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 特殊作业许可与作业过程管理系统建设应用指南(试行)

目录

1适用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3.1特殊作业

3.2作业许可

4总体设计要求

4.1现场作业标准化

4.2办票过程可视化

4.3管理执行规范化

5系统功能要求

5.1电子作业票办理

5.2作业过程查看、监控与预警

5.3作业相关数据库管理

5.4电子作业票归档

5.5统计分析

6数据交换要求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细化了特殊作业许可与作业过程管理系统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对企业建设特殊作业许可与作业过程管理系统提出了具体建设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危险化学品领域特殊作业许可与作业过程管理系统设计、建设与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

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应急厅〔2021〕27号)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9》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业APP白皮书2020》

3 术语和定义

3.1 特殊作业

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断路等,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建(构)筑、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危险的作业。

3.2 作业许可

作业许可是指在从事特殊作业之前,为保证作业安全,必须取得授权许可方可实施作业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作业许可范围界定、申请、批准、取消、延期和关闭等。

4 总体设计要求

特殊作业许可与作业过程管理系统应实现《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附录A中所列出的作业票全过程在线办理,根据角色权限可进行职责范围内特殊作业条目化审批,支持实时查看特殊作业审批许可流程,支持对特殊作业不安全行为进行报警、预警,支持对特殊作业进行统计分析,支持记录现场监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特殊作业的监管意见。系统建设应包括电脑端(PC)和移动端(APP),应有专人对特殊作业许可与作业过程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及时处置作业过程中的预警信息和异常情况。

通过特殊作业许可与作业过程管理系统的建设,将特殊作业审批许可条件条目化、电子化、流程化,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对作业全程进行过程和痕迹管理,从而实现特殊作业申请、预约、审查、安全条件确认、许可、监护、验收全流程信息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提高企业事故预防和风险管控能力。通过与企业DCS、GDS、人员定位、视频监控、教育培训、绩效考核评估等系统的联动,应达到以下效果:

4.1 现场作业标准化

依据《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和企业制度要求规范票证办理过程,解决票证填写不规范、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等管理问题。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实现作业现场过程的信息化、标准化和高效管理,保障现场作业安全合规。

4.2 办票过程可视化

系统应实时记录所有的办票环节,严格记录作业申请、措施确认、会签审批等各个环节的确认人以及签批时间。通过办票过程的可视化,完成办票过程中对各环节负责人的责任传导,确保安全措施全方位落实,同时也为事后检查或追溯提供数据基础。

4.3 管理执行规范化

通过对作业环节承包商以及作业人员的管理督促企业提升人员管控力度,规范承包商企业及人员行为,规范现场施工过程中人员管理。帮助企业掌握承包商作业水平、作业能力,提升特殊作业安全管控的同时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5 系统功能要求

5.1 电子作业票办理

(1)作业票标准化、电子化。系统应根据《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管理需要生成标准化的电子作业票模板,模板可分为现场办票和流转办票两种类型。

(2)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系统可通过调用教育培训、绩效考核评估系统接口等方式对作业人员能力进行评估。针对电工、焊工、起重工、登高作业等必须持证人员操作的,系统应进行人员资证信息关联。

(3)现场到位确认。系统应依据装置单元、风险分区、作业区域划分等配置坐标信息,人员到达现场后,移动终端通过调用人员定位系统接口等方式进行位置确认,作业位置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票证的现场核查和签批工作。

(4)规范作业环境分析。作业环境分析必须符合《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的要求,系统应提示每日动火前均应进行动火分析,动火分析与动火作业间隔时间设置不应超过30分钟(特殊情况不应超过60分钟),作业中断时间超过60分钟,系统应提示重新进行动火分析,特殊动火作业期间应随时进行监测;系统应提示受限空间作业前30分钟(特殊情况不应超过60分钟)内进行气体采样分析,系统应具备每2小时提示进行环境分析的功能;系统应能明确采样点位,应具备环境分析次数合规性、采样分析结果符合性校验功能。系统的移动端宜具备与便携式气体检测仪联动功能,实现实时监测数据的接入,并进行及时预警、报警。

(5)规范危害辨识与作业风险分析。系统应具备预设已知设备、区域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功能,能够对危害辨识的关键部位、容易忽略的环节等进行提示,并根据作业环境情况动态更新危害辨识结果。系统宜将作业风险分析与作业票办理过程关联。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中风险辨识评估过程进行关联。

(6)规范作业票申请与审批。审批流程管理用于监督审批人员在作业现场确认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现场签批作业票,保证安全制度的落实。按各票证要求,签批过程支持拍照确认,保证相关人员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系统预置各类型票证审批流程,票证各签批环节按照权限进行控制,保证签批合规。系统应具备作业票申请、审批人员人脸识别功能并与人员定位系统联动,具备不按流程办票与审批无法办理等功能。

(7)规范安全措施管理。系统应具备针对单条安全措施进行拍照留痕的功能,移动端上传措施落实照片后电脑端可实现进行查看;系统应具备针对单条安全措施由不同角色人员进行签字确认的功能;系统应具备编辑数字化的安全交底清单功能,实现实施安全教育人、现场监护人及管理人员可对安全交底清单进行补充完善,作业人在签字之前应对安全交底清单进行阅读并承诺悉知安全交底清单等功能。

(8)其他。系统应具备提示、添加关联作业票功能,实现作业过程中添加环境分析数据、进行交接班、安全教育、暂停作业、视频连线查看现场情况以及通信求助等功能。

5.2 作业过程查看、监控与预警

(1)全过程实时查看。系统应具备实时查看特殊作业办票、审批许可流程,具备记录现场监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特殊作业的监管意见功能。

(2)视频监控。系统应具备对接固定式摄像头、移动式摄像头的功能,实现作业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录像。对于获取的影像、视频流,可利用AI识别技术自动判定是否存在人员违章作业等行为。

(3)周边环境感知。系统应具备与作业地点周边固定式或作业点设置的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实时数据对接、作业过程中气体浓度的全程监控和历史记录可查等功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发与带无线传输功能的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实时数据对接的功能。

(4)关键节点取证留痕。系统应具备对作业现场环境、现场气体采样、现场防护措施准备、人员到场等实时拍照(录像)留痕。

(5)风险预警。系统应具备对作业过程中对不规范行为、可能存在的作业风险进行报警、预警的功能,包括但不仅限于环境分析超时预警、高风险区域作业预警、节假日未进行提级管理预警、作业暂停超时预警、作业即将到期预警、极端天气下的高处作业预警、极端天气下的吊装作业预警等。报警、预警信息应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推送至中控室值班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企业负责人等。

5.3 作业相关数据库管理

(1)数据配置。系统应具备作业(含审批)人员角色、作业地点、检测气体库、安全措施、验收条件等全要素的数字化配置功能,并能实现根据作业实际情况实时新增相应内容的功能。

(2)角色管理。系统应具备采集、调用相关作业人员、审批人员、监护人员信息的功能,针对电工、焊工、起重工、登高作业等必须持证人员操作的人员,系统应进行人员资证信息采集。

(3)作业地点。系统应具备设备位号管理或关联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系统还应具备设置作业场所最高允许人数等功能,以便在作业时能精准管理。

(4)检测气体库。系统应具备预设常见的或企业已知的易燃易爆、可燃、有毒有害气体库,企业可自行完善气体库,气体库能配置气体的爆炸下限、动火最高允许浓度、毒性接触限值等。

(5)安全措施。系统应内置《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 30871)规定的安全措施条目,企业可根据作业环境实时添加安全措施的功能,并能实现带数字输入框、文本输入框、单选、多选按钮等可编辑的安全措施条目的功能。

5.4 电子作业票归档

(1)电子作业票查询。系统应具备在线查询作业票的功能,可远程实时查看办票情况、环境分析数据、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等,可随时根据作业类型、状态、生产单位、作业单位、作业编号、作业时间等多个维度查阅电子作业票的功能。

(2)电子作业票档案。系统应具备作业票导出、档案管理等功能,其储存时间不得低于1年。

(3)电子作业票打印。系统应具备作业票自动生成打印格式作业票的功能,并支持在线打印作业票。

5.5 统计分析

(1)作业活动统计分析。系统应具备对当前作业活动情况的统计,根据部门、车间、作业类型、作业状态等维度对当前作业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的功能;系统应具备对历史作业情况的统计,根据部门、车间、作业类型、作业状态等维度对历史作业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的功能;系统应具备通过作业地点、设备对作业频次进行统计分析,根据部门、车间、作业类型等维度进行数据分析的功能;系统应具备支持按照时间、区域维度对特殊作业进行统计分析的功能。

(2)作业预警统计分析。系统应具备对作业预警情况的统计分析,根据部门、车间、作业类型、作业状态等维度对作业预警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3)作业趋势分析。系统应具备对作业开展趋势的统计分析,根据部门、车间、作业类型、作业状态等维度对作业开展趋势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可用于风险辨识评估、生产计划管理、设备完整性管理等过程。

6 数据交换要求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的方式建设应用特殊作业许可与作业过程管理系统。不具备条件的,应支持数据API接口等数据访问方式,便于同企业自身其它信息化系统以及政府监管平台进行数据交换。