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5.1事故风险描述
生产区域 | 诱导性原因、致害物 | 事件危害 | 事故征兆 | 次要危害因素 |
气化车间气化炉管线、设备 | 设备阀门、管线、法兰密封不严泄露 | 中毒、窒息、火灾、爆炸事故 | 1、固定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探头报警;
2、设备工艺指标异常:如煤气压力、流量数据波动等; |
处理事故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 |
5.2应急工作职责
与空分车间低温液体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5.3应急处置
5.3.1应急处置程序
如车间气化炉设备、管线泄漏事故,现场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按上报流程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当班班长同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当事态扩大,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各组织成员做好个体防护的同时按照应急指挥中心的指示进行应急处置。应急处置结束后,现场有毒、有害物质及扩散区域的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后,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总指挥负责指定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编写汇报材料。
5.3.2应急处置措施
(一)撤离程序
1、当泄漏事故可能对气化车间内、外人员构成威胁时,由应急小组负责治安和交通指挥,对事故救援无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2、安全警戒组通知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
3、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应急指挥组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
4、周边区域单位人员疏散,由安全警戒组人员通知周边区域各单位人员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5、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应由应急小组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同时要将撤离的报告马上报告到应急救援指挥部。
6、当发生煤气少量泄漏,初始隔离距离为30m,下风向撤离距离:白天200m,夜间200m;若煤气大量泄漏,初始隔离距离为60m,下风向撤离距离:白天300m,夜间500m。在警戒区内停止明火设施,撤离区域内所有无关人员。
7、紧急疏散时应主意:
(1)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2)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3)疏散时,被疏散人员严禁驾驶车辆。
(4)清点人数、搜救和自救
①清点人数。当所有人员撤离至集合点时,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对本员工、承包商等外来人员,做出准确、迅速的统计。
②清点人数的要求:随时掌握现场的人员名单, 包括员工、承包商等外来人员;属地区域出入控制应实施挂牌登记、承包商花名册集中管理等形式;
③搜救。当发现尚有人员没有撤离时,应正确地采用器材与装备,对已知的、未知的受伤受困的员工进行及时的搜救、安全的转运。
④自救。采用必备的器材,对受伤的员工实施力所能及的、及时的、安全的包扎与抢救。
指派人员配合应急小分队实施搜救,现场应配置担架、呼吸器、救生索、气体监测仪表、急救箱等并做好现场的检查和维护。
(二)在疏散前,关键岗位如中控人员、事故发生单位上下游工段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坚守岗位,按照操作规程,尽可能做好工艺处置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三)工艺处置结束后,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在得到应急指挥部的允许后才能撤离现场。
(四)在现场应急响应指挥人员的指挥下,带领已撤离人员再次撤离至安全区域或宣布返回工作场所。
(五)重大火灾、爆炸和泄漏事故可考虑直接撤离,由车间主任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直接撤离。
(六)撤离路线
根据风向的不同,撤离至气化装置东紧急疏散集合点。
(七)报告事项
1、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
报警电话及联系方式见附件5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及通讯联络电话。
2、报告内容
(1)泄漏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2)泄漏液体的名称,发生泄漏的原因,泄漏量以及可能泄漏的总量;
(3)已经采取的临时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
(4)报告人及电话。
(八)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遇到不同的突发状况时,应采取如下处置方式:
1、泄漏
(1)用防爆对讲机向车间干部管理人员和当班调度汇报;
(2)车间接到汇报后,安排维修人员到现场处理。
(3)维修人员要佩戴便携CO报警仪和空气呼吸器(长管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使用防爆工具。
(4)维修人员从上风向到达现场泄漏点,在泄漏点上风向进一步确认泄漏部位,对泄漏点的螺栓进行紧固,直到无泄漏;
(5)如通过紧固法兰螺栓无法消除泄漏,则启动应急预案系统进行紧急停车处理:
2、火灾
(1)管道、法兰或阀门泄漏处着火:要立即关闭泄漏点两侧的阀门,同时用灭火器、消火栓灭火。
(2)其他部位泄漏着火:先灭火,同时进行泄压,并用消火栓实施冷却,防止爆炸,然后按照泄漏进行处置。
3、人员救治
(1)中毒:将伤员移送至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带,保持其呼吸通畅,严重时拨打120或送医院。
(2)外伤:轻伤,简单的止血、消炎、包扎;重伤,消毒止血后,立即送往医院;休克,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
(3)应急处置结束,班组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和善后工作,车间主任按有关要求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满足要求后,恢复生产作业。
5.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 联系单位 | 电话 | |
内线 | 外线 | ||
1 | 甲醇事业部调度 | 8005 | 0994-6125805 |
2 | 公司调度 | 8001、8002 | 0994-6125801、6125802 |
3 | 消防应急电话 | 8119 | 0994-6125119 |
5.4注意事项
(一)在处理水煤气泄漏事故,排除险情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处理原则,贯彻“先防爆、后排险”的指导思想,先进行火源控制,后迅速制止泄漏。
(二)现场救援力量若无法控制险情时,立即封闭现场,全员撤离。若人员衣服着火,避免狂奔乱跑,可就地翻滚,或用水、被褥等物覆盖灭火。如用灭火器扑救,应捂住伤员的口鼻。
(三)进入水煤气泄漏场所实施人员抢救时,抢救人员必须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器具。
(四)进入水煤气泄漏场所严禁打手机电话、穿钉鞋,泄漏区域内严禁明火作业。
(五)进入水煤气泄漏场所时,处理事故进行救人时,安全措施,安全防护措施应检查确认,严禁单独行动,必须安排两人以上进行作业,相互监护。应急救援应遵守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尽量向上风位方向搬运伤员。
(六)应急处置现场处理时优先选用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抢险作业过程中应严格落实各类监护措施,现场负责人指定安全监护人员,并明确其安全监护职责。
(七)应急疏散时,所有相关人员应听从警戒指挥人员指挥。有秩序疏散,防止混乱或踩踏。
(八)应急疏散后,应及时检查人员是否全部撤离事故区域。
(九)处理事故时应设专人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6净化车间变换炉催化剂超温现场处置方案
6.1事故风险描述
6.2应急工作职责
与空分车间低温液体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6.3应急处置
6.3.1应急处置程序
若车间发生变换炉催化剂超温事故,现场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按上报程序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当班班长同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应急处置结束后,现场有毒、有害物质及扩散区域的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后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总指挥负责指定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编写汇报材料。
6.3.2应急处置措施
1、工艺气氧含量高,变换炉内温度测点显示数值呈现跳跃式增长。
(1)通知前后工序及调度员紧急停车;
(2)关闭变换系统出口自调阀,变换系统进口手动阀门;
(3)打开变换、未变换放空自调阀,变换系统泄压;
(4)打开进口中压氮气阀,系统注氮置换;
(5)停1# 、2# 、3#冷凝液泵,巡查现场是否存在泄漏并及时汇报处理。
(6)严格控制各分离器液位。
2、当发生泄漏、着火,立即按照危险化学品泄漏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6.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 联系单位 | 电话 | |
内线 | 外线 | ||
1 | 甲醇事业部调度 | 8005 | 0994-6125805 |
2 | 公司调度 | 8001、8002 | 0994-6125801、6125802 |
3 | 消防应急电话 | 8119 | 0994-6125119 |
6.4注意事项
(一)佩带个人防护器具使用抢险应急器材方面:
1、使用前,必须检查防护器具达到完好状态,做到心中有数;
2、要根据实际选用适当的防毒器材,如进入高浓度区,必须使用空气呼吸器和专用防化服;
3、应急处置时,必须2人一组,相互监督配合,防止意外发生;
4、通过工艺操作将可燃物质或有毒物质的量降低到最小,采取的行动严禁对装置工艺操作人员和消防人员的安全产生危险。
5、一旦发生火灾,立即采取行动稳定局面,避免火灾进一步扩大。同时迅速并清楚地通知消防人员着火的位置、起火的类型、可燃物质的类型和来源,所有相关的危险,如有毒气体泄漏或危及到临近的设备等情况都必须报告。
6、对系统泄压时密切注意变换炉、废锅、换热器工艺气出口温度变化,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指标操作。
7、泄压、升压、降温、升温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中升降压、升降温速率操作。
8、在狭小空间内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应采取措施后进行,防止窒息。
(二)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
1、必须坚持“先救人,后救物”的应急原则。
2、必须沉着冷静,开关阀门前必须谨慎再三,避免慌乱中操作失误,造成意外。
3、在疏散工作开始前要完努力成下列工作,为人员的安全撤离、后续处理提供安全保障:
(1)在险情出现后的控制、处理阶段,就要对危险物料尽可能转移、分流,避免事故扩大,备好空气呼吸器、长管正压呼吸器做好备用;
(2)切断热源;
(3)使用放空管道排放压力避免设备超压;
(4)切断电源。
(三)撤离方向
1、选择逆风方向撤离,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大量吸入。
2、当听到下达需要疏散通知时,各区域内的人员应迅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并到指定地点结合,从而避免人员伤亡。装置负责人在撤离前,利用最短的时间,关闭该领域内可能会引起更大事故的电源和管道阀门等。
(四)其他注意事项
1、工艺处置、设备维修、等应急抢险内容必须在具备安全条件环境下进行。
2、如超温无法控制,依靠运营单位力量无法处理,运营单位在报事业部主管领导同时,报公司消防队和国泰调度,请求启动厂级应急预案,并通知各生产系统停车;无关人员撤离,现场操作人员机柜间观察,具备安全操作条件进行操作。
3、专人引导公司消防队、医疗等专业车辆进入应急区域。
4、密切注意各个工艺报警、可燃、有毒气体的报警并及时处置,防止机泵抽空、高压串低压、设备管线温升过快、冷凝液过多等异常情况的出现。
5、在对变换炉置换降温的同时,根据各废锅进出口工艺气温度、外送蒸汽流量,调节放空阀开度。
7净化车间低温甲醇洗吸收塔工艺参数异常现场处置方案
7.1事故风险描述
7.2应急工作职责
与空分车间低温液体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7.3应急处置
7.3.1应急处置程序
若吸收塔工艺参数偏离,中控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按上报流程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当班班长同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当事态扩大,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应急处置结束后,现场有毒、有害物质及扩散区域的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后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总指挥负责指定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编写汇报材料。
7.3.2应急处置措施
1、净化气出口硫化氢成分高:
(1)联系冰机岗位提高冷冻负荷,提高氨冷液位。
(2)增加循环换热器冷量,提高氨冷负荷。
(3)提高富液再生质量,严格控制贫甲醇中硫化氢、水含量。
(4)开大吸收塔A贫甲醇进液自调阀,关小净化气出口阀。
2、合成气出口硫化氢、二氧化碳成分高:
(1)联系冰机岗位提高冷冻负荷,提高氨冷液位。
(2)增加循环换热器冷量,提高氨冷负荷。
(3)提高富液再生质量,严格控制贫甲醇中硫化氢、水含量。
(4)开大吸收塔B贫甲醇进液自调阀,关小合成气出口阀。
3、吸收塔压力高
(1)联系合成工段增大合成气压缩机负荷。
(2)吸收塔A压力超,开大净化气出口阀,吸收塔B压力超,开大合成气出口阀。同时通知后工段。
(3)若是因自调阀故障导致的压力高,则通过副线调节,同时联系仪表人员维修自调阀。
4、吸收塔压力低
(1)联系合成工段增大合成气压缩机负荷。
(2)吸收塔A压力低,关小净化气出口阀,吸收塔B压力超,关小合成气出口阀。同时通知后工段。
(3)若是因自调阀故障导致的压力低,则通过副线调节,同时联系仪表人员维修自调阀。
7.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中控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 联系单位 | 电话 | |
内线 | 外线 | ||
1 | 甲醇事业部调度 | 8005 | 0994-6125805 |
2 | 公司调度 | 8001、8002 | 0994-6125801、6125802 |
3 | 消防应急电话 | 8119 | 0994-6125119 |
7.4注意事项
1、泄压、升压、降温、升温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中升降压、升降温速率操作。
2、密切观察吸收塔液位的变化,严防高串低。
3、必须沉着冷静,开关阀门前必须谨慎再三,避免慌乱中操作失误,造成意外。
8合成车间甲醇反应器温度压力超标现场处置方案
8.1事故风险描述
8.2应急工作职责
与空分车间低温液体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8.3应急处置
8.3.1应急处置程序
如车间发生甲醇反应器温度压力超标事故,现场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按上报程序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当班班长同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应急处置结束后,现场有毒、有害物质及扩散区域的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后,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总指挥负责指定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编写汇报材料。
8.3.2应急处置措施
1、氧含量高、甲醇反应器催化剂层温度测点显示数值呈现跳跃式增长。
(1)班组长立即组织紧急停车,同时汇报车间、调度、前工段;
(2)开启汽包放空阀,汽包泄压,同时关闭汽包蒸汽外送阀;
(3)压缩机急停,关闭压进阀、循进阀、压缩机出口阀,合成系统保压;
(4)打开合成塔后放空阀缓慢泄压,待系统压力低于中压氮气压力后,打开合成系统进口中压氮气阀,对系统进行氮气置换;
2、气体成分不合格,甲醇反应器压力测点显示数值呈现跳跃式增长。
(1)开启塔后放空阀,同时汇报车间、调度;
(2)降低压缩机机组转速、调节防喘振阀,降低系统负荷;
(3)联系前工段调节入口气体成分。
8.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 联系单位 | 电话 | |
内线 | 外线 | ||
1 | 甲醇事业部调度 | 8005 | 0994-6125805 |
2 | 公司调度 | 8001、8002 | 0994-6125801、6125802 |
3 | 消防应急电话 | 8119 | 0994-6125119 |
8.4注意事项
(一)佩带个人防护器具使用抢险应急器材方面:
1、应急处置时,必须2人一组,相互监督配合,防止意外发生;
2、在对合成系统置换降温的同时密切关注甲醇反应器与汽包的气液比,通过调节汽包补水阀和排污阀,控制汽包液位;
3、对系统泄压时密切注意甲醇反应器催化剂层温度,根据催化剂床层温度缓慢调节塔后放空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降压速率进行操作。
4、必须沉着冷静,开关阀门前必须谨慎再三,避免慌乱中操作失误,造成意外。
5、密切注意甲醇分离器液位,防止满液位和高压串低压现象出现。
9合成车间氨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9.1事故风险描述
9.2应急工作职责
与空分车间低温液体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9.3应急处置
9.3.1应急处置程序
如车间发生泄漏事故,现场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按上报流程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当班班长同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当事态扩大,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各组织成员做好个体防护的同时按照应急指挥中心的指示进行应急处置。应急处置结束后,现场有毒、有害物质及扩散区域的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后,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总指挥负责指定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编写汇报材料。并对受污染的墙壁、地面、雨水沟等进行清水清洗,通过事故应急池收集洗涤废水,并将其抽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9.3.2应急处置措施
(一)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当液氨泄漏事故发生,现场人员立即报告班长,班长马上通知报告车间领导和生产调度;
2、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对泄漏事故现场进行警戒管控。
3、应急救援人员俩人一组,进入现场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化服,尽可能及早切断泄漏源。
4、泄漏现场应彻底去除可燃和易燃物质,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二)液氨泄漏应急处理方法:
1、如果法兰或阀门密封处少量泄漏,应急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化服,尽可能及早切断泄漏源。
2、对泄漏点进行处理,紧固螺栓或更换垫片。
3、如果法兰或阀门密封处大量泄漏,立即开启喷淋装置,同时用雾状消防水对泄漏部位喷淋,稀释氨气浓度。
(三)液氨泄漏中毒或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措施:
1、当氨液喷溅到衣服和皮肤上时,应立即把被氨液溅湿的衣服脱去,用清水或2%硼酸水冲洗皮肤,再涂上消毒凡士林或植物油脂。
2、当呼吸道受氨汽刺激引起严重咳嗽时,可用湿毛巾或用水弄湿衣服捂住鼻子和口,由于氨易溶于水,因此,可显著减轻氨的刺激作用。或用食醋把毛巾弄湿,再捂口、鼻。由于醋蒸汽可与氨发生中和作用,变成中性盐,也可减轻氨对呼吸道的刺激和中毒程度。
3、当呼吸道受氨气刺激较大,而且中毒比较深时,可用硼酸水滴鼻漱口,并给中毒者饮入0.5%的柠檬酸水或者柠檬汁。注意:切勿饮用白开水,因氨易溶于水,饮水会助长氨的扩散。
4、当氨中毒十分严重,致使呼吸微弱甚至休克,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并给中毒者饮用较浓的食醋,有条件时施以纯氧呼吸。遇到这种情况,立即将中毒者送医院抢救。
5、无论中毒深浅,都要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处。
应急处置结束,班组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和善后工作,车间主任按有关要求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满足要求后,恢复生产作业。
(四)撤离程序
1、当泄漏事故可能对车间内、外人员构成威胁时,由应急小组负责治安和交通指挥,对事故救援无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2、安全警戒组通知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
3、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应急指挥组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
4、周边区域单位人员疏散,由安全警戒组人员通知周边区域各单位人员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5、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应由应急小组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同时要将撤离的报告马上报告到应急救援指挥部。
6、氨小量泄漏,初始隔离距离为30m,下风向撤离距离:白天200m,夜间200m;氨大量泄漏,初始隔离距离为60m,下风向撤离距离:白天200m,夜间1100m。
7、紧急疏散时应主意
(1)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2)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3)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4)疏散时,被疏散人员严禁驾驶车辆及骑电动车。
(五)清点人数、搜救和自救
1、清点人数。当所有人员撤离至集合点时,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员工、承包商等外来人员,做出准确、迅速的统计。
2、清点人数的要求
① 随时掌握现场的人员名单, 包括员工、承包商等外来人员;
② 属地区域出入控制应实施挂牌登记、承包商花名册集中管理等形式;
3、搜救:当发现尚有人员没有撤离时,应正确地采用器材与装备,对已知的、未知的受伤受困的员工进行及时的搜救、安全的转运。
4、自救:采用必备的器材,对受伤的员工实施力所能及的、及时的、安全的包扎与抢救。
5、指派人员配合应急小分队实施搜救,现场应配置担架、呼吸器、救生索、气体监测仪表、急救箱等并做好现场的检查和维护。
6、在疏散前,关键岗位如中控人员、事故发生单位上下游工段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坚守岗位,按照操作规程,尽可能做好工艺处置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7、工艺处置结束后,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在得到应急指挥部的允许后才能撤离现场。
8、在现场应急响应指挥人员的指挥下,带领已撤离人员再次撤离至安全区域或宣布返回工作场所。
9、重大火灾、爆炸和泄漏事故可考虑直接撤离,由车间主任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直接撤离。
10、撤离路线
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9路、A10路、B9路撤离至600A楼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9.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 联系单位 | 电话 | |
内线 | 外线 | ||
1 | 甲醇事业部调度 | 8005 | 0994-6125805 |
2 | 公司调度 | 8001、8002 | 0994-6125801、6125802 |
3 | 消防应急电话 | 8119 | 0994-6125119 |
9.4注意事项
(1)必须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具,并确保佩带的正确性,防护器具不可轻易摘取,应急事件结束后应对个人的防护器具进行检查通过专业认证确保无误后方可继续使用。
(2)根据现场实际的情况,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必须检验合格。
(3)在发生事故后车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场局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自救和互救,在不具备抢险救援条件时因组织及时撤离。
(4)自救互救时,必须统一指挥和组织严密,严禁冒险蛮干和惊慌失措,严禁人员擅自行动,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程规定,以防事故扩大。
(5)在应急救援结束后所有人员必须尽快撤离现场,做好人员物资的清点,事后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6)使用50Kg灭火器灭火时,应当注意双人进行,站在上风口处灭火。
(7)岗位人员判断泄漏点的位置再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如遇人员受伤应及时抢救,尽快送至医院救治。
10合成车间甲醇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0.1事故风险描述
10.2应急工作职责
与空分车间低温液体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0.3应急处置
10.3.1应急处置程序
如车间发生甲醇泄漏事故,现场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按上报流程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当班班长同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当事态扩大,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各组织成员做好个体防护的同时按照应急指挥中心的指示进行应急处置。应急处置结束后,现场有毒、有害物质及扩散区域的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后,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总指挥负责指定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编写汇报材料。并对受污染的墙壁、地面、雨水沟等进行清水清洗,通过事故应急池收集洗涤废水,并将其抽至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10.3.2应急处置措施
(一)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轻微泄漏:
阀门密封、法兰连接处泄漏,首先关闭阀门或者进行切槽操作,减少泄漏量,穿防化服、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用防爆工具对漏点部位进行紧固或者更换密封垫;用水稀释泄漏物回收至事故池。
大量泄漏立即进行切槽操作,或者进行减量操作,必要时进行停车处理。将槽内物料转移至其他容器内,关闭排水井外联阀,避免流向外排水管;开启消防水喷淋或消防泡沫,降低表面温度减少醇蒸汽的产生,立即切断电源;按轻微泄漏处置方法处理漏点。
如果无法处置,应立即停产撤人,汇报车间领导、生产调度、公司值班领导,启动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二)撤离程序
1、当泄漏事故可能对车间内、外人员构成威胁时,由应急小组负责治安和交通指挥,对事故救援无关人员进行紧急疏散。
2、安全警戒组通知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
3、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应急指挥组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
4、周边区域单位人员疏散,由安全警戒组人员通知周边区域各单位人员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5、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应由应急小组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同时要将撤离的报告马上报告到应急救援指挥部。
6、紧急疏散时应主意:
(1)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2)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3)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4)疏散时,被疏散人员严禁驾驶车辆及骑电动车。
(三)清点人数、搜救和自救
1、清点人数。当所有人员撤离至集合点时,应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员工、承包商等外来人员,做出准确、迅速的统计。
2、清点人数的要求
(1) 随时掌握现场的人员名单, 包括员工、承包商等外来人员;
(2)属地区域出入控制应实施挂牌登记、承包商花名册集中管理等形式;
3、搜救:当发现尚有人员没有撤离时,应正确地采用器材与装备,对已知的、未知的受伤受困的员工进行及时的搜救、安全的转运。
4、自救:采用必备的器材,对受伤的员工实施力所能及的、及时的、安全的包扎与抢救。
5、指派人员配合应急小分队实施搜救,现场应配置担架、呼吸器、救生绳、气体监测仪表、急救箱等并做好现场的检查和维护。
6、在疏散前,关键岗位如中控人员、事故发生单位上下游工段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坚守岗位,按照操作规程,尽可能做好工艺处置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7、工艺处置结束后,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在得到应急指挥部的允许后才能撤离现场。
8、在现场应急响应指挥人员的指挥下,带领已撤离人员再次撤离至安全区域或宣布返回工作场所。
9、重大火灾、爆炸和泄漏事故可考虑直接撤离,由车间主任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直接撤离。
10、撤离路线
根据风向的不同,沿A9路、A10路、B9路撤离至600A楼前紧急疏散集合点。
10.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 联系单位 | 电话 | |
内线 | 外线 | ||
1 | 甲醇事业部调度 | 8005 | 0994-6125805 |
2 | 公司调度 | 8001、8002 | 0994-6125801、6125802 |
3 | 消防应急电话 | 8119 | 0994-6125119 |
10.4注意事项
(一)甲醇泄漏事故抢救现场的注意事项:
1、甲醇泄漏现场绝对禁止明火作业和使用无防爆装置的电器、插座、照明等,并禁止使用手机。
2、事故抢险人员一定要沉着冷静,不要张惶失措,以免乱开和错关机器设备上的阀门,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
3、抢险人员进入泄漏污染区时,必须配戴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橡胶手套和穿戴防化服。
4、事故抢险现场禁止进食和饮水。
5、注意保持现场通风良好,走道通畅。
6、事故抢救完毕,抢险人员要淋浴更衣,防止事后中毒。
(二)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中的注意事项
1、使用防毒面具处理事故时,不能长时间使用,选用的防毒面具必须经过定期检测,各单位严格执行《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标准》。
2、处理电气事故时,必须使用检测合格的个体防护器材。
3、进入易燃易爆气体的场合,必须穿防静电服,使用防爆工器具。
(三)使用抢险救援器材中的注意事项
1、各类救援器材严格按照标准存放,按照规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测,并进行记录。
2、各类防护器具必须经检测合格。
3、各类抢险器材有所在车间班组进行保养管理。
4、所有人员必须能够正确使用防毒面具、安全帽、安全带等常用劳动防护用品;
5、消火栓水枪至少要两人操作,防止误伤人。灭火时注意与火焰的距离,防止被烧伤。
(四)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1、生产岗位出现紧急情况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处理,操作规程不能体现的,要汇报班组长和车间主任进行处理;
2、对于出现的不明原因导致的事故和灾害,要迅速通报生产、安全等部门进行协商;
3、遵守“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处理。
(五)现场自救和互救的注意事项
1、处理中毒事故进行救人时,必须安排两人以上进行作业,相互照应;
2、处理爆炸类事故,无关人员尽量撤离现场,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3、撤离时有所在岗位班组长指挥,防止混乱,班组长对岗位人员进行清点上报。
(六)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1、应急处理时,优先选用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
2、严格落实各类监护措施,明确监护人责任,不得轻易离开现场;
3、救治不明原因伤亡时,不能保证施救人员安全的不得盲目救治;
4、参与救护人员防护不到位,不得参与抢险。
11合成车间合成汽轮压缩机温度压力超标现场处置方案
11.1事故风险描述
11.2应急工作职责
与空分车间低温液体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1.3应急处置
11.3.1应急处置程序
如车间发生机组温度压力超标事故,现场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按上报程序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当班班长同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应急处置结束后,现场有毒、有害物质及扩散区域的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后,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总指挥负责指定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编写汇报材料。
11.3.2应急处置措施
1、机组冷却循环水断,机组出口温度测点显示数值呈现跳跃式增长。
(1)班组长立即组织紧急停车,同时汇报车间主任、调度、前后工段;
(2)关闭压进阀,全开防喘振阀,打开合成塔后放空阀缓慢泄压,待系统压力低于中压氮气压力后,打开进口中压氮气阀,对系统进行氮气置换;
(3)开启机组一级密封气氮气阀,关闭工艺气阀门,切换一级密封气为氮气。
(4)待机组转速为零后,投用机组盘车;
2、入口气体成分不合格,机组出口压力测点显示数值呈现跳跃式增长。
(1)联系合成开启合成塔后放空阀,同时汇报车间主任、调度;
(2)降低压缩机机组转速,调节防喘振阀,降低系统负荷;
(3)联系前工段调节入口气体成分。
3、入口蒸汽压力超标,机组转速测点显示数值呈现跳跃式增长。
(1)开启速关阀前放空阀,同时汇报车间主任、调度;
(2)降低压缩机机组转速,密切关注机组入口蒸汽压力;
(3)联系前工段降低入口蒸汽压力。
11.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 联系单位 | 电话 | |
内线 | 外线 | ||
1 | 甲醇事业部调度 | 8005 | 0994-6125805 |
2 | 公司调度 | 8001、8002 | 0994-6125801、6125802 |
3 | 消防应急电话 | 8119 | 0994-6125119 |
11.4注意事项
处置前必须佩戴个体劳保防护用品,;
应急处置时,必须2人一组,相互监督配合,防止意外发生;
3、对合成系统泄压时密切注意合成塔和汽包的液气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降压速率操作;
4、必须沉着冷静,开关阀门前必须谨慎再三,避免慌乱中操作失误,造成意外;
5、切换一级密封气时应遵循先开后关的原则;
6、速关阀前放空阀应注意缓慢开启,避免压降过快低于指标;
7、投机组盘车前必须确认机组转子为静止状态,盘车后确认转子转动。
12合成车间氨汽轮压缩机温度压力超标现场处置方案
12.1事故风险描述
12.2应急工作职责
与空分车间低温液体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2.3应急处置
12.3.1应急处置程序
如车间发生机组温度压力超标事故,现场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按上报程序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当班班长同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应急处置结束后,现场有毒、有害物质及扩散区域的监测结果符合要求后,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总指挥负责指定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编写汇报材料。
12.3.2应急处置措施
1、机组冷却循环水断、机组出口温度测点显示数值呈现跳跃式增长。
(1)班组长立即组织紧急停车,同时汇报车间主任、调度、前后工段;
(2)关闭气氨进口阀、氨槽出口阀、机组出口阀,打开压缩机出口放空阀,系统泄压;
(3)开启机组一级密封气氮气阀,关闭工艺气阀门,切换一级密封气为氮气;
(4)待机组转速为零,投用机组盘车,开启进口氮气阀给系统置换;
2、入口气体流量超标,机组出口压力测点显示数值呈现跳跃式增长。
(1)降低压缩机机组转速,调节防喘振阀门,降低系统负荷;同时汇报车间主任、调度;
(2)联系前工段降低系统减量。
3、入口蒸汽压力超标,机组转速测点显示数值呈现跳跃式增长。
(1)开启速关阀前放空阀,同时汇报车间主任、调度;
(2)降低机组转速设定值,密切关注机组入口蒸汽压力;
(3)联系前工段降低入口蒸汽压力。
12.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 联系单位 | 电话 | |
内线 | 外线 | ||
1 | 甲醇事业部调度 | 8005 | 0994-6125805 |
2 | 公司调度 | 8001、8002 | 0994-6125801、6125802 |
3 | 消防应急电话 | 8119 | 0994-6125119 |
12.4注意事项
1、处置前必须佩戴个体劳保防护用品;
2、应急处置时,必须2人一组,相互监督配合,防止意外发生;
3、必须沉着冷静,开关阀门前必须谨慎再三,避免慌乱中操作失误,造成意外;
4、速关阀前放空阀应注意缓慢开启,避免压降过快低于指标;
5、切换一级密封气时应遵循先开后关的原则;
6、投机组盘车前必须确认机组转子为静止状态,盘车后确认转子转动。
13热力车间锅炉掉焦停炉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1事故风险描述
13.2应急工作职责
与空分车间低温液体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3.3应急处置
13.3.1应急处置程序
如车间发生锅炉掉焦停炉等事故,现场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按上报流程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当班班长同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当事态扩大,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各组织成员做好个体防护的同时按照应急指挥中心的指示进行应急处置。应急处置结束后,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总指挥负责指定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编写汇报材料。
13.3.2应急处置措施
1、当班班长第一时间通知调度、车间主任及值班人员、电仪、维修人员到达现场,车间主任到达现场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清焦。
2、现场操作工立即检查,如捞渣机、炉膛及其余设备完好,同时依据锅炉主操指令进行稳定控制;
3、中控主操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反馈,协调现场操作工进行稳定操作。
13.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 联系单位 | 电话 | |
内线 | 外线 | ||
1 | 甲醇事业部调度 | 8005 | 0994-6125805 |
2 | 公司调度 | 8001、8002 | 0994-6125801、6125802 |
3 | 消防应急电话 | 8119 | 0994-6125119 |
13.4注意事项
(一)严格控制炉膛压力在±1600Pa以内。
(二)大量掉焦,必须人工清理,不得强行启动捞渣机。
(三)处置过程中,安排专人注意炉膛上部结焦情况,防止处置过程中突然掉焦,造成人身伤害。
(四)迅速加大运行锅炉的负荷,通知调度,尽可能维持外送蒸汽管网压力。
(五)及时通知在线维保单位,做好环保在线数据监控管理。
14 303C配电室馈线柜着火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4.1事故风险描述
14.2应急工作职责
与空分车间低温液体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4.3应急处置
14.3.1应急处置程序
如车间发生配电室馈线柜着火事故,现场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按上报流程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当班班长同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当事态扩大,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各组织成员做好个体防护的同时按照应急指挥中心的指示进行应急处置。应急处置结束后,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总指挥负责指定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编写汇报材料。
14.3.2应急处置措施
303C配电室供电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高压柜突然发生匝间短路着火电气事故。
配电室维修工到现场确认着火部位后,按事故停电步骤进行停电,确认已经断开事故设备电源后,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对着火部位进行灭火。同时向车间主任进行汇报。车间主任在接到维修人员事故报警后,立即向领导小组各成员发出通知:“接303C配电室维修工报告,高压柜发生事故起火,请立即赶赴现场”。
火源有扩大趋势时,发布撤离命令,由安全警戒组负责通知撤离路线及集合点,并清点人数,造花名册,向应急组长汇报。
火源扑灭后对事故设备进行全面盘查,包括相邻近的电气设备,确认事故的原因和损失。
接通化工车间所需要的临时用电线路,启用备用电源,对现场进行供电。
组织人员对事故设备进行抢修,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抢修任务,恢复生产正常供电。
事故处理完成后,按送电步骤进行送电,检查带电后的高低压设备的运行情况。
确认事故排除,电气设备运行正常,通知总调和化工车间可以开车。
解除事故应急救援命令,恢复生产。
组织车间人员进行全面分析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总结事故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组织学习,防止在以后的工作中发生类似事故。
紧急撤离程序
当火焰增大,威胁应急救援人员人身安全及周围人员、建筑物及设备设施时,组织人员紧急撤离。
安全警戒组通知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
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应急指挥组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
周边区域单位人员疏散,由安全警戒组人员通知周边区域各单位人员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应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
14.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 联系单位 | 电话 | |
内线 | 外线 | ||
1 | 甲醇事业部调度 | 8005 | 0994-6125805 |
2 | 公司调度 | 8001、8002 | 0994-6125801、6125802 |
3 | 消防应急电话 | 8119 | 0994-6125119 |
14.4注意事项
1、搞清楚着火配电室具体着火设备。
2、注意扑灭初期火灾。
3、扑灭火灾时注意先切断电源,使用CO2灭火器时防止冻伤,CO2灭火器不能扑救600V以上电气火灾。
4、进入配电室抢修时必须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器具。
5、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报警时要使用防爆电话或防爆对讲机。
15 303E配电室人员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5.1事故风险描述
15.2应急工作职责
与空分车间低温液体冻伤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第12节内容一致。
15.3应急处置
15.3.1应急处置程序
如车间发生人员触电事故,现场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立即按上报流程报告事故的发生情况。车间主任同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通知相关人员到位,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应急措施。当事态扩大,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各组织成员做好个体防护。救援结束后,向总指挥报告,由总指挥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总指挥负责指定相关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对应急过程进行总结,编写汇报材料。
15.3.2应急处置措施
1、现场处置措施
(1)电仪车间主任接现场人员事故报警后,立即向应急小组各成员发出通知,“303E配电室发生人员触电事故,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赶赴现场后,先确认触电者触及电压等级再进行救护,如低电压,救护人员可拉开刀闸,拔出电源插头,也可用木把斧子或有绝缘的钳子将电线切断;如触及高压必须立即断开电源开关,或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解脱触电者,救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自身与周围带电部分必要的安全距离,对触电人员医疗救护的同时向医疗室报警。
(2)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应使其就地平躺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醒,应使其就地平躺,且确保呼吸道通畅,呼叫伤员或轻拍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的头部。
(3)检查设备的漏电原因,研判确认修复方案,组织人员实施。
(4)按送电步骤进行送电,确认事故排除,电气设备处置完毕,运行正常,符合开车条件后,通知调度和化工车间可以正常使用。
(5)解除事故应急救援命令,恢复生产。
(6)组织车间人员进行全面分析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总结事故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2、触电处置措施
(1)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①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断开电源。
②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到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③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④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救护人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①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断电。
②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
③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
(2)触电者对症急救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护。现场应用的主要救护方法是人工呼吸法和胸外按压法。
对于需要救治的触电者,大体按以下三种情况分别处理:
①如果触电者伤势不重、神志清醒,但有些心慌、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者触电者在触电过程中曾一度昏迷,但已经清醒过来,应使触电者安静休息,不要走动。严密观察并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往医院。
②如果触电者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还有心脏跳动和呼吸,应使触电者舒适、安静地平卧,周围不围人,使空气流通,解开他的衣服以利呼吸。如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温,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如果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微弱,或发生痉挛,应随时准备好,当心脏跳动或呼吸停止时,立即做进一步的抢救。
③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跳动停止,或二者都已停止,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并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应当注意,急救要尽快地进行,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中止急救。如果现场是一个人抢救,则应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应交替进行,每次吹气2次,再按压30次。而且吹气和挤压的速度都应比双人操作的速度提高一些,以不降低抢救效果。
15.3.3信息上报
现场巡检最早发现事故者采用对讲机或防爆手机→当班班长→车间干部(值班干部)→调度室→应急处置小组→专业救援队负责人→专家组人员、各岗位人员。
报告基本内容及要求
1)所有伤害、职业病或不利环境影响的详细情况;
2)伤害涉及的人数;
3)环境条件的描述;
3)事件详情;
4)结果详情;
5)可能的后果;
6)按要求将事故及时、如实上报。
应急联系方式
序号 | 联系单位 | 电话 | |
内线 | 外线 | ||
1 | 甲醇事业部调度 | 8005 | 0994-6125805 |
2 | 公司调度 | 8001、8002 | 0994-6125801、6125802 |
3 | 消防应急电话 | 8119 | 0994-6125119 |
15.4注意事项
(1)任何抢险救援都应当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2)应急救援人员必须穿戴好防烫服。
(3)受伤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立即按心肺复苏法进行就地抢救,救护人员接手前不能放弃抢救。
(4)维修进行消缺处理漏点时,必须等工艺处置泄漏处卸至常压降温后,再进行处理。
(5)到拉线开关和平开关时,只能控制一根线,有可能切断零线而没有断开电源。
(6)选用抛掷金属线方法断电的,抛掷金属线之前,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切记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
附件1:编制依据
1.1依据国家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3号,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主席令第88号,2021年9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故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9号,81号令修订,2021年4月29日通过)
(4)《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549号令,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2016年修订。)
(5)《应急管理部关于修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6)《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
(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8)《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第33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1.2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
(1)《石油化工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50160-2008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18年版) GB50016-2014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4)《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20
(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1986
(6)《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 GB30077-2013
(7)《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AQ/T9011-2019
(8)《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AQ/T9007-2019
(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 AQ/T9009-2015
附件2: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公司位于昌吉市准东经济开发区彩南产业园国泰路88号,甲醇装置位于国泰新华东北角。甲醇装置采用煤制甲醇工艺,现年产20万吨/年甲醇和20000m3/h氢气,并副产98%浓硫酸、液氧、液氮、液氩。甲醇装置于2017年10月开始试运行。
甲醇装置空分、水煤浆气化、变换、低温甲醇洗、PSA制氢、WSA制酸、甲醇合成、冰机、合成压缩机、精馏、甲醇中间罐区、锅炉等工艺单元和界区内的公辅设施(包括净水站、循环水站、变电所、机柜间等)组成。
甲醇事业部现有甲醇中间罐区、新鲜甲醇罐区、液氧储罐三个四级重大危险源,同时有2个液氨储罐,1个液化天气罐,1个氨水罐,2个柴油罐。
甲醇事业部现有员工427人,甲醇事业部设置总经理、副总经理、安环科、生产技术科、综合科,承包运营商丰喜运营负责甲醇事业部生产运行,设置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生产管理办公室、综合组、安环组、生产组、设备组、空分车间、气化车间、净化车间、合成车间、热力车间、电仪车间。承包商瑞祺晟,负责输煤工段。承包商山东显通,负责甲醇事业部设备检维修工作。甲醇事业部成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16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甲醇装置西为有机事业部,南为电力事业部,西南角为电石事业部。
附件3:风险评估结果
1、甲醇事业部主要危险因素:甲醇、液氨、煤气、氢气、LNG、柴油、液氧泄漏发生中毒、火灾爆炸事故。二氧化碳、氮气泄漏发生窒息事故。硫酸、片碱可能导致灼烫事故。生产装置高温管线、蒸汽、冷凝液可能导致灼烫事故。运转设备可能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2、主要事故类型:泄漏、中毒窒息、火灾爆炸、触电、灼烫、机械伤害。
3、泄漏事故可造成人员中毒但不会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火灾事故可造成人员烧伤和较少的财产损失;爆炸事故可造成1-2人伤亡、多人受伤及较大财产损失;触电可造成1人以下灼伤或者死亡事故,一般不会造成财产损失;灼烫可造成1人以下灼烫伤事故,不会造成财产损失;机械伤害可造成1人以下死亡或者2人以下受伤事故,一般不会造成财产损失。
4、甲醇事业部通过硬件投入和软件建设,基本可控制初期事故,经过安全管理,风险处于基本可控制范围。
5、结论建议:
做好各种预算。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内容(包括现场、支援系统、救援系统等)及人员分配调动,现场部门可能动用的物资装备,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项善后工作所需资金。
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按计划经查性组织各项应急演练,包括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全面演练。通过演练可以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检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反应的准备情况,进一步完善应急运行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附件4:预案体系与衔接
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公司制定有综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各事业部制定有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各事业部均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当发生较小范围的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等较小的事故时,事业部能够迅速处置和消除危险源;若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可能有人员受伤,波及范围较大需调用公司应急力量来处置,事业部直接请求公司启动综合预案进行处置。
甲醇事业部应急预案与公司级综合预案相衔接。
附件5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及通讯联络电话
应急救援指挥部人员名单
应急指挥部 | 姓名 | 职务 | 单位 | 联系电话 |
总指挥 | 张功民 | 总经理 | 甲醇事业部 | 17699501777 |
副总指挥 | 孙兆飞 | 总经理 | 丰喜运营 | 15903483890 |
副总指挥 | 王胜学 | 党支部书记 | 丰喜运营 | 19935951711 |
副总指挥 | 陈远功 | 副总经理 | 甲醇事业部 | 17699507222 |
现场总指挥 | 李强 | 生产管理办公室 | 丰喜运营 | 15034567056 |
成员 | 毕育斌 | 生产科长 | 甲醇事业部 | 17699501212 |
吴海森 | 安环科长 | 甲醇事业部 | 17699501616 | |
聂学豪 | 综合科负责人 | 甲醇事业部 | 13834283963 | |
李学锋 | 生产科副科长 | 甲醇事业部 | 18699473696 | |
王阳阳 | 生产科副科长 | 甲醇事业部 | 18699473636 | |
陈蕾 | 生产科副科长 | 甲醇事业部 | 17699507757 | |
王萌 | 生产科副科长 | 甲醇事业部 | 17699507177 | |
程建英 | 生产管理办公室 | 丰喜运营 | 13935905583 | |
王安乐 | 生产管理办公室 | 丰喜运营 | 13753973788 | |
陈晓宾 | 安环组组长 | 丰喜运营 | 13834731558 | |
葛精迅 | 生产组组长 | 丰喜运营 | 17699501090 | |
李林军 | 设备组组长 | 丰喜运营 | 18699491559 | |
景华兵 | 综合组组长 | 丰喜运营 | 13593557372 | |
孙亚杰 | 气化车间主任 | 丰喜运营 | 17699501119 | |
刘磊 | 净化车间主任 | 丰喜运营 | 13834717377 | |
任军成 | 合成车间主任 | 丰喜运营 | 13753985012 | |
樊少波 | 空分车间主任 | 丰喜运营 | 13994852340 | |
杨克刚 | 热力车间主任 | 丰喜运营 | 13453963475 | |
王兆强 | 电仪车间主任 | 丰喜运营 | 13835942670 |
甲醇事业部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名单
应急救援队伍 | 姓名 | 职务 | 单位 | 办公室电话 | 手机 | |
事故处置组 | 组长 | 吴海森 | 安环科长 | 甲醇事业部 | 17699501616 | |
成员 | 陈晓宾 | 安环组组长 | 丰喜运营 | 13834731558 | ||
消防队员 | ||||||
工程抢险组 | 组长 | 毕育斌 | 生产科长 | 甲醇事业部 | 17699501212 | |
成员 | 葛精迅 | 生产科长 | 丰喜运营 | 17699501090 | ||
陈 蕾 | 生产科副科长 | 甲醇事业部 | 17699507757 | |||
现场处置人员 | ||||||
安全警戒组 | 组长 | 王 萌 | 生产科副科长 | 甲醇事业部 | 17699507177 | |
成员 | 李 康 | 安环科安全员 | 甲醇事业部 | 17699507773 | ||
杨 涛 | 安环科环保员 | 甲醇事业部 | 17699501766 | |||
警戒人员 | ||||||
物资保障组 | 组长 | 聂学豪 | 综合科长 | 甲醇事业部 | 13834283963 | |
成员 | 李林军 | 设备组组长 | 丰喜运营 | 15684887026 | ||
张文博 | 设备组组员 | 丰喜运营 | 13513595430 | |||
后勤人员 | ||||||
医疗救护组 | 组长 | 景华兵 | 综合组组长 | 丰喜运营 | 13593557372 | |
成员 | 张战荣 | 综合组组员 | 丰喜运营 | 13703593000 | ||
医疗救护人员 | ||||||
通讯保障组 | 组长 | 王阳阳 | 生产科副科长 | 甲醇事业部 | 18699473636 | |
成员 | 王兆强 | 电仪车间主任 | 丰喜运营 | 13835942670 | ||
调度人员 | ||||||
善后处理组 | 组长 | 张功民 | 总经理 | 甲醇事业部 | 17699501777 | |
成员 | 陈远功 | 副总经理 | 甲醇事业部 | 17699507222 | ||
孙兆飞 | 总经理 | 丰喜运营 | 15903483890 | |||
王胜学 | 党支部书记 | 丰喜运营 | 19935951711 |
甲醇事业部应急联系电话
部门 | 电话 |
公司总调 | 内线8001 8002 |
外线0994-6215801 6125802 | |
甲醇调度 | 0994-6125805 内线8005 |
有机调度 | 0994-6125805 内线8005 |
电石调度 | 0994-6125725 内线8354 |
电力调度 | 0994-6125870 内线8322(220KV站8315) |
空分车间 | 主任:樊少波 |
手机13994852340 内线8127 | |
气化车间 | 主任:孙亚杰 |
手机17699501119 内线8257 | |
净化车间 | 主任:刘磊 |
手机13834717377 内线8262 | |
合成车间 | 主任:任军成 |
手机13753985012 内线8223 | |
热力车间 | 主任:杨克刚 |
手机13453963475 内线8256 | |
电仪车间 | 主任:王兆强 |
手机13835942670 内线8275 | |
消防应急电话 | 外线0994-6125119 内线8119 |
医务室急救电话 |
空分车间应急联系电话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电话号码 | 备注 |
1 | 樊少波 | 主任 | 13994852340 | |
2 | 杨冲杰 | 副主任 | 17699501003 | |
3 | 董建国 | 安全员 | 18295926661 | |
4 | 许江 | 设备员 | 13753934327 | |
5 | 吴金虎 | 班长 | 18699482757 | |
6 | 王金龙 | 班长 | 18295926641 | |
7 | 李鹏 | 班长 | 18295926696 | |
8 | 周武杰 | 班长 | 18295926665 | |
9 | 刘枭国 | 维修班长 | 13623442594 |
气化车间应急联系电话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电话号码 | 备注 |
1 | 孙亚杰 | 主任 | 17699501119 | |
2 | 王朋旭 | 副主任 | 19190113566 | |
3 | 王凯 | 工艺员 | 13603592167 | |
4 | 胡晓革 | 安全员 | 18699550601 | |
5 | 李俊峰 | 设备员 | 17699501116 | |
6 | 毛建雷 | 安全员 | 13293862512 | |
7 | 赵海峰 | 维修班长 | 13753938139 | |
8 | 吕洲璇 | 一班班长 | 15135908112 | |
9 | 谢博 | 二班班长 | 13834468456 | |
10 | 李伟强 | 三班班长 | 19190116084 | |
11 | 邹国栋 | 四班班长 | 13834954513 |
净化车间应急联系电话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电话 | 备注 |
1 | 刘磊 | 主任 | 13834717377 | |
2 | 张建国 | 副主任 | 13753985083 | |
3 | 王凯飞 | 安全员 | 15684887086 | |
4 | 杨永杰 | 工艺员 | 15364995298 | |
5 | 祁永胜 | 设备员 | 19103595778 | |
6 | 胡永祥 | 班长 | 13753988870 | |
7 | 武少功 | 班长 | 18903594587 | |
8 | 樊泽红 | 班长 | 18799055835 | |
9 | 王根杰 | 班长 | 13509791100 | |
10 | 杨文生 | 维修班长 | 18335991567 |
合成车间应急联系电话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电话号码 | 备注 |
1 | 任军成 | 车间主任 | 13753985012 | |
2 | 樊喜荣 | 副主任 | 13209892217 | |
3 | 杨鹏鹏 | 安全员 | 18295926196 | |
4 | 周凯朋 | 设备员 | 18935061593 | |
5 | 李元 | 工艺员 | 15935963454 | |
6 | 王永强 | 班长 | 13453366355 | |
7 | 景胜凯 | 班长 | 13834374744 | |
8 | 孙永刚 | 班长 | 13029602889 | |
9 | 贾红军 | 班长 | 13223694296 | |
10 | 滑朝 | 维修班长 | 15135932787 |
热力车间应急联系电话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电话号码 | 备注 |
1 | 杨克刚 | 主任 | 13453963475 | |
2 | 朱俊康 | 副主任 | 18295926820 | |
3 | 徐耀红 | 工艺员 | 13934102304 | |
4 | 王明龙 | 安全员 | 17699507086 | |
5 | 王斌 | 设备员 | 13133417651 | |
6 | 黄铁林 | 维修班长 | 18295749997 | |
7 | 吴利波 | 一班班长 | 13620695500 | |
8 | 毛斌武 | 二班班长 | 17699501027 | |
9 | 姚海斌 | 三班班长 | 15333592107 | |
10 | 段奎龙 | 四班班长 | 13239895758 |
电仪车间应急联系电话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电话号码 | 备注 |
1 | 王兆强 | 车间主任 | 13835942670 | |
2 | 王永鹏 | 车间副主任 | 13467243319 | |
3 | 高波 | 设备员 | 13753973849 | |
4 | 晋宁宇 | 设备员 | 13233232306 | |
5 | 白璋 | 安全员 | 18035996546 | |
6 | 柴建磊 | 电气净化班班长 | 18299505852 | |
7 | 王建鼎 | 电气气化班班长 | 13620695565 | |
8 | 陈剑锋 | 电气气化班副班长 | 13834466543 | |
9 | 李俊 | 电气锅炉班班长 | 19190110278 | |
10 | 段永利 | 仪表合成班班长 | 19190113133 | |
11 | 郭海平 | 仪表气化班班长 | 19190111030 | |
12 | 董少峰 | 仪表锅炉班班长 | 13935988385 | |
13 | 曹冬锐 | 微机班班长 | 19135829270 | |
110KV变电站 | 2017 ;1003 | |||
220KV变电站 | 1003 |
丰喜运营义务消防员联系电话
安环组 | 陈晓宾 | 13834731558 | 徐倩 | 15035467205 | 杨永军 | 13835883869 |
樊高军 | 13834091122 | 陈俊峰 | 13639985872 | 侯大力 | 17699501366 | |
张志彤 | 18035953882 | 李强 | 18699550668 |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张利利 | 15735956377 | 殷锋 | 13753938114 |
殷八里 | 18295957951 | 毛江飞 | 18295926592 | 王向磊 | 13610693287 | |
廉泽鹏 | 13613597070 | 姜艳辉 | 13223694380 | 温胜 | 13903598703 | |
李孟龙 | 13994883341 | 兰斌 | 18295926562 | 梁继承 | 15934448088 | |
杨天红 | 15559316383 | 刘健兵 | 13546485285 | 张超飞 | 13503593055 | |
李福荣 | 17699501100 |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姬晓冬 | 18295926133 | 李杰 | 17699501345 |
李伟强 | 19190116084 | 段旭晓 | 19935824997 | 薛红利 | 13223694412 | |
王东兴 | 13199704747 | 谢博 | 13834468456 | 杨智孟 | 15935940471 | |
胡晓革 | 18699550601 | 沈林 | 15509009457 | 刘振江 | 13546494002 | |
文奎 | 15599791161 | 樊兵 | 18699550528 | 李有良 | 15203482535 | |
张伟(90) | 18295926150 | 段照杰 | 13223694302 | 吕建鹏 | 18735927089 | |
宋康 | 13453927535 | 陈井 | 18735905148 | 弓晓兵 | 15035048151 | |
郭增辉 | 18295926082 | 白戈 | 13119949667 | 刘园 | 15034367655 | |
吕洲璇 | 15135908112 | 李龙 | 15296739054 |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罗正欢 | 13233234076 | 杨选荣 | 13994872400 |
杨文生 | 18335991567 | 樊泽红 | 17699501038 | 张国鹏 | 13994857723 | |
薛国平 | 18690874798 | 武少功 | 18903594587 | 王彦虎 | 18295926628 | |
胡永祥 | 13753988870 | 王根杰 | 13509791100 | 蔺国强 | 13834470446 | |
姚小军 | 13466900920 | 刘丁瑞 | 15803487667 | 张小江 | 18735927562 | |
张军峰 | 15835900313 | 周玮 | 13734274341 | 王肖飞 | 13834468880 | |
何斌 | 13593581524 | 毛春学 | 13223694422 |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董东杰 | 13233230883 | 王立红 | 13994962755 |
孙永刚 | 13029602889 | 陈杰 | 13835883356 | 景胜凯 | 13834374744 | |
张戈 | 15235955619 | 王帅 | 13033445526 | 张学斌 | 18295926332 | |
刘建利 | 13466970991 | 焦岩 | 18295926308 | 周江 | 13546495176 | |
梁开鹏 | 13293996077 | 樊大伟 | 17536354456 | 王许兵 | 13834731621 | |
宁岩 | 15803482328 | 王志 | 15935988443 | 滑朝 | 15135932787 | |
赵红斌 | 13467201965 | 周保民 | 18595926887 |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3753987825 | 毛建恒 | 13119941004 | 王斌 | 13133417651 |
吴利波 | 13620695500 | 姚海斌 | 15333592107 | 宁育栋 | 13835912187 | |
徐晨赛 | 15035951442 | 张华龙 | 18295926029 | 常海全 | 13835957102 | |
王俊 | 13453913338 | 柴伟杰 | 13546121735 | 苏林生 | 15599797338 | |
毛斌武 | 13753992656 | 段奎龙 | 15235919064 | 马赵辉 | 15034587937 | |
程旭东 | 15509005528 | 兰长剑 | 15003593067 | 黄铁林 | 18295749997 | |
曹俊武 | 18295926232 | |||||
电仪车间 | 王建鼎 | 13620695565 | 段永利 | 19190113133 | 任雄飞 | 13834390315 |
晋宁宇 | 13233232306 | 荆亚琦 | 17603595222 | 李伟岗 | 13994998471 | |
赵关荣 | 18295926349 | 王瑞山 | 15035906126 | 白璋 | 18035996546 | |
秦仕峰 | 19190116439 | 张超恒 | 15135964547 | 张良 | 15135984884 | |
柴建磊 | 18299505852 | 仝江波 | 19190117070 | 张少敏 | 19190117551 |
相关单位联系电话
火警(消防队) | 0994-6125119 | (内线)8119 | 119 |
急救 | 120 | ||
调度 | 0994-6125804 | (内线)8004 |
吉木萨尔县消防大队:0994-119
公安报警电话:110
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0994-120
应急救援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
准东管委会安监局电话:0994-6738609
吉木萨尔县应急管理局:0994-4022838
昌吉州应急管理局 :0994-8096200
新疆国泰新华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事业部24小时值守联系电话:0994-6125805/6125804
新疆国泰新华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4小时值守联系电话:0994-6125801/6125802。
附件6:应急物资清单
设施名称 | 型号规格 | 数量 | 单位 | 存放地点 | 保管部门 | 责任人 | 联系电话 |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 X-F-16 | 2 | 套 | 空分机柜间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2 | 套 | 气化机柜间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2 | 套 | 甲醇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2 | 套 | 汽机一楼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2 | 套 | 热力机柜间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电动送风长管呼吸器 | FZSF-2 | 1 | 套 | 空分机柜间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2 | 套 | 气化机柜间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1 | 套 | 甲醇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1 | 套 | 冷区一楼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1 | 套 | 热力机柜间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轻型防化服 | NAF-01 | 2 | 套 | 气化机柜间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2 | 套 | 甲醇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2 | 套 | 汽机一楼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重型防化服 | NAF-01 | 2 | 套 | 甲醇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2 | 套 | 汽机一楼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防酸服 | 1 | 2 | 套 | 甲醇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防酸面罩 | 4 | 个 | 甲醇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隔热服 | NAF-01 | 2 | 套 | 热力机柜间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耐酸碱雨鞋 | 2 | 双 | 气化机柜间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防冻手套 | JH-0248 | 4 | 双 | 空分机柜间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防毒面罩 | 橡胶全面罩 | 2 | 个 | 二循操作间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10 | 个 | 气化机柜间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24 | 个 | 甲醇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20 | 个 | 汽机一楼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17 | 个 | 热力机柜间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54 | 个 | 电气空分班组11
电气净化班组10 电气锅炉班组11 仪表气化班组8 仪表合成班组7 仪表锅炉班组7 |
电仪车间 | 白璋 | 18035996546 | ||
防醇滤毒罐 | P-A-3 | 2 | 具 | 二循操作间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6 | 具 | 甲醇机柜间
冷区一楼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10 | 具 | 汽机一楼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15 | 具 | 电气净化班组8
仪表合成班组7 |
电仪车间 | 白璋 | 18035996546 | ||
防氨滤毒罐 | P-K-3 | 6 | 具 | 甲醇机柜间
冷区一楼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10 | 具 | 汽机一楼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5 | 个 | 锅炉中控室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28 | 具 | 电气净化班组7
电气锅炉班组7 仪表合成班组7 仪表锅炉班组7 |
电仪车间 | 白璋 | 18035996546 | ||
防一氧化碳滤毒罐 | P-CO-3 | 10 | 具 | 气化机柜间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6 | 具 | 甲醇机柜间
冷区一楼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10 | 具 | 汽机一楼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12 | 个 | 热力机柜间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34 | 具 | 电气空分班组11
电气锅炉班组8 仪表气化班组8 仪表锅炉班组7 |
电仪车间 | 白璋 | 18035996546 | ||
防二氧化硫滤毒罐 | P-E-3 | 6 | 具 | 甲醇机柜间
冷区一楼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 四合一 | 2 | 个 | 空分巡检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四合一 | 8 | 个 | 气化巡检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CO | 2 | 个 | 低甲维修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甲醇 | 1 | 个 | 低甲巡检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四合一 | 6 | 个 | 变换、低甲巡检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氨 | 1 | 个 | 低甲巡检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四合一 | 7 | 个 | 合成巡检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甲醇 | 5 | 个 | 精馏巡检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氨 | 2 | 个 | 合成巡检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四合一 | 1 | 个 | 锅炉巡检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氨 | 2 | 个 | 锅炉巡检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四合一 | 7 | 个 | 电仪巡检 | 电仪车间 | 白璋 | 18035996546 | |
氨 | 4 | 个 | 电仪巡检 | 电仪车间 | 白璋 | 18035996546 | |
手电筒 | YJ7620A | 2 | 个 | 空分机柜间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2 | 个 | 气化机柜间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2 | 个 | 甲醇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2 | 个 | 热力机柜间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对讲机 | GP328 | 6 | 部 | 空分、净水站、二循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GP328 | 7 | 部 | 气化机柜间、152控制室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GP328 | 7 | 部 | 气化机柜间、甲醇机柜间、152控制室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GP328 | 7 | 部 | 甲醇机柜间、152控制室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GP328 | 8 | 部 | 热力机柜间、脱硫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医疗箱 | 配套药品
BF-1A1 |
1 | 套 | 空分机柜间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1 | 套 | 气化机柜间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2 | 套 | 甲醇、气化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1 | 套 | 汽机一楼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1 | 套 | 热力机柜间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1 | 套 | 电仪办公室 | 电仪车间 | 白璋 | 18035996546 | ||
1 | 套 | 化验室 | 生产组 | 胡群 | 14735923003 | ||
消防沙箱 | 3 | 个 | 空压机厂房、柴油库房、库房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
3 | 个 | 汽机厂房、甲醇中间罐区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1 | 个 | 柴油罐区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2 | 个 | 制酸现场、低甲甲醇贮罐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2 | 个 | 磨煤现场、油库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洗眼器 | 1 | 个 | 二循加药房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
9 | 个 | 精馏现场、罐区泵房、汽机厂房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3 | 个 | 氨水泵房、脱硫、加药间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13 | 个 | 变换、低甲、制酸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附件7:消防器材一览表
序号 | 消防设施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 | 单位 | 存放地点 | 保管部门 | 使用状态 |
1 | 消防水池 | 33000m3 | 1 | 个 | 净水站 | 空分 | 良好 |
2 | 消防稳压泵 | XBD12.5/20-100G/5 | 2 | 个 | 消防泵房 | 空分 | 完好 |
3 | 电动消防泵 | XBD14.9/220-250SS150 | 3 | 个 | 净水站泵房 | 空分 | 正常 |
4 | 柴油消防泵 | XBC12/350-300SS1167J | 2 | 个 | 净水站泵房 | 空分 | 正常 |
5 | 水喷淋灭火设施 | 2 | 套 | 液氨储槽、鹤管 | 合成 | 正常 | |
6 | 泡沫灭火设施 | 2 | 套 | 低甲贮槽 | 净化 | 正常 | |
7 | 泡沫灭火设施 | 9 | 个 | 中间罐区 | 合成 | 正常 | |
8 | 室内消火栓 | SNW65-11 | 7 | 个 | 磨煤0米 | 气化 | 正常 |
9 | 室内消火栓 | SNW65-11 | 3 | 个 | 磨煤4.5米 | 气化 | 正常 |
10 | 室内消火栓 | SNW65-11 | 7 | 个 | 磨煤10米 | 气化 | 正常 |
11 | 室内消火栓 | SNW65-11 | 3 | 个 | 磨煤15米 | 气化 | 正常 |
12 | 室内消火栓 | SNW65-11 | 2 | 个 | 磨煤21.9米 | 气化 | 正常 |
13 | 室内消火栓 | SNW65-11 | 3 | 个 | 磨煤35.8米 | 气化 | 正常 |
14 | 室内消火栓 | SNW65-11 | 3 | 个 | 磨煤40.7米 | 气化 | 正常 |
15 | 室内消火栓 | SNW65-11 | 7 | 个 | 空压机厂房 | 空分 | 正常 |
16 | 室内消火栓 | SN65 | 2 | 个 | 空分配电室 | 电仪 | 正常 |
17 | 室内消火栓 | SNJ65-H | 3 | 个 | 制氢厂房 | 净化 | 正常 |
18 | 室内消火栓 | SNJ65-H | 12 | 个 | 氢压机厂房、汽轮机厂房 | 合成 | 正常 |
19 | 室内消火栓 | SN65 | 32 | 个 | 锅炉房 | 热力 | 正常 |
20 | 室内消火栓箱 | SNW65-11 | 7 | 个 | 磨煤0米 | 气化 | 正常 |
21 | 室内消火栓箱 | SNW65-11 | 3 | 个 | 磨煤4.5米 | 气化 | 正常 |
22 | 室内消火栓箱 | SNW65-11 | 7 | 个 | 磨煤10米 | 气化 | 正常 |
23 | 室内消火栓箱 | SNW65-11 | 3 | 个 | 磨煤15米 | 气化 | 正常 |
24 | 室内消火栓箱 | SNW65-11 | 2 | 个 | 磨煤21.9米 | 气化 | 正常 |
25 | 室内消火栓箱 | SNW65-11 | 3 | 个 | 磨煤35.8米 | 气化 | 正常 |
26 | 室内消火栓箱 | SNW65-11 | 3 | 个 | 磨煤40.7米 | 气化 | 正常 |
27 | 室内消火栓箱 | SNW65-11 | 7 | 个 | 空压机厂房 | 空分 | 正常 |
28 | 室内消火栓箱 | SN65 | 2 | 个 | 空分配电室 | 电仪 | 正常 |
29 | 室内消火栓箱 | SNJ65-H | 3 | 个 | 制氢厂房 | 净化 | 正常 |
30 | 室内消火栓箱 | SNJ65-H | 12 | 个 | 氢压机厂房、汽轮机厂房 | 合成 | 正常 |
31 | 室内消火栓箱 | SN65 | 32 | 个 | 锅炉房 | 热力 | 正常 |
32 | 室外消火栓 | SSFT100/65-1.6 | 8 | 个 | 气化厂房周围 | 气化 | 正常 |
33 | 室外消火栓 | SSFT100/65-1.6 | 3 | 个 | 净水站泵房 | 空分 | 正常 |
34 | 室外消火栓 | SSFT100/65-1.6 | 6 | 个 | 二循东 | 空分 | 正常 |
35 | 室外消火栓 | SSFT100/65-1.6 | 11 | 个 | 净水站 | 空分 | 正常 |
36 | 室外消火栓 | SSFT100/65-1.6 | 2 | 个 | 气化配电室预留地 | 电仪 | 正常 |
37 | 室外消火栓 | SSFT100/65-1.6 | 1 | 个 | 空分配电室预留地 | 电仪 | 正常 |
38 | 室外消火栓 | SSFT/65-1.6 | 9 | 个 | 低甲东边南边北边制氢南 | 净化 | 正常 |
39 | 室外消火栓 | SSFT/65-1.6 | 2 | 个 | 变换 | 净化 | 正常 |
40 | 室外消火栓 | SSFT/65-1.6 | 1 | 个 | 制酸 | 净化 | 正常 |
41 | 室外消火栓 | SSFT100/65-1.6 | 13 | 个 | 合成厂房周围 | 合成 | 正常 |
42 | 室外消火栓 | SSFT100/65-1.6 | 9 | 个 | 锅炉房周围 | 热力 | 正常 |
43 | 消防水炮 | SSFT/65-1.6 | 2 | 个 | 变换 | 净化 | 正常 |
44 | 消防水炮 | SSFT/65-1.6 | 3 | 个 | 低甲东边北边 | 净化 | 正常 |
45 | 消防水炮 | SSFT/65-1.6 | 1 | 个 | 制酸 | 净化 | 正常 |
46 | 消防水炮 | SSFT/65-1.6 | 8 | 个 | 气化区域 | 气化 | 正常 |
47 | 消防水炮 | SSFT/65-1.6 | 4 | 个 | 空分区域 | 空分 | 正常 |
48 | 消防水炮 | SSFT/65-1.6 | 2 | 个 | 气化配电室预留地 | 电仪 | 正常 |
49 | 消防水炮 | SSFT/65-1.6 | 7 | 个 | 合成区域 | 合成 | 正常 |
50 | 消防竖管 | 3 | 个 | 磨煤工段 | 气化 | 正常 | |
51 | 消防竖管 | 3 | 个 | 气化工段 | 气化 | 正常 | |
52 | 消防竖管 | 2 | 个 | 灰水工段 | 气化 | 正常 | |
53 | 消防竖管 | 2 | 个 | 精馏现场 | 合成 | 正常 | |
54 | 消防竖管 | 2 | 个 | 合成现场 | 合成 | 正常 | |
55 | 消防竖管 | 3 | 个 | 汽机现场 | 合成 | 正常 | |
56 | 消防竖管 | 2 | 个 | 低甲罐区 | 净化 | 正常 | |
57 | 消防竖管 | 1 | 个 | 低甲热区 | 净化 | 正常 | |
58 | 消防竖管 | 2 | 个 | 低甲冷区 | 净化 | 正常 | |
59 | 消防沙箱 | 1800*1100*1400mm | 3 | 个 | 柴油库、空压机厂房、彩钢瓦库房 | 空分 | 正常 |
60 | 消防沙箱 | 1800*1100*1400mm | 1 | 个 | 气化油库门口 | 气化 | 正常 |
61 | 消防沙箱 | 1800*1100*1400mm | 1 | 个 | 气化磨煤一楼 | 气化 | 正常 |
62 | 消防沙箱 | 1800*1100*1400mm | 1 | 个 | 低甲甲醇罐区 | 净化 | 正常 |
63 | 消防沙箱 | 1800*1100*1400mm | 1 | 个 | 制酸现场 | 净化 | 正常 |
64 | 消防沙箱 | 1800*1100*1400mm | 2 | 个 | 甲醇中间罐区 | 合成 | 正常 |
65 | 消防沙箱 | 1800*1100*1400mm | 1 | 个 | 汽机厂房 | 合成 | 正常 |
66 | 消防沙池 | 1800*1100*1400mm | 1 | 个 | 柴油罐区 | 热力 | 正常 |
67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13 | 桶 | 磨煤0米 | 磨煤工段 | 正常 |
68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3 | 桶 | 磨煤4.5米 | 磨煤工段 | 正常 |
69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10 | 桶 | 磨煤10米 | 磨煤工段 | 正常 |
70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3 | 桶 | 磨煤15米 | 磨煤工段 | 正常 |
71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3 | 桶 | 磨煤21.9米 | 磨煤工段 | 正常 |
72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3 | 桶 | 磨煤35.8米 | 磨煤工段 | 正常 |
73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1 | 桶 | 磨煤40.7米 | 磨煤工段 | 正常 |
74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8 | 桶 | 气化0米 | 气化工段 | 正常 |
75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3 | 桶 | 气化6.5米 | 气化工段 | 正常 |
76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4 | 桶 | 气化8.6/10米 | 气化工段 | 正常 |
77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4 | 桶 | 气化13.8米 | 气化工段 | 正常 |
78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4 | 桶 | 气化17.8米 | 气化工段 | 正常 |
79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5 | 桶 | 气化24.5米 | 气化工段 | 正常 |
80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3 | 桶 | 气化28.5米 | 气化工段 | 正常 |
81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3 | 桶 | 气化33米 | 气化工段 | 正常 |
82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2 | 桶 | 气化36.5米 | 气化工段 | 正常 |
83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2 | 桶 | 气化41米 | 气化工段 | 正常 |
84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8 | 桶 | 气化50米 | 气化工段 | 正常 |
85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8 | 桶 | 灰水0米 | 灰水工段 | 正常 |
86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7 | 桶 | 灰水8米 | 灰水工段 | 正常 |
87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5 | 桶 | 灰水18米 | 灰水工段 | 正常 |
88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4 | 桶 | 灰水25米 | 灰水工段 | 正常 |
89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4 | 桶 | 灰水35米 | 灰水工段 | 正常 |
90 | 灭火器 | 二氧化碳 | 2 | 桶 | 总控室 | 空分 | 正常 |
91 | 灭火器 | ABC干粉灭火器 | 4 | 桶 | 空分罐区 | 空分 | 正常 |
92 | 灭火器 | MFZ/ABC4 | 4 | 桶 | 膨胀机厂房 | 空分 | 正常 |
93 | 灭火器 | MFZ/ABC4 | 2 | 桶 | 分析小屋 | 空分 | 正常 |
94 | 灭火器 | MFz/ABC8 | 4 | 桶 | 预冷厂房 | 空分 | 正常 |
95 | 灭火器 | MFZ/ABC4 | 2 | 桶 | 液氧泵 | 空分 | 正常 |
96 | 灭火器 | MFZ/ABC4 | 2 | 桶 | 防爆墙 | 空分 | 正常 |
97 | 灭火器 | MFTZ50干粉 | 2 | 桶 | 原料空压机厂方 | 空分 | 正常 |
98 | 灭火器 | MFZ/ABC4 | 16 | 桶 | 原料空压机厂方 | 空分 | 正常 |
99 | 灭火器 | MFZ/ABC5 | 8 | 桶 | 仪表空压机 | 空分 | 正常 |
100 | 灭火器 | MFZ/ABC4 | 4 | 桶 | 净水站操作室 | 空分 | 正常 |
101 | 灭火器 | MFZ/ABC4 | 12 | 桶 | 净水站泵房 | 空分 | 正常 |
102 | 灭火器 | MFZ/ABC4 | 8 | 桶 | 净水站A区 | 空分 | 正常 |
103 | 灭火器 | MFZ/ABC4 | 8 | 桶 | 净水站B区 | 空分 | 正常 |
104 | 灭火器 | MFZ/ABC4 | 2 | 桶 | 柴油库外 | 空分 | 正常 |
105 | 灭火器 | MFTZ50干粉 | 2 | 桶 | 柴油库外 | 空分 | 正常 |
106 | 灭火器 | MFZ/ABC4 | 2 | 桶 | 二循操作室 | 空分 | 正常 |
107 | 灭火器 | MFZ/ABC4 | 2 | 桶 | 过滤器厂房 | 空分 | 正常 |
108 | 灭火器 | MFZ/ABC4 | 4 | 桶 | 加药房 | 空分 | 正常 |
109 | 灭火器 | MFZ/ABC4 | 10 | 桶 | 二循泵房 | 空分 | 正常 |
110 | 灭火器 | MFZ/ABC4 | 2 | 桶 | 臭氧房 | 空分 | 正常 |
111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锅炉配电室(低压室门口) | 电仪 | 正常 |
112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锅炉配电室(低压室东) | 电仪 | 正常 |
113 | 灭火器 | MT/5 | 1 | 桶 | 锅炉配电室(低压西) | 电仪 | 正常 |
114 | 灭火器 | MT/7 | 1 | 桶 | 电仪 | 正常 | |
115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锅炉配电室(高压室东) | 电仪 | 正常 |
116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锅炉配电室(高压室西) | 电仪 | 正常 |
117 | 灭火器 | MT/7 | 1 | 桶 | 锅炉配电室(高压室北) | 电仪 | 正常 |
118 | 灭火器 | MT/7 | 1 | 桶 | 电仪 | 正常 | |
119 | 灭火器 | MT/7 | 1 | 桶 | 脱硫配电室 | 电仪 | 正常 |
120 | 灭火器 | MT/5 | 1 | 桶 | 脱硫配电室 | 电仪 | 正常 |
121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脱硫配电室 | 电仪 | 正常 |
122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303C操作室 | 电仪 | 正常 |
123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303C操作室 | 电仪 | 正常 |
124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锅炉电容器室西面 | 电仪 | 正常 |
125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锅炉电容器室东面 | 电仪 | 正常 |
126 | 灭火器 | MT/7 | 4 | 桶 | 空分变频器室 | 电仪 | 正常 |
127 | 灭火器 | MT/7 | 1 | 桶 | 空分高压室 | 电仪 | 正常 |
128 | 灭火器 | MT/7 | 1 | 桶 | 空分高压室 | 电仪 | 正常 |
129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空分电容器室 | 电仪 | 正常 |
130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空分低压室 | 电仪 | 正常 |
131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空分直流室 | 电仪 | 正常 |
132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空分2000变 | 电仪 | 正常 |
133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空分1#主变 | 电仪 | 正常 |
134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空分2#主变 | 电仪 | 正常 |
135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空分GLS室 | 电仪 | 正常 |
136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空分电缆夹层 | 电仪 | 正常 |
137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空分配电消防箱 | 电仪 | 正常 |
138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空分配电消防箱(门口) | 电仪 | 正常 |
139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空压站配电室 | 电仪 | 正常 |
140 | 灭火器 | MT/7 | 1 | 桶 | 净水站变频器室 | 电仪 | 正常 |
141 | 灭火器 | MT/5 | 1 | 桶 | 净水站变频器室 | 电仪 | 正常 |
142 | 灭火器 | MT/7 | 1 | 桶 | 净水站EPS室 | 电仪 | 正常 |
143 | 灭火器 | MT/7 | 1 | 桶 | 净水站EPS室 | 电仪 | 正常 |
144 | 灭火器 | MT/5 | 1 | 桶 | 加压配电室 | 电仪 | 正常 |
145 | 灭火器 | MT/7 | 3 | 桶 | 加压配电室 | 电仪 | 正常 |
146 | 灭火器 | MT/7 | 16 | 桶 | 气化二层配电室 | 电仪 | 正常 |
147 | 灭火器 | MT/7 | 16 | 桶 | 气化电缆间 | 电仪 | 正常 |
148 | 灭火器 | MT/7 | 10 | 桶 | 甲醇二层配电室 | 电仪 | 正常 |
149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甲醇2000变 | 电仪 | 正常 |
150 | 灭火器 | MT/7 | 7 | 桶 | 甲醇电缆间 | 电仪 | 正常 |
151 | 灭火器 | MT/5 | 3 | 桶 | 甲醇电缆间 | 电仪 | 正常 |
152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二循水配电室 | 电仪 | 正常 |
153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空分机柜间 | 电仪 | 正常 |
154 | 灭火器 | MTT/24 | 2 | 桶 | 甲醇机柜间 | 电仪 | 正常 |
155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甲醇机柜间 | 电仪 | 正常 |
156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甲醇机柜间UPS室 | 电仪 | 正常 |
157 | 灭火器 | MTT/24 | 3 | 桶 | 气化机柜间 | 电仪 | 正常 |
158 | 灭火器 | MT/7 | 1 | 桶 | 气化机柜间 | 电仪 | 正常 |
159 | 灭火器 | MT/7 | 1 | 桶 | 气化机柜间 | 电仪 | 正常 |
160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气化工程师站 | 电仪 | 正常 |
161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气化UPS室 | 电仪 | 正常 |
162 | 灭火器 | MT/5 | 5 | 桶 | 锅炉机柜间 | 电仪 | 正常 |
163 | 灭火器 | MT/5 | 1 | 桶 | 锅炉机柜间 | 电仪 | 正常 |
164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锅炉输煤机柜间 | 电仪 | 正常 |
165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气化输煤机柜间 | 电仪 | 正常 |
166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脱硫机柜间 | 电仪 | 正常 |
167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锅炉电缆间 | 电仪 | 正常 |
168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锅炉电缆间 | 电仪 | 正常 |
169 | 灭火器 | MT/7 | 2 | 桶 | 净水站机柜间 | 电仪 | 正常 |
170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热区一层东南角 | 净化 | 正常 |
171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热区二层西南角 | 净化 | 正常 |
172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热区二层西南角 | 净化 | 正常 |
173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冷区一层东南角 | 净化 | 正常 |
174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冷区二层北边栏杆处 | 净化 | 正常 |
175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冷区三层北边栏杆处 | 净化 | 正常 |
176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吸收塔A东边 | 净化 | 正常 |
177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1号炉西柱子 | 净化 | 正常 |
178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2号炉西柱子 | 净化 | 正常 |
179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3号冷凝液泵 | 净化 | 正常 |
180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2.5MPa废锅旁 | 净化 | 正常 |
181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罗茨机旁 | 净化 | 正常 |
182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变换框架中 | 净化 | 正常 |
183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变换框架西北角 | 净化 | 正常 |
184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变换框架2楼 | 净化 | 正常 |
185 | 灭火器 | MFZ/ABC8 | 2 | 桶 | 制酸一楼 | 净化 | 正常 |
186 | 灭火器 | MFZ/ABC8 | 16 | 桶 | 制酸楼梯拐角 | 净化 | 正常 |
187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吸收塔B西边 | 净化 | 正常 |
188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二氧化碳塔北边 | 净化 | 正常 |
189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氮气汽提塔北边 | 净化 | 正常 |
190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循环气压缩机北边 | 净化 | 正常 |
191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甲醇水分离塔南边 | 净化 | 正常 |
192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热再生塔南 | 净化 | 正常 |
193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污甲醇槽东北角钢架 | 净化 | 正常 |
194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尾气水洗塔南边 | 净化 | 正常 |
195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硫化氢塔北边 | 净化 | 正常 |
196 | 灭火器 | MFZ/ABC5 | 2 | 桶 | 制氢厂房 | 净化 | 正常 |
197 | 灭火器 | MFZ/ABC50 | 1 | 桶 | 1号炉西柱子 | 净化 | 正常 |
198 | 灭火器 | MFZ/ABC50 | 1 | 桶 | 2号炉西柱子 | 净化 | 正常 |
199 | 灭火器 | MFZ/ABC50 | 1 | 桶 | 3号冷凝液泵 | 净化 | 正常 |
200 | 灭火器 | MFZ/ABC50 | 1 | 桶 | 2.5MPa废锅旁 | 净化 | 正常 |
201 | 灭火器 | MFZ/ABC50 | 1 | 桶 | 罗茨机旁 | 净化 | 正常 |
202 | 灭火器 | MFZ/ABC50 | 1 | 桶 | 变换框架中 | 净化 | 正常 |
203 | 灭火器 | MFZ/ABC50 | 1 | 桶 | 变换框架西北角 | 净化 | 正常 |
204 | 灭火器 | MFZ/ABC50 | 1 | 桶 | 变换框架2楼 | 净化 | 正常 |
205 | 灭火器 | MFZ/ABC50 | 2 | 桶 | 冷区一层东北角 | 净化 | 正常 |
206 | 灭火器 | MFZ/ABC50 | 2 | 桶 | 热区一层中间柱子 | 净化 | 正常 |
207 | 灭火器 | MFZ/ABC50 | 1 | 桶 | 循环气压缩机北边钢架 | 净化 | 正常 |
208 | 灭火器 | MFZ/ABC50 | 1 | 桶 | 甲醇贮槽内东北角 | 净化 | 正常 |
209 | 灭火器 | MFZ/ABC50 | 1 | 桶 | 甲醇贮槽内东南角 | 净化 | 正常 |
210 | 灭火器 | MFZ/ABC50 | 2 | 桶 | 低甲泵区 | 净化 | 正常 |
211 | 灭火器 | MFZ/ABC5 | 54 | 桶 | 合成现场汽机厂房 | 合成 | 正常 |
212 | 灭火器 | MFZ/ABC8 | 34 | 桶 | 氢压机厂房、精馏现场及罐区 | 合成 | 正常 |
213 | 灭火器 | MFT/ABC50 | 19 | 桶 | 合成现场汽机厂房 | 合成 | 正常 |
214 | 灭火器 | MT/5 | 6 | 桶 | 锅炉中控室 | 热力 | 正常 |
215 | 灭火器 | MFZ/ABC5型 | 2 | 桶 | 热力 | 正常 | |
216 | 灭火器 | MFZ/ABC4型 | 4 | 桶 | 锅炉除氧层 | 热力 | 正常 |
217 | 灭火器 | MFZ/ABC4型 | 4 | 桶 | 燃油库 | 热力 | 正常 |
218 | 灭火器 | MFZ/ABC4型 | 4 | 桶 | 脱硫 | 热力 | 正常 |
219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2 | 桶 | 燃油泵房 | 热力 | 正常 |
220 | 灭火器 | MFZ/ABC4型 | 6 | 桶 | 锅炉房一楼 | 热力 | 正常 |
221 | 灭火器 | MFZ/ABC8型 | 2 | 桶 | 锅炉除尘室内 | 热力 | 正常 |
222 | 灭火器 | MFZ/ABC4型 | 4 | 桶 | 热力 | 正常 | |
223 | 灭火器 | MPTZ/45 | 2 | 桶 | 燃油库 | 热力 | 正常 |
224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引风机房 | 热力 | 正常 |
225 | 灭火器 | MFZ/ABC4型 | 2 | 桶 | 热力 | 正常 | |
226 | 灭火器 | MFZ/ABC4型 | 4 | 桶 | 给水泵房 | 热力 | 正常 |
227 | 灭火器 | MT/5 | 2 | 桶 | 脱硫操作室 | 热力 | 正常 |
228 | 灭火毯 | 1.5米*1.5米 | 5 | 条 | 空分现场 | 空分 | 正常 |
229 | 灭火毯 | 1.5米*1.5米 | 3 | 条 | 合成现场 | 合成 | 正常 |
230 | 灭火毯 | 1.5米*1.5米 | 1 | 条 | 锅炉现场 | 热力 | 正常 |
231 | 灭火毯 | 1.5米*1.5米 | 2 | 条 | 净化现场 | 净化 | 正常 |
附件8:格式化文本
接警记录单
报警日期 | 报警时间 | ||
事故发生时间 | |||
事故发生车间 | |||
事故发生岗位 | |||
事故发生具体地点 | |||
事故种类 | |||
事态大小 | |||
涉及物料 | |||
被困人员或人数 | |||
受伤人员或人数 | |||
死亡人员或人数 | |||
事故报警人 | |||
报警电话 | |||
是否拨打120、119 | |||
接警记录人 |
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记录
预案名称 | 演练地点 | |||||
组织部门 | 总指挥 | 演练时间 | ||||
参与部门 | ||||||
演练类别 | □实际演练 □桌面演练 □提问讨论式演练 | |||||
应急演练内容 | ||||||
物资准备和人员培训情况 | ||||||
演练过程
描述 |
||||||
演练效果评价 | 人员到位情况 | □迅速准确 □基本按时到位 □个别人员不到位 □重点部位人员不到位
□职责明确,操作熟练 □职责明确,操作不够熟练 □职责不明,操作不熟练 |
||||
物资到位情况 | 现场物资:□现场物资充分,全部有效 □现场准备不充分 □现场物资严重缺乏
个人防护:□全部人员防护到位 □个别人员防护不到位 □大部分人员防护不到位 |
|||||
协调组织情况 | 整体组织:□准确、高效 □协调基本顺利,能满足要求 □效率低,有待改进
抢险组分工:□合理、高效 □基本合理,能完成任务 □效率低,没有完成任务 |
|||||
实战效果评价 | □达到预期目标 □基本达到目的,部分环节有待改进 □没有达到目标,须重新演练 | |||||
外部支援部门和协作有效性 | 报告上级: □报告及时 □联系不上
消防部门: □按要求协作 □行动迟缓 医疗救援部门: □按要求协作 □行动迟缓 周边政府撤离配合: □按要求配合 □不配合 |
|||||
适用性评价 |
|
|||||
需要修订完善内容 |
|
|||||
演练总结(包括出现问题及整改措施) | 优点:
不足: |
应急物质调查清单(模板)
1.可利用本地区应急资源:
单位名称 | 应急物质名称 | 型号 | 数量 | 联系电话 | 预计到到现场时间 |
消防部门 | 举高型消防车 | ||||
泡沫消防车 | |||||
水罐消防车 | |||||
抢险救援车 | |||||
抢险救援和防护器材 | |||||
卫生部门 | 120急救车 | ||||
2.可利用周边企业应急资源
相对位置 | 单位名称 | 应急物质名称 | 型号 | 数量 | 联系电话 | 预计到到现场时间 |
附件9: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
重大危险目标 | 毒物介质 | 储存
设施 |
数量 | 几何容积 | 最大储量m3(t) | 可能性 | 发生事故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 | ||
一般 | 严重 | ||||||||
1#目标 | 甲醇中间罐区 | 甲醇 | 1#粗醇罐 | 1台 | 700m3 | 605 m3 | 小 | 周围50m | 波及厂区及周边单位人员 |
2#粗醇罐 | 1台 | 700m3 | 605 m3 | 小 | |||||
1#精醇罐 | 1台 | 500m3 | 445 m3 | 小 | |||||
2#精醇罐 | 1台 | 500m3 | 445 m3 | 小 | |||||
2#目标 | 液氨槽A/B | 液氨 | 液氨槽A | 1台 | 14m3 | 11.2m3 | 小 | 周围50m | 波及厂区及周边单位人员 |
液氨槽B | 1台 | 11m3 | 8.8m3 | 小 | |||||
3#目标 | 低甲甲醇贮罐 | 甲醇 | 甲醇贮罐A | 1台 | 400m3 | 320m3 | 小 | 周围50m | 波及厂区及周边单位人员 |
甲醇贮罐B | 1台 | 400m3 | 320m3 | 小 | |||||
4#目标 | 气化LNG罐 | LNG | LNG罐 | 1台 | 60m3 | 54 m3 | 小 | 周围50m | 波及厂区及周边单位人员 |
5#目标 | 液氧罐 | 液氧 | 液氧罐 | 1台 | 250m3 | 200m3 | 小 | 周围50m | 波及厂区及周边单位人员 |
6#目标 | 热力柴油罐 | 柴油 | 柴油罐A | 1台 | 60m3 | 52m3 | 小 | 周围50m | 波及厂区及周边单位人员 |
柴油罐B | 1台 | 60m3 | 52m3 | 小 |
附图1:区域位置图
附图2:重要防护目标分布图
附图3:平面布置图
附图4:应急疏散图
附图5:应急资源分布图
附录A甲醇事业部风险评估报告
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一)危险有害因素事故分类法辨识与分析
1、物体打击
造成物体打击的主要原因:高处有未固定的物品,因碰撞或风吹坠落,工具物品上下抛掷,设施倒塌,爆炸碎片飞散,违章作业、违章指挥。
2、车辆伤害
在日常运行、检修等工作中,进入生产区域的各种车辆,如果由于管理不善、超速、碰撞管线设备等,会对作业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会对生产设备造成一定的损坏,进而引发事故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3、机械伤害
生产装置中使用机泵,当操作失误会发生机械伤害。
主要原因:
(1)生产设备转动部分外露时,无可靠有效的防护装置或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不牢固,无可靠地固定。在高速运转过程中存在人员被卷入机器的伤害事故。
(2)在对设备进行保养、检查、修理、更换部件时未关闭电源,可能造成机械伤害,或因在关闭电源后,未停止之前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更换部件时都有造成机械伤害的可能。
(3)操作者对技术规程不熟练,或不正确的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4)违反操作规程。
4、起重伤害
安装有起重设备。如设备的质量缺陷、安全装置失灵、操作失误、管理缺陷等因素均可发生起重机械伤害事故。
起重机械伤害主要有:
(1)重物坠落:吊具或吊装物包装容器损坏、挂钩不当、制动系统失灵、卷筒轴断裂、钢丝绳绳头脱落、钢丝绳断裂、滑轮轴断裂、滑轮轴端定位失效、吊钩横梁断裂、吊钩断裂、吊钩脱钩等异常情况时,均有可能发生重物坠落。
(2)触电:起重设备的电气设备漏电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5、触电
生产装置中有配电室、变压器、电机、照明灯具、临时用电箱,在工作过程中作业人员不能按照电气安全操作规程或缺乏安全用电常识,线路故障、设备故障等均可造成事故。
(1)设备故障:可造成人员伤害。
(2)输电线路故障:如短路、断路等可造成触电或设备损坏。
(3)带电体裸露,造成触电。
(4)电器设备损坏或监控失灵。
(5)对电器设备的误操作。
6、淹溺
甲醇事业部有雨水池、净水站水池、循环水池、气化沉降槽、废浆池等,在水池进行作业活动时,有可能发生淹溺事故。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1)不良气候条件下防滑性能下降。
(2)员工疲劳作业精神不振,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
(3)员工临边作业站位不当且无安全防护措施。
7、灼烫
生产装置部分工段为高温,热水管道和蒸汽管道及高温蒸汽、高温水容易造成烫伤。如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有误接触到高温管道,会发生烫伤危害。操作员违规作业或劳保用品配戴不当,也可造成烫伤事故。
生产过程使用的硫酸、片碱、液氨等危险化学品,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喷溅对人体、眼睛有强烈的腐蚀性。日常巡检、维修等过程中,工人未按要求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腐蚀性物质触及人体,会导致人体灼伤。
8、火灾、爆炸
生产过程中易燃易爆物料泄漏,一是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容易爆炸,二是空气中极限浓度未达到爆炸极限,但遇明火容易引起火灾事故。
液氧、纯氧助燃气体泄漏,遇点火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电气过负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造成电气设备的过度发热引起火灾,电火花和电弧引燃可燃物引起火灾,变压器内部短路,产生电弧,分解变压器油,生成乙炔等大量气体。油箱内部压力急速上升,导致油箱爆裂,并起火燃烧。
检维修作业,未办理特殊作业票,未做安全分析,防爆区使用非防爆工具,违章作业,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9、高处坠落
生产系统中,许多设备露天设置,高度超过2米,操作人员在作业时有发生坠落、跌伤的危险,因此设备上设置检修爬梯。要设置必要的防护栏,避免事故发生。
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数种,一种是违章作业或违章指挥,不按登高作业的程序办理手续。第二种是高处作业人员不遵守高处作业安全规定,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不戴安全帽等。第三种是生产现场存在事故隐患,主要是建、构筑物的设备预留孔、吊装孔不设栏杆或不加盖板,钢平台、楼梯扶手等处严重腐蚀或开焊等。第四种是高处作业不按规定搭设脚手架或高处作业平台等,只靠作业人员随构筑物或其它构件攀登,造成不慎坠落。
此外,为了设备检修作业时的需要,常常须临时搭设高处检修作业平台或脚手架,往往因搭设的检修作业平台或脚手架不符合有关安全要求,或高处作业人员没有遵守相应的安全规定等,而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10、坍塌
坍塌是指建(构)筑物或设备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
(1)物料堆放过程中,堆垛超高,外力撞击堆垛,堆垛超高、堆放不稳等容易造成坍塌事故。
(2)建构筑基础设计不准确或选用钢材质量存在问题或在异常天气影响下可能发生坍塌事故,由此带来其他次生事故。
(3)脚手架搭设不规范,可能发生坍塌事故。
11、锅炉爆炸
锅炉在运行中因缺水、超压或鼓包以及疲劳断裂等原因,使锅炉某部分强度不足而产生破裂。内部介质(水、汽) 与大气连通引起剧烈沸腾,使破口附近介质压力突升,于是破口进一步扩大而产生爆炸。常见的事故类型有锅炉超压、锅炉缺陷、炉管爆炸、炉膛爆炸、锅炉缺水等。
12、容器爆炸。
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超压爆炸的危险,主要原因:
A压力容器超温、超压使用,违反操作规程。
B压力容器及附件本身存在质量和安装问题或超期使用。
C压力容器及附件未按规定定期校验、检修。
13、中毒和窒息
生产过程中甲醇、一氧化碳、硫化氢、氨具有毒性,氮气、二氧化碳窒息性气体,操作不当、通风不良、泄漏,可能引起中毒、窒息事故。
检维修作业,受限空间作业,未办理特殊作业票,未做安全分析,违章作业,盲目施救,导致中毒窒息事故。
(二)危险有害因素分布
根据前面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本评价将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位置或地点列表如下:
序号 | 危险有害因素 | 装置/设备/工序/单元名称 | |||||||||||
净水站 | 二循 | 锅炉 | 空分 | 气化 | 变换 | 低甲 | 制酸 | 合成 | 制氢 | 精馏 | 配电室 | ||
1 | 物体打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车辆伤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机械伤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起重伤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触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淹溺 | √ | √ | √ | √ | ||||||||
7 | 灼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 火灾爆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 高处坠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坍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 锅炉爆炸 | √ | |||||||||||
12 | 容器爆炸 | √ | √ | √ | √ | √ | √ | √ | √ | √ | |||
13 | 中毒和窒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进行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甲醇事业部空分车间液氧储罐、低甲的新鲜甲醇罐区、合成车间甲醇中间罐区均为四级重大危险源。
(四)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
(1)根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年),甲醇事业部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液氧、液氮、液氩、LNG、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硫、甲醇、液氨、氨水、柴油、硫酸、片碱。
(2)根据《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甲醇事业部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有甲醇、氨、硫化氢、一氧化碳、氢气、LNG、二氧化硫。
(3)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规定〔2012〕3号)规定,甲醇事业部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艺有新型煤化工、合成氨工艺、加氢工艺。
(五)受限空间辨识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对于受限空间的定义:进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或缺氧,对进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危险的封闭、半封闭设施及场所,如反应器、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以及地下室、窖井、坑(池)、下水道或其他封闭、半封闭场所。
甲醇事业部涉及的受限空间有:在用的生产设备(塔、槽、罐、分离器等)、裙座、窨井、雨水池等。
(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总结
对生产过程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辨识,存在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爆炸、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等危险因素。其中主要危险因素为触电、灼烫、火灾爆炸、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中毒和窒息。
二、事故风险评价
事故风险类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具体如下表所示:
序号 | 事故风险类型 |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危害后果 | 影响范围 |
1 | 物体打击 | 可能,但不经常 | 人员伤亡 | 本单位内 |
2 | 车辆伤害 |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 人员伤亡 | 本单位内 |
3 | 机械伤害 | 可能,但不经常 | 人员伤亡 | 本单位内 |
4 | 起重伤害 | 可能,但不经常 | 人员伤亡 | 本单位内 |
5 | 触电 | 可能,但不经常 | 人员伤亡 | 本单位内 |
6 | 淹溺 |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 人员伤亡 | 本单位内 |
7 | 灼烫 | 可能,但不经常 | 人员伤亡 | 本单位内 |
8 | 火灾爆炸 | 可能,但不经常 |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 本单位及周边单位 |
9 | 高处坠落 | 可能,但不经常 | 人员伤亡 | 本单位内 |
10 | 坍塌 |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 人员伤亡 | 本单位内 |
11 | 锅炉爆炸 |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 人员伤亡 | 本单位及周边单位 |
12 | 容器爆炸 |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 人员伤亡 | 本单位及周边单位 |
13 | 中毒和窒息 | 可能,但不经常 | 人员伤亡 | 本单位内 |
(一)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矩阵分析法(LS),辨识出每个作业单元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这种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产生这种种后果的可能性, 二者相乘,得出所确定危害的风险。然后进行风险分级,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 标 准 |
5 |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
4 |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
3 |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
2 |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
1 |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
事件后果严重性(S)
分数值 | 人员伤亡 | 直接经济损失 | 停工 | 企业形象 |
5 | 死亡3人以上或重伤10人以上 | 100万元以上 | 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 | 行业内、国内严重影响 |
4 | 死亡3人以下或重伤3~10人 | 50万元以上 |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 地区、省内影响 |
3 | 重伤3人以下或轻伤3~10人 | 10万元以上 | 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 集团公司内部严重影响 |
2 | 3人以下轻伤 | 10万元以下 |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 园区或厂区周边范围 |
1 | 无伤亡 | 无损失 | 没有停工 | 形象没有受损 |
风险等级判定(R)
风险等级 | 分值 | 描述 | 需要的行动 | 改进建议 |
I 级 | 17~25 | 重大风险
(绝对不能容忍) |
必须通过工程技术和管理措施在限期内(一般不超过3个月)将风险降低至三级及以下。 | 需要制定专门的管控方案予以削减风险。 |
II 级 | 10~16 | 较大风险
(难以容忍) |
通过工程技术或管理措施在一年内将风险降低至三级及以下。 | 需要制定专门的管控方案或采取临时措施后实现风险降低。 |
Ⅲ 级 | 5~9 | 一般风险
(落实控制措施的条件下可以容忍 |
需要评估确认现有措施的落实情况,加强对现有措施的检查、维护工作。 | 开展针对性评估,在现有措施等条件下风险不会升高。 |
Ⅳ 级 | 1~4 | 低风险 | 不需要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 | 不需要改进。 |
(二)事故风险评价过程
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进行风险等级分析。事故风险评价过程如下表所示:
序号 | 事故风险类型 | L | S | D | 风险等级 |
1 | 物体打击 | 2 | 2 | 4 | Ⅳ |
2 | 车辆伤害 | 1 | 3 | 3 | Ⅳ |
3 | 机械伤害 | 2 | 3 | 6 | Ⅲ |
4 | 起重伤害 | 2 | 3 | 6 | Ⅲ |
5 | 触电 | 3 | 4 | 12 | II |
6 | 淹溺 | 1 | 2 | 2 | Ⅳ |
7 | 灼烫 | 3 | 2 | 6 | Ⅲ |
8 | 火灾爆炸 | 4 | 4 | 16 | II |
9 | 高处坠落 | 3 | 2 | 6 | Ⅲ |
10 | 坍塌 | 1 | 2 | 2 | Ⅳ |
11 | 锅炉爆炸 | 1 | 5 | 5 | Ⅲ |
12 | 容器爆炸 | 3 | 3 | 5 | Ⅲ |
13 | 中毒和窒息 | 3 | 5 | 15 | II |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本次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可知,生产装置经过多年来对安全设施的改造提升,提高了装置的本质安全。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平稳运行,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本报告在本次事故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出如下计划建议:
1、确立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的原则
(1)风险评估先行的原则。风险评估是消除和防范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根本;是有效利用资源、有的放矢进行安全保障工作的前提。通过风险评估体系保证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预案流于形式化或格式化,确保预案的质量。
(2)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应急预案,必须审慎分析甲醇事业部组织机构、生产装置、设备设施、应急物资、人员配备的实际情况,分析总结以往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和趋势,发现潜在隐患,科学预测可能产生的危害事件。
2、涉及受限空间较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受限空间专项应急预案”。
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要注意与上级预案的衔接。
4、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演练,可以发现应急预案存在的问题,检查预案的可行性和应急反应的准备情况,进一步完善应急运行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附录B 甲醇事业部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一、单位内部应急资源
应急资源是指为应对风险突发事件而在应急处置过程中所配置的保障性物质,在事故时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人力、物资、设备、信息和技术等各类资源的总和,甲醇事业部的应急资源包括∶人力保障资源、资金保障资源、物资保障资源等。
1、人力保障资源
甲醇事业部现有员工427人,甲醇事业部设置总经理、安环科、生产技术科、综合科,运营商丰喜运营负责甲醇事业部生产运行,设置总经理、生产管理办公室、综合组、安环组、生产组、设备组、空分车间、气化车间、净化车间、合成车间、热力车间、电仪车间。承包商瑞琪晟,负责输煤工段。承包商山东显通,负责甲醇事业部设备检维修工作。甲醇事业部成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16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甲醇事业部建立了应急救援管理体系,成立了以事业部总经理和运营总经理为首的应急救援指挥部和应急救援管理机构,具有人力、物力、通讯保障、运输保障、设备设施保障等管理体系,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中开展事故预防、准备、响应、善后和改进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
甲醇事业部应急队伍由应急指挥部、事故抢险、医疗救护小组和综合保障组等构成,配置应急救援器材、药品等实施应急救援。
甲醇事业部配备兼职义务救援队员125人,为有效开展事故应急活动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建立应急指挥中心,落实专业救援队员、事故应急组员,每年年初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紧急时可动员的全公司人员。
事业部各部门应根据职责建立符合要求的安全救援队伍,确保消防和医疗救援队伍的稳定,并接受良好的培训,具备相应的应急救援技能。
2、资金保障资源
应急处理救援队伍的人员、装备、办公经费,处理危险化学品事故工作和平常演练所需要的有关经费,由应急指挥部对应急工作的日常费用进行预算,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财务部负责专人专帐专款专用,按标准提取,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审定后,列入年度预算提取,根据适应事故应急预案措施的需要,配备必要的训练、急救、抢险的设备、设施,应急抢救、急救药品。
3、物资保障资源
甲醇事业部根据各种职责范围和应急处置实际需要,储备足够的救援物资。
设施名称 | 型号规格 | 数量 | 单位 | 存放地点 | 保管部门 | 责任人 | 联系电话 |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 X-F-16 | 2 | 套 | 空分机柜间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2 | 套 | 气化机柜间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2 | 套 | 甲醇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2 | 套 | 汽机一楼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2 | 套 | 热力机柜间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电动送风长管呼吸器 | FZSF-2 | 1 | 套 | 空分机柜间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2 | 套 | 气化机柜间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1 | 套 | 甲醇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1 | 套 | 冷区一楼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1 | 套 | 热力机柜间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轻型防化服 | NAF-01 | 2 | 套 | 气化机柜间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2 | 套 | 甲醇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2 | 套 | 汽机一楼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重型防化服 | NAF-01 | 2 | 套 | 甲醇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2 | 套 | 汽机一楼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防酸服 | 1 | 2 | 套 | 甲醇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防酸面罩 | 4 | 个 | 甲醇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隔热服 | NAF-01 | 2 | 套 | 热力机柜间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耐酸碱雨鞋 | 2 | 双 | 气化机柜间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防冻手套 | JH-0248 | 4 | 双 | 空分机柜间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防毒面罩 | 橡胶全面罩 | 2 | 个 | 二循操作间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10 | 个 | 气化机柜间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24 | 个 | 甲醇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20 | 个 | 汽机一楼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17 | 个 | 热力机柜间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54 | 个 | 电气空分班组11
电气净化班组10 电气锅炉班组11 仪表气化班组8 仪表合成班组7 仪表锅炉班组7 |
电仪车间 | 白璋 | 18035996546 | ||
防醇滤毒罐 | P-A-3 | 2 | 具 | 二循操作间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6 | 具 | 甲醇机柜间
冷区一楼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10 | 具 | 汽机一楼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15 | 具 | 电气净化班组8
仪表合成班组7 |
电仪车间 | 白璋 | 18035996546 | ||
防氨滤毒罐 | P-K-3 | 6 | 具 | 甲醇机柜间
冷区一楼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10 | 具 | 汽机一楼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5 | 个 | 锅炉中控室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28 | 具 | 电气净化班组7
电气锅炉班组7 仪表合成班组7 仪表锅炉班组7 |
电仪车间 | 白璋 | 18035996546 | ||
防一氧化碳滤毒罐 | P-CO-3 | 10 | 具 | 气化机柜间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6 | 具 | 甲醇机柜间
冷区一楼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10 | 具 | 汽机一楼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12 | 个 | 热力机柜间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34 | 具 | 电气空分班组11
电气锅炉班组8 仪表气化班组8 仪表锅炉班组7 |
电仪车间 | 白璋 | 18035996546 | ||
防二氧化硫滤毒罐 | P-E-3 | 6 | 具 | 甲醇机柜间
冷区一楼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 四合一 | 2 | 个 | 空分巡检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四合一 | 8 | 个 | 气化巡检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CO | 2 | 个 | 低甲维修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甲醇 | 1 | 个 | 低甲巡检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四合一 | 6 | 个 | 变换、低甲巡检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氨 | 1 | 个 | 低甲巡检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四合一 | 7 | 个 | 合成巡检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甲醇 | 5 | 个 | 精馏巡检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氨 | 2 | 个 | 合成巡检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四合一 | 1 | 个 | 锅炉巡检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氨 | 2 | 个 | 锅炉巡检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四合一 | 7 | 个 | 电仪巡检 | 电仪车间 | 白璋 | 18035996546 | |
氨 | 4 | 个 | 电仪巡检 | 电仪车间 | 白璋 | 18035996546 | |
手电筒 | YJ7620A | 2 | 个 | 空分机柜间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2 | 个 | 气化机柜间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2 | 个 | 甲醇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2 | 个 | 热力机柜间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对讲机 | GP328 | 6 | 部 | 空分、净水站、二循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GP328 | 7 | 部 | 气化机柜间、152控制室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GP328 | 7 | 部 | 气化机柜间、甲醇机柜间、152控制室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GP328 | 7 | 部 | 甲醇机柜间、152控制室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GP328 | 8 | 部 | 热力机柜间、脱硫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医疗箱 | 配套药品
BF-1A1 |
1 | 套 | 空分机柜间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1 | 套 | 气化机柜间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2 | 套 | 甲醇、气化机柜间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1 | 套 | 汽机一楼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1 | 套 | 热力机柜间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1 | 套 | 电仪办公室 | 电仪车间 | 白璋 | 18035996546 | ||
1 | 套 | 化验室 | 生产组 | 胡群 | 14735923003 | ||
消防沙箱 | 3 | 个 | 空压机厂房、柴油库房、库房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
3 | 个 | 汽机厂房、甲醇中间罐区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1 | 个 | 柴油罐区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2 | 个 | 制酸现场、低甲甲醇贮罐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
2 | 个 | 磨煤现场、油库 | 气化车间 | 毛建雷 | 13293862512 | ||
洗眼器 | 1 | 个 | 二循加药房 | 空分车间 | 董建国 | 18295926661 | |
9 | 个 | 精馏现场、罐区泵房、汽机厂房 | 合成车间 | 杨鹏鹏 | 18295926196 | ||
3 | 个 | 氨水泵房、脱硫、加药间 | 热力车间 | 王明龙 | 17699507086 | ||
13 | 个 | 变换、低甲、制酸 | 净化车间 | 王凯飞 | 15684887086 |
同时甲醇事业部装置区内配备了充足的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
以上的物资及材料甲醇事业部每月定期有专职人员进行检查,发现有过期或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及时更换,所需物资都在有效期内,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单位外部应急资源
1、相关单位联系电话
火警消防队 | 0994-6125449 | (内线)8119 | 119 |
急救 | 120 | ||
调度 | 09946125804 | (内线)8004 |
吉木萨尔县消防大队:0994-119
公安报警电话:110
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0994-120
应急救援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
准东管委会安监局电话:0994-6738609
吉木萨尔县应急管理局:0994-4022838
昌吉州应急管理局 :0994-8096200
新疆国泰新华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甲醇事业部24小时值守联系电话:0994-6125805/6125804
新疆国泰新华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4小时值守联系电话:0994-6125801/6125802。
2、新疆国泰新华消防站信息
国泰新华消防站严格按照二级消防站的标准建设配置。消防站内配置5辆消防车。其中1辆15吨水罐消防车,1辆20米的高喷消防车,1辆6+2水泡联用消防车,1辆6吨干粉消防车,1辆消防指挥车。消防站配套的消防设施及器材已配备齐全。全部器材包括灭火器材、抢险救援器材、消防员基本防护装备、消防员特种防护装备、训练器材以及消防被服。
消防站内设外线电话2台,内线电话2名,对讲机10台,公司所有生产装置的消防系统火灾报警专线电话都可传入消防站消防联动控制器显示装置。
新疆国泰新华公司专职消防队属于公司安全环保部管理,目前在编人员11名,其中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4名,消防队员7名。
消防站泡沫储量:12吨。
3、甲醇事业部距离吉木萨尔医院五彩湾医院7.0km,距离准东开发区五彩湾公共消防站8.8km,可请求给予医疗、消防保障。
三、应急资源差距分析
甲醇事业部的应急资源及周边可依托的社会应急资源基本能够满足应急需求,具备应急救援的资格和能力,完全可以应对本事业部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
目前存在问题,部分员工对各类应急物资的使用不熟练,应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要加强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资源储备及管理方面暂无不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